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家谱馆 > 蓝姓网 > 蓝氏宗祠 蓝氏宗祠

漳浦赤岭石椅---种玉堂

时间:2021-2-05 来源:家谱馆蓝姓展区

漳浦赤岭石椅---种玉堂

位于赤岭乡石椅村,为明嘉靖末年蓝姓族人建造的祠堂,也是闽南地区蓝姓畲族认同的大宗祠堂,清康熙34年(公元1695年),时任浙江定海总兵的蓝理捐资重新修建,大宗祠堂名“种玉堂”,取种玉蓝田之意。 祠堂后高前低,占地500平方米,以门厅、正堂,左右厢房组成,面宽五间,正堂深三堂,梁架木结构,悬山顶,门厅及正堂上悬有“大巡按”、“勇壮简易”、“筹台宗匠”、等匾额,祠堂前的石埕上排列着四组旗杆夹板,显示了这个家族历史上名人辈出的史实,祠堂前的洼地上排列着七口池塘,象征着七星,祠后的山坡上又有二个池塘,称日月池。建筑布局规制严密,蕴含深意。
    目前,赤岭畲族乡政府又对种玉堂进行了一番重新修整,并将利用与祠堂并列的石椅小学的旧教室,改建成具有畲族民族特色的“闽南畲族博物馆”博物馆设有中国畲族渊源,畲族历史和民俗文物、闽南畲族风情,闽南畲族名人史迹等展室。建成 闽南畲族历史文化中心,中心规划总面积300亩,以维修恢复古建筑及环境为基础,改造和新增建部分项目,形成包括闽南蓝姓大祖祠堂种玉堂。畲族历史文化博物馆、畲族祖图石刻区、畲族文化村、畲乡风味小吃区、民俗风情表演区、畲族艺术品及土特产展销区、农业果园观光区,是集历史文物,风俗风情,商业展销,休闲农业为一体的旅游区,具有浓郁民族文化氛围。中心将系统介绍中国畲族历史文化,全面展示漳浦蓝姓畲族历史渊源,发展历程分衍情况,历史人物和史迹,以及漳浦畲族社区的发展的风貌,以弘扬祖国传统文化,加强民族团结,扩大两岸民间交流。
    在赤岭畲族社区中,相关的史迹还有:
    种玉堂前一公里处的西来庵,是蓝理捐建的庙宇,庙规模较大,保存完好、庙中碑石资料丰富;
    扬美水库西侧的顶西村的蓝理叔父家宅,其建筑年代确凿,规模宏大,工艺精湛,木结构保存完好,有一定的文物价值和旅游开发价值;
    赤岭畲族乡政府所在地,原为蓝理作为福建陆路提督的府第,为前后三进,规模甚大,虽然古建筑大部分已被改建,在地面的基础以及基本布局基本存在。尚可以看到当年提督府的宏大气势。 
    闽南蓝姓畲族是中国畲民族中,文明程度最高的群体,清代初期也曾经是闽南地区最的影响的姓氏。蓝姓长期与汉族杂居相处,汉化程度较深,其原族属的语言,风俗, 服饰等特征 很多丧失,但对于其族属的认定,已被广泛认同,其民族的风俗、服饰、民居建筑等,文化内涵丰厚,民族特色鲜明;规划区作为闽南地区畲族社区的腹地,有大量的保存在区内以及周边的,具有显著民族特征的故事、传说、史迹,是发展旅游业宝贵的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