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家谱馆 > 都姓网 > 都氏源流 都氏源流

河北省承德市围场县都姓源流基本明晰

时间:2021-2-01 来源:家谱馆都姓展区
河北省承德市围场县都姓源流基本明晰  

     河北省承德市有都姓人口340多人(2009年公安户籍统计数据),主要分布在围场县。包括围场县城、围场县朝阳地镇北道村都家营子、下地村1组、半截沟11组,围场县腰站乡清泉村、道坝子乡立新村、哈里哈乡、郭家湾乡、克勒沟镇石阴沟,另外承德市双滦区、双桥区也有部分都姓人。

     承德市的这支都姓人,其户籍民族成分大多数填写的是蒙古族,也有一部分填写的是汉族和满族。其辈分排列用字为:聪、立、全、元、经,如、克、殿、耀(占)、秀(凤、雪),国(艳、学、剑)、庆(云、海)。

另有一个分支的辈分用字是:洪、春、显、广、建,其中“广”字辈与前面的“秀”字辈是平辈。

     这支都姓人先祖是谁?祖上来自哪里?最近,河北省承德市围场县龙头山乡人民政府的都雪松先生(秀字辈),对当地都氏家族世系源流和血缘脉络进行了探访和考究,基本弄清了当地都姓人的历史源流。

     都雪松先生在围场县朝阳地镇北道村都家营子寻访到已经78岁的长辈都耀武先生。都耀武先生当得知有后生在寻根问祖,十分高兴,便打开了话匣子。他说:我们这支都姓人族谱已经失传,但是世代相传祖上的迁徙历史是十分清楚的。我们的祖上开始是从山东登州都家庄(旧时称)迁至辽宁朝阳海山皋(旧时称),后来又从朝阳海山皋迁至内蒙古赤峰小牛群叫做六月地的地方(旧时称)。围场满族蒙古族自治县在清朝开围的时候(康熙——乾隆——嘉庆时期),从六月地迁至现在的围场县朝阳地镇北道村都家营子这个地方(旧时称都家营子这个自然营子为“上地”),后来虽着家族的不断壮大,有一支又迁至现在的朝阳地镇下地村。他还谈到另一个情况就是,这里还有一支姓都的族人,我们相互称自个家,在我们这一支迁至都家营这个地方后,这支都姓人也从赤峰市的小牛群迁至现在朝阳地镇下地村的半截沟,现在还居住在那里。

     都耀武先生至今还珍藏着一份古老的都氏宗谱(详见下面照片)。这份都氏宗谱长约150公分,宽约90公分,上面记载着先辈们的名字,且带有一些图案。据老人讲,这份宗谱,是克字辈的人在原来同样的宗谱上抄录下来的。文革破四旧期间,是族人冒了很多风险才保留下来的。

     根据老人的讲述和古老宗谱上的记载,查阅古今地名对照,承德市围场县都氏族人的历史脉络基本清晰:

     围场县这支都姓人与山东烟台蒙古支都姓人同宗。先祖来自山东登州府,也就是今天的山东省烟台市一带。祖上迁徙路线明确:山东省烟台市——辽宁省朝阳市朝阳镇海山皋村——内蒙古赤峰市喀喇沁旗小牛群镇小牛群村——河北省承德市围场县朝阳地镇北道村都家营子和下地村。宗谱一世祖都聪钟,至今延承达到十几辈,推算为山东蒙古支都姓的第六、七辈的“呈”字辈左右,围场开围时期(同治年间1863年限地开围--光绪年间1905年全围放垦--民国五年1916年放垦结束)元、经、如字辈先祖带族人从赤峰迁至围场。此后,这支都姓人又从这里开始往外播迁,遍及围场县以及承德市及周边区域。

     在此,感谢都雪松先生。同时也希望来自围场县的都氏族人能够提供更为详细的资料予以补充和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