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家谱馆 > 建设动态 建设动态

【秦姓】老家河南家谱馆秦姓展区布展方案(1万多字)公布

时间:2021-3-17 来源:本站综合

根据河南省姓氏文化研究会“豫姓氏字(2021)01号文件”精神,为做好河南省家谱馆建设和宣传工作,经过和有关专业人员协商研讨,提出河南省姓氏文化研究会秦姓委员会布展初步方案。

老家河南家谱馆,是河南省姓氏文化研究会2021年的重要工作之一,省姓氏文化研究会提出要求:

1、定位:注重政治性、文化性。

2、内容:要把展示和宣传姓氏文化、家谱文化结合起来。要突出“老家河南”,宣传河南形象。通过各种形式,把河南是中华姓氏的发源地、海内外华人的寻根地,以及产生于河南的根亲文化、农耕文化、传统文化、科学技术展示出来。河南文化博大精深、内容丰富。在做好全面宣传的基础上,要突出“家谱文化”“姓氏文化”两个主题,使有限的空间发挥出更大的作用。

秦氏布展构想:

展示和宣传秦氏的起源、发展、名人及对历史的贡献。秦姓委员会要充分重视,按要求积极准备资料。

总负责人:秦文生、秦宪法、秦维贵

顾问:秦宪松(江西)、秦保昕(江苏)、秦辉(四川)、秦利虎(山东)、秦公民(北京)、秦进校(山东)

各板块负责人

一、秦氏介绍。秦维贵

二、秦氏家训。秦大量

三、秦氏名人。秦剑英

四、实物资料。秦保平

五、家谱资料。

1、名人家谱。秦存芳

2、秦氏文化研究资料。祠堂图片,秦书军

墙面布展

一、秦氏介绍

秦氏--以国以邑命名的姓。是黄帝的后裔,远祖是颛顼、帝喾,根在河南安阳、濮阳一带。

宋编《百家姓》解释:秦氏,古代嬴姓祖先柏翳后代嬴非子替周孝王牧马有功,受封于秦,后代遂以为姓。此外周公之子伯禽裔孙封邑在秦(河南范县),子孙以封邑为姓。所以秦氏祖先或源出嬴姓,或源出姬姓。

1、嬴姓秦氏。

据《史记》秦本纪记载:秦之先,帝颛顼之苗裔孙曰女修。女修织,玄鸟陨卵,女修吞之,生子大业。大业取少典之子,曰女华。女华生大费,与禹平水土。已成,帝锡玄圭。禹受曰:“非予能成,亦大费为辅。”帝舜曰:“咨尔费,赞禹功,其赐尔皂游。尔后嗣将大出。”乃妻之姚姓之玉女。大费拜受,佐舜调驯鸟兽,鸟兽多驯服,是为柏翳。舜赐姓嬴氏。柏翳是嬴姓得姓之始祖。

源于嬴姓的秦氏,是颛顼帝的后裔,颛顼后代孙伯益后裔非子的封地秦国,属于以国名为氏。

据《史记.秦本纪》记载,“秦之先,帝颛顼之苗裔孙曰女修”,传说颛顼有个叫女修的后代孙女,在织布的时候,正巧一只燕子产卵,她便毫不犹豫吃了下去,结果怀孕生下儿子皋陶(即大业)。皋陶后来娶了少典氏的女华为妻,生下了伯益(即大费)。伯益因为辅佐大禹治水有功,被舜帝赐他姓嬴,伯益还是嬴姓14氏包括廉、徐、江、秦、赵、黄、梁、马、葛、谷、繆、钟、费、瞿等的祖先。

舜帝在赐伯益嬴姓的同时,还把自己本族姚姓的女子嫁给他做妻子。姚女生下了两个儿子,小儿子若木是费姓的祖先,他的后代子孙有的居住在中原地区,有的居住在夷狄地区。大儿子名叫大廉,因继承了父亲调驯鸟兽的技业,所以又称鸟俗氏。大廉后代子孙兢兢业业,受到商帝太戊的赏识。其中有个叫中衍的玄孙,因世代辅佐殷商有功,所以许多嬴姓家族的人都显明于世,后来被封为诸侯。大廉的后代子孙中衍的玄孙叫中潏(jue)住在西戎,镇守西垂之地。商纣王时,中潏的儿子有一个叫蛮廉(又叫飞廉),在商灭亡后被贬。蛮廉有一个孙子叫孟增,受到周成王的宠幸。孟增的孙子造父受到周穆王宠幸,由于造父协助周穆王平定徐偃王之乱有功,周穆王便把赵城封给了造父,造父一族便以赵城为姓赵。

