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家谱馆 > 季姓网 > 季氏源流 季氏源流

渤海、延陵两郡缘何发展于龙泉

时间:2021-2-03 来源:家谱馆季姓展区
渤海、延陵两郡缘何发展于龙泉

季 丁 山

龙泉,位于浙江西南部,浙闽赣三省边境,面积3059平方公里。

著名历史地理学家陈桥驿在《龙泉县志·序》中写道:“全省,甚至全国,龙泉是个不同凡响的县份。一千多年以来,就是这个县份,以它品质优异的大量青瓷器,在世界各地为我们换回巨额财富。赢得了莫大荣誉,龙泉之名,也由此而传遍天下。”

龙泉山川秀丽、雨水充沛、空气清新、物产丰富、人杰地灵。历史上,渤海郡(自山东鲁国开祖)后由季毅来龙泉任县尹南迁龙泉竹洲开基。延陵的一支因避唐朝安史之乱,由唐进士季升迁居龙泉,另一支由季尚任龙泉县令,后世定居龙泉已历52世。

龙泉堪称人文荟萃,尤其在宋、明间,宋天圣至咸淳十年的250年间,出进士248名,其中季姓进士24名。

一、中国季姓与季氏望郡的由来。

季氏是中华民族中一个古老的姓氏,其历史悠久、人才辈出。但由于多种原因,许多闻名一时的历史名人、英雄人物,过了几代却销声匿迹了,子孙后代也难以记起,这不能不说,我们后辈对自己的祷告的宣传,存在某些方面的不足,甚至对孝道也存在某些方面的偏差,这应该说是有负于祖宗。

中国季姓由来。主要三:一是上古皇帝之裔孙的季连,距今已三千余年。其后代为楚国人;二是周武王之弟公旦(封鲁地,因辅助周成王),不能去封地,故让长子伯禽为鲁国第一代君王,伯禽的裔孙季友,为季氏开祖君王(即渤海郡);距今已二千五百余年。三是与季友近乎同时期的季礼,是吴国上大夫,即季氏延陵郡始祖,距今已二千五百余年。季氏还有寿春郡,分布安微寿春一带。

季氏望郡由来。季氏的渤海郡从鲁国(山东曲)开祖到季綋公(原居西京凤阳府开阳县)因武后专制,听信谗言,贬为温州刺史,后举家迁龙泉竹州,后移龙泉宏山至14世前后(五代未至北宋初),又从龙泉迁往青田、温州、台州和江苏的苏州、丹徒、无锡等地。延陵郡自唐玄宗时由季锦公因避安史之乱,自延陵迁至杭州武陵门铜锣巷的铁板桥边,历三世(故有杭州铁板桥头一说)至第四世季偿公来龙泉任县令,后定居龙泉,即现在龙泉的季姓子孙大都为其后世,从季偿公至“秉”字辈也有52世了。

龙泉是季氏发展的中转站或称集散中心。因龙泉是一个藏龙卧虎之宝地,这里山川秀丽、雨水充沛、风调雨顺、物产丰裕、人杰地灵。历史上,渤海郡(自山东曲阜开祖)后南迁龙泉。无论怎样,中华季氏到现在还没有一个中心点,没有一个统一的组织,龙泉是季氏历史上一个不可忽视的发展中转站,所以,以龙泉为中心成立季氏文化研究会,在龙泉重建季氏总宗祠是符合历史发展规律和季氏的发展特点的。

二、季氏人口简述与分布

中国姓氏按人口多少排例,季姓列于第一百一十六位。约占全国总人口的0.13%,约200余万人口。季姓人口虽然遍布全国各地,但其中59%都分布在江苏、浙江和上海三个省市。浙江的龙泉有15000余人,青田有16000余人,泰顺有7000余人,义乌有5000余人都为季姓人口大县。

按人口多少排例,季氏为全国姓氏第一百一十六位。约占总人口0.13%,约200万人口,其中59%人口分布在江苏、上海、浙江三个省市。浙江的龙泉、青田为季姓人口大县。

三、渤海、延陵两郡缘何发展在龙泉

郡,古代的户政区划,比县小,泰汉以后比县大,泰分天下为三十六郡。姓氏中的郡或郡望,郡望又称“郡姓“,椒指魏晋以至隋唐时期一些世居于某郡的姓氏大族,由于这些郡姓大族名人辈出,如季友、季礼、季布等在历史发展过程中有巨大影响和重要作用,因而备受该姓氏人的尊敬、景仰。

龙泉季氏来源于三支,而这三支季氏都来自北方。一支在唐武后长安年(705)由季毅自西京,凤翔府汧阳县(现河南省洛阳市进阳县)迁居龙泉。季毅的太祖季广琛是唐代诗人,曾仕肃宗,代宗两帝,先后官拜青州、徐州等五州节度使,因永王李璘案被贬温州刺史,其后辈都先后来龙泉,这一支先定居竹舟,后迁居宏山。

另一支,在唐玄宗开元间,因避安史之乱,由季锦自延陵迁杭州武林铜锣巷,因铜巷地处铁板桥边,故有杭州铁板桥头之传说。以后季锦之孙季偿,本在朝廷与何蕃等人犯案被贬迁任龙泉县令。这一支就是今天龙泉季延陵郡的第一代始祖。

