当前位置:家谱馆 > 华姓网 > 华氏宗祠 华氏宗祠

宗祠

时间:2021-2-02 来源:家谱馆华姓展区

潜山华氏宗祠

简要介绍:华氏宗祠位于安徽省潜山县后冲乡,祠堂是中国祭祀祖先或先贤的场所。华家祠堂原有华氏子孙修建,气势宏伟,为宫殿式的古建筑。乾隆为表彰华氏子孙孝义,曾赐御匾《忠孝义和》。祠堂内古迹众多,外三进,里七进,东西有厢房,古楼、古塔、青石桥、参天古树,宗祠大门高大威武,门前石鼓似斗,宗祠门前路面宽4米有余,用鹅卵石铺砌而成,两旁民宅祠堂,店铺栉比相联,曲直有致,弯凸自然,所有建筑修龙雕凤,美不胜收。祠堂设计之精美,做工之巧妙,充分体现了中国劳动人民的勤劳智慧和艺术创造力。 

华氏宗祠由来  

华氏宗祠又名“华家祠堂”,在中国电子地图上明确标有“华家祠堂后冲”。可惜在文革期间,由于种种历史原因,华家宗祠毁于一旦,如今当地华氏子孙为缅怀先人、激励后人,正在积极重建和修复华氏宗祠。

华氏渊源浅说  

姓,是指一个氏族的号,如姬、姜、子等等;平民和奴隶无姓。氏,是指姓的分支。战国以后,以氏为姓,氏姓混同,汉代通称为姓。 
华氏有两个来源, 一出自夏禹的姒姓(大禹,姓姒, 号文命, 生于公元前2277年,卒于公元前2213年,享年64岁。)。另一则出自殷汤的子姓(除了华姓,源于子姓的还有向、乐、鱼氏)。 

姒姓与子姓的祖先同是4400多年前的颛顼帝高阳氏(颛顼,公元前2513――2435年。传说中的五帝之一。黄帝之孙,年十岁,佐少昊,二十即帝位。在位七十八年)。子姓,是颛顼的儿子契所立。姒姓,是颛顼的孙子夏禹所立。因为颛顼是黄帝的孙子,所以华氏祖先的渊源可以上溯到黄帝轩辕氏。 

姒姓之华氏,夏朝便已出现,距今约有4100多年了。《姓氏考略》记载:“夏仲康封观于西岳,曰华氏。”西岳,就是五岳之一的华山。 
子姓之华氏,是春秋时代宋国的名门世族。 《名贤氏族言行类稿》记载:“宋戴公子考父说食采于华,因氏焉。华督、华元、华定、华亥,并为宋卿。” 

《古今姓氏书辨证》记载:“出自子姓,宋戴公孙督,字华父,相宋公,因自立为华氏。”春秋之宋国,在今商丘(河南)到铜山(江苏)一带,是微子(商纣之后)受封以奉汤祀之地。殷汤是子姓,宋戴公之孙华督自然就是子姓了。 

江西上饶铅山篁碧华氏宗祠

位于江西省上饶铅山县篁碧畲族乡畲族村村西的华氏宗祠,始建于道光丁酉(1837)年,是叔侄三人同赐一朝(华日新(京一郎系),道光二十四年进士,任江苏道布政使,身居二品;华祝三,道光二十七年进士,西宁知府加布政使衔,三品正堂;华立三,进士出身,任甘肃安化知县),共同兴建的一所宽宏高大的宗祠,以彰显其家族的荣耀。

华氏宗祠建筑面积1247平方米,在一条东西走向的中轴线上。大门上悬“华氏宗祠”四个大字门匾。八十根粗大的木柱支撑着这座宏伟宽敞的建筑。祠堂内分前厅、中厅、享堂。上厅为享堂,原供奉本族祖宗牌位;中厅为祀堂,是举行祭祀仪式的大厅;前厅是吹鼓奏乐的地方。族中凡有修谱祭祖等大事时,也可以在厅内楼台演戏,台下可容二百余名观众。本族人娶亲时,新娘要在宗祠下轿,拜天地祖宗。

华氏宗祠的布局呈平面方形,坐北朝南偏西44°。包括前院、前厅、前天井、中厅、后天井、享堂和右边廊。

前院地面为卵石地面,外围墙为卵石砌筑,尚存有七墩旗杆础,均刻有清道光年间“科举人立”、“进士人立”的字样。

前厅,为四品三间建筑,横梁、额枋以云头卷草纹雕刻,颇为华美。

祠堂门厅为四品三间建筑,四墙为卧云墙,中间高耸,两侧稍低,额枋上斗拱簇立,飞檐上鸱吻高啄。大门分左、中、右三阙,中间置大型抱鼓石一对。左右边门相对,开在边厢墙间。进门厅后,是鹅卵石铺砌的大天井。该厅用材宏大,显得气宇轩昂。

中厅为祭殿,明间悬有牌匾,文字为“秦关自古数三峰,南齐孝子善留治。”左右墙有朱熹的“忠孝、廉节”四字。墙面由糯米浆拌石膏粉装饰,墙体成青砖形。祭殿宽25米,进深7.6米,高7米,面积190平方米,天井两侧有廊坊相连,并各有花窗,用翡翠绿瓷装饰,豪华雅致。  

2005年,华氏宗祠被列为上饶市首批文物保护单位。华氏宗祠早期属于华姓村民公用之地,为了便于保护文物,当地党委政府多次与村民沟通,采取给予经济补贴的方式,成功说服村民搬迁,并派专人负责祠堂的日常维护工作,对受损部分进行了完整的修复翻新,对华氏宗祠门前的鹅卵石小径进行整修改造。2009年,编制了维修方案,总投资华氏宗祠需150万元。2011年11月,当地政府要求将华氏宗祠列入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以便争取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的进一步关心、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