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1987年统计,阳春总人口为87.66万人,350个姓氏(1990年和2000年人口普查,均没有姓氏人口统计)。下面介绍阳春龙姓情况。据新出版的《阳春市志(1979~2000)》记载:龙姓 汉族,堂号武陵郡。明嘉靖十九年(1540年),龙渭川从高要县迁入阳春双滘大陈峰岭村,后代分迁三甲、山坪。清顺治年间,龙氏从外地迁入阳春合水定居。清康熙年间,龙氏从罗定迁入阳春石望。主要居住镇:双滘。限于《阳春市志》篇幅限制,龙姓迁入分居、排辈情况没有详细介绍,下面作补充:1987年,阳春龙姓人口分布如下:双滘2466人、春城372人、石望345人、春湾281人、合水175人、八甲127人、三甲108人、城外企业90人、永宁91人、圭岗75人、山坪47人、马水49人、松柏34人、河塱30人、陂面27人、河口22人、潭水7人、水运公司7人、卫国2人,共4366人,居阳春姓氏人口第44位。龙姓迁入阳春情况如下:明嘉靖十九年(1540年),入粤龙氏第二十二代龙谓川从高要迁入阳春双滘大陈峰岭村,定居大车垌、盘龙寨。分居黄沙、大陈、罗迈、垌坪、红星、五一、八星石壁、三甲庞垌新楼、山坪龙头村,外迁高州。流水排辈从第十代起(入粤三十二代):瑞启南方,邦家有光,福以善庆,永集其祥,先德昭彰,祖业宏昌,卓杰声辉,原泽绵长。清顺治初(1643—1660年),龙氏从外地迁入阳春合水定居,流水排辈:敬应子风,俊兆云恒启,耀成荣年树,立万世昌。清康熙年间(1661—1722年),龙氏从罗定排虾迁入阳春石望。流水排辈:???天,裕志尚潜,建飞启辉,成荣年树,立万世昌。还有春湾、春城等数支迁住情况未掌握。龙姓名人龙敏龙敏,自由摄影人,1961年出生于广东省阳春市,籍贯:吉林省榆树市。现为中国摄影家协会会员,广东省摄影家协会会员,阳江市摄影家协会理事,阳春市摄影家协会副主席。1994年,龙敏开始从事摄影活动。他经常利用业余时间,凌晨两三点钟就离家,早出晚归,如痴如醉,拍摄阳春的风光秀色。一直以来,风里来,雨里去,从不计较得失,骑着摩托车或搭乘公共汽车,足迹遍布全市各地。龙敏建立自己的“阳春图片库”,把阳春风光、风情、文物古迹、城乡变迁、企业发展、文化活动等资料编入图片库,使多年拍摄的作品能更好地合理运用。他的作品在政府公益宣传中被多次使用,《阳春八景》组图更是家喻户晓。多幅作品在国家、省、市相关部门举办的影赛中获奖并在报刊上发表。2011年12月,受《中国国家地理》邀请,参加《中国国家地理》阳江特辑前期策划和拍摄工作,并成为该特刊的签约摄影师。龙敏致力挖掘本地文化亮点。历时5年多,跑遍阳春的东西南北,城市乡村,拍摄了大量的文物古迹图片。2009年国庆期间,他精选出部分作品,在阳春市博物馆举办“春州古韵—龙敏‘阳春文物古迹’摄影作品展览”。龙敏“阳春文物古迹”摄影作品龙敏致力于公益活动,积极参与政府和有关部门举办的摄影、文艺演出等活动。2008年7月,冒着汶川大地震余震的危险,龙敏随同某部队有关人员赴四川什邡市,对灾区空降兵某部指战员进行慰问演出,拍下了一大批军民克服困难、重建家园的照片。2009年9月,阳春永宁特大洪灾发生后,龙敏多次进入灾区,协助相关企业捐助救灾。龙敏还踊跃参加推广阳春根艺雅石文化活动,为阳春被文化部评为“中国民间文化艺术(根雕雅石艺术)之乡”和阳春根雕列入广东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作出了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