飞廉的后世孙有个叫大骆,善于养马,他有个儿子叫嬴非子,继承了祖先的职业,养马养的好,繁殖的很快,在周孝王时期地方官向上举荐了他,周孝王得知后很高兴便赐给他封地(甘肃秦亭),做周的附庸国,非子此时便叫秦嬴。“邑之秦,使复续嬴姓祀,号曰秦嬴”,嬴非子--秦嬴是嬴姓秦的得姓始祖。

秦嬴的后代孙秦襄王因为在周幽王时保护周王室有功,受到周王信任,并在周成王时护驾东迁有功,被封为诸侯,秦国在前770年立国。秦国先在西犬丘,后来建国都于雍(今陕西凤翔),其后,国都多次迁徙,先后迁脚邑(今陕西洛川)、平阳邑(今陕西宝鸡)、雍(今陕西凤翔)、栎阳县(今陕西临潼)等地。后来,秦穆公横扫十二国,在西戎初步建立起霸业。但因战国初期经济较落后,又常发生内乱,国力逐渐衰落,被魏国攻取了河西一带(今北洛水和黄河之间)。秦孝公时任用商鞅进行变法,国力逐渐增强,并迁都咸阳(今陕西咸阳),成为战国七雄之首。秦惠王时击败魏国,再振雄风,最终夺回河西,并一鼓作气,开疆辟土攻灭巴蜀之国,夺取楚国的汉中。秦昭王更是不断攻城掠地,使得魏、韩、赵、楚等国元气大伤。公元前227年秦王政纵横捭阖,吞并四方,最终灭掉六国,统一天下,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大一统王朝。秦王政认为自己功高“三皇五帝”,故自称“始皇帝”。秦始皇建都咸阳,进一步统一了东南、西南地区。秦朝传了两代十五年,于公元前206年被刘邦推翻,而代之以西汉王朝。秦王子婴被项羽所杀。秦灭后,王公贵族子孙遂以国名为姓氏,称为秦氏。这便是嬴姓秦氏来源,秦嬴从而也就成为了秦姓的得姓始祖。

2、姬姓秦氏

源于姬姓的秦氏,是周文王后代鲁国侯伯禽裔孙的封地秦邑,位于今范县城东南。《春秋》云,鲁庄公三十一年(前663)“筑台于秦”,属于以居邑为氏。杜预注:“范县西北有秦亭是也。”

据《史记.鲁周公世家》记载,周武王灭商后,其弟周公旦被封鲁(今山东曲阜)称鲁公。鲁公后因辅佐周王留在了周都,儿子伯禽接封鲁国,其裔孙中有一支食邑于秦(今河南范县旧城)。后以邑为氏。

源于姬姓的秦姓就是由周文王的别子周公旦之非嫡长后裔所开启,其承继并系如下:据史籍《古今姓氏书辨证》记载,周武王在位时,把少暤(昊)之墟曲阜(今山东曲阜东北古城)赐分给他的弟弟周公旦,封他为鲁公。后来因周武王逝世时周成王尚年幼,不具独立执政之能力,于是周公旦为了辅佐成王,就让他的儿子伯禽(禽父)前去封地鲁国(今山东西南部,建都曲阜)。伯禽出发前,周公曾告诫他说:“我虽然是周文王的儿子,周武王的弟弟,周成王的叔父,说起来应该是地位显赫的,但我依然害怕怠慢天下有贤之士,往往一沐三捉发,一饭三吐哺。你现在去鲁国,一定要谨慎,不能因为是王室之后而骄躁。”伯禽到鲁国后,在周公的指点下,尽心治理,且在平叛“三监之乱”中起了重要的作用。鲁国呈现一派政清居安的景象。伯禽的裔孙秦搢以公族为大夫,食采于秦邑(今河南范县旧城),其后人有以邑为姓者,称秦氏,郡望在太原郡。多数的史籍记载认为伯禽的后裔所开启的秦姓为秦姓正宗。如鲁国的秦非、燕国的秦开、楚国的秦商,均为鲁国秦氏后裔。这便是河南或山东秦氏之源。按鲁有秦堇父,其子秦丕兹,拜孔子为师。秦周、秦遗,盖秦子之族。又,秦巡之妻秦姬为季公鸟季氏,鲁公族之妹,依当时同姓不婚之礼考之,而鲁为周礼所在之国,则秦氏非姬姓,于鲁为异姓大夫。 

关于姬姓秦的得姓始祖,山东东鲁秦氏认为是伯禽(禽父)的别子秦搢,因受封东鲁(河南范县)为大夫,食采在秦邑,以邑为氏,家谱有记载。关于姬姓秦氏起源,记录比较多,有待于进一步去研究考证。