第三支东汉末年兵部侍郎季勳,因曹操专权,辞官,举家迁往越州山阴县和乐村隐居,后传至十四代季懋,仕袁州通判,致仕时从山阴和乐村迁居衢州而家,季懋又传四代至陞公,陞公于唐时中进士第,因安禄山作乱,同舅瞿代迁居剑邑宏山兴家,这是季氏居宏山最早的一支。

无论是季毅一支,或是季锦一支,还是季陞一支,现在都已成为龙泉季氏的共同祖先。两宋时期,都发展成为龙泉的望族,已成为显赫的名门望族。

  在龙泉流传着多部《季氏宗谱》,其中记载着季氏在浙江各地繁衍迁徒情况最终繁衍成江浙大族,并布及江浙各地,这对研究季氏自北方移民,在江南分布情况便有一定的史料价值。

四、季氏文化研究会

二00七年前后,我在网上了解到中华季氏网站,并多次与该网站站长季民通话,取得一些联系,最后了解到,中国季氏还没有一个统一组织,季民站长认为,龙泉季氏历史悠久,名人之多,人口比例之大,影响度广,并希望龙泉有相应的季氏社团或文化研究组织,以与浙江乃至全国季氏的联络和沟通。之后,我在这方面作了一些努力,联络了龙泉附近的景宁、庆元、遂昌、松阳、云和、丽水、缙云、等县市,后联络外省,福建的浦城,武夷山、福鼎、周宁等县市,并与广东、江西、山东、江苏、陕西、山西相关县市作了联络。所以,不少省、市、县的季氏开基祖均从龙泉迁出。由此可见,龙泉季氏历史文化源渊流长,底蕴深厚。为了加强龙泉季氏与全国各地季氏的文化交流与经济诸方面的合作。因而组织成立了季氏文化研究会。

几年来,做了如下几点工作:1、与10多个省市,60多个县市季氏宗亲取得了联络,与沟通。2、五年来10余次参加相关县市宗亲组织的祭祖活动,以及季氏支派的研讨工作。3、初步理顺、季氏渤海郡,延陵郡季懋一支来源与后支分布。但延陵季倘一支自季礼至季锦这一段至今还没有明确依据。4、着手筹建龙泉季氏总宗祠(季氏文化名人活动中心)。

我们要牢抓宗亲这条血缘清结,发扬季氏诸公那爱国爱氏爱家的伟大胸怀,以“睦族、联谊、图强、发展”为宗旨,在推进季氏文化建设、加强季氏文化研究会和促进季氏基层组织取得进展强大。

五、问祖与姓氏文化资源的开发。

近年来,出现的寻根活动大多围绕着姓氏祖源地、郡望发祥地、祖籍地,移氏集散地等展开。许多地方或研究界也把它们成为姓氏文化资源,进行有计划、有目地开发利用,通过姓氏资源的开发,可提高地方的知名度。

首先,姓氏作为人类社会发展进化的产物,它的形成,发展和演变贯穿了整个中国历史的进程,所以也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开展姓氏文化研究和对它进行开发利用,一方面可以具体帮助海外华人实现多年来的等报向祖凤愿,另一方面也可借此对广大群众进行爱国爱家的教育,促进海的外炎黄子孙之向的友好往来。以提高一些地方的知名度,吸引资金,发展旅游公益事业。

其次,对姓氏文化资源开发须持科学、慎重态度,不能捉捉风捕影,一哄而上。姓氏资源的开发是一项先投入、后产出的事业,在开发利用过程中首先要把本地姓氏资源的家底摸清楚,在此基础上再利用各种渠道,扩大与海外各地华人之间的感情联络,激起他们归乡寻根认祖和投资建设的积极性。同时,还要做好自身的工作,加强对寻根景点的维护建设,优化寻根环境和设施,让人来了就有根可寻,有祖可祭,有环境可投资,这样才可以收到预期的效果。

     第三,开展姓氏寻根活动,要注意及时汲取和总结经验教训。现在一些地方为争“祖源地”和所谓“正宗”而闹矛盾,甚至压制不同观点,人为地制造假“姓氏景观”,误导舆论宣传;还有些地方对前来寻根的海外华裔采取急功近利的态度,招致反感,也吓走了一些真心寻找商机的外商。至于那些借机大搞封建宗族活动,不恰当地宣扬宗亲关系,煽动宗族情绪,以及热衷于兴建祖庙祖坟等做法,都违背了我们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初衷。不利于团结稳定的大局,也不利于改革开放的深人进行,还有损于自己的形象,都是应该加以反对的。

     第四,在宣传方面,要以历史事实为依据。利用姓氏资源利用古迹,造声势,造舆论,借助历史名人,纪念活动,把宣传搞得轰轰烈烈,以增强后人对祖宗的充分了解。据了解,今天在座的大都为季陵后裔,我作为季陵的第三十九裔孙,愿同大家共探讨先祖季陵以及季氏的历史宗蹟。  

总之,中华姓氏渊远流长,在漫长的历史发展演变过程中,伴生出各种独具特色的家族文化.也是祖先留下的珍贵历史文化遗产。对人们的社会生活有着深远影响。我们不仅要珍惜这份遗产,还要古为今用,继续加大宣传力度,为国家经济建设和民族的复兴做出新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