以上可知,秦氏祖先是柏翳、伯禽,得姓之祖分别为柏翳-秦嬴-嬴姓秦氏,伯禽-秦搢-姬姓秦氏两大支系。现在主要分布于河南、山东、河北、山西、陕西、甘肃、四川、江苏、江西、浙江、湖北、湖南、安徽、广东、海南、广西等地,人口有398万,占当代中国人口的0.28%,是中国人口最多的一百个大姓之一。秦姓在家族史上,出现过大量名人,并分布于各个领域之中,历史悠久,为社会贡献比较大。《中国人名大辞典》中收录历代秦氏名人133名,占中国名人总数的0.28%,排在名人姓氏的七十八位;秦氏著名文学家占中国历代文学家总数的0.26%,排在第八十四位;著名医学家占中国历代医学家总数的0.31%,排在第六十六位。

3、秦氏图腾

图片1.jpg

4、秦旗

图片2.jpg

5、秦氏介绍古籍复印件

(1)唐。元和姓纂复印件

图片3.jpg

(2)古今姓氏书辩证复印件

图片4.jpg

图片5.jpg

6、秦人西迁示意图

图片6.jpg

秦人在周初由中原西迁示意图(甘肃礼县博物馆)

7、秦氏源流

现在说的秦姓,就是秦氏。多种资料介绍,秦氏起源于姬姓、嬴姓,是黄帝的后裔,远祖是颛顼、帝喾,得姓始祖是柏醫、伯禽、秦嬴、秦搢,历史源远流长。秦姓在《百家姓》中排第18位,发展至今拥有396万余众,2020年人口普查在中国各姓氏人口中排第72位。

图片7.jpg

图片8.jpg

秦氏之源,大体可分为四:一是源于上古黄帝之姬姓;二是源于黄帝裔孙伯益之嬴姓;三是舜帝七友之一有秦不虚。四是源于外夷古罗马帝国;五是少数民族改姓或有少数赐姓秦者。主要是嬴姓秦氏、姬姓秦氏。

一、姬姓秦氏源于伯禽。

伯禽姬姓,周文王之孙,姬旦长子。其父周公旦(文王四子),受封“鲁侯”,因辅佐年幼周成王,留在周都镐京(今陕西西安),便由长子伯禽代替赴任鲁国(今山东曲阜);伯禽别子裔孙讳‘搢’者为鲁国公族大夫,因食采于秦邑(今河南范县),以邑为氏,遂得秦氏,姬姓秦开始出现。(参考陕西人民出版社秦三民、杨玲秦氏介绍)

因当时宗姓制度,长子继位,别子分封,伯禽作为第一代“鲁国公”,被视为姬姓秦的得姓始祖,史书称伯禽后裔开启的秦氏为秦姓正宗。中国很多姓氏都在那个时代产生。

至春秋时期,《左传》有秦周、秦子、秦遄为鲁国大夫;秦堇父勇力过人,与鲁国名将狄虒弥、叔梁纥(孔子父亲)合称“鲁国三虎将”。孔子弟子秦商(丕兹),秦非(子唐)、同秦祖(子南)秦人、秦冉(子开)蔡人、并为孔门秦氏四贤,立“三贤堂”。

战国时期神医扁鹊(秦越人)、燕国大将秦开皆为姬姓秦后裔。

《汉书》及《古今姓氏书辨证》载:西汉初年,刘邦为加强中央集权,听取娄敬建议,迁六国豪族入关中,大约二十万人,其中就包括一支由山东迁过去的秦姓豪族。

自汉兴之后,由山东迁往扶风茂陵的秦氏发展至西汉中期秦袭,为颍川太守,与同族中人同时为二千石者五人,故这支秦氏被称为“万石秦氏”。

后至东汉,万石秦氏秦袭六世孙秦彭,在山阳(今山东金乡)郡任职6年后,转任颍川郡(治今河南省禹县)太守。他的弟弟秦惇、秦褒都官至射声校尉。

东汉末,三国时期,姬姓秦后裔迁往山西太原,形成太原秦氏郡望,秦宜禄子秦朗孙秦秀,明初山西大槐树移民迁出去的秦姓族人大部分为这一源流!

据《元和姓纂》载:  

太原:状称晋太常博士秦秀之后裔孙生行其、行师,行其:渭州刺史,曾孙守:库部郎中、同州刺史,生昌舜;行师:右监门大将军,生无害:桂州都督、安南公也;

齐郡:状称秦彭之后裔孙,瑶之曾孙景通,通子晔:并太子洗马、崇贤学士;

鄜州洛川县:唐瓜州刺史秦孝言状云彭后,生怀洛、相如。怀洛:兵部郎中;相如:吏部郎中;

河内:武德·状云彭后,唐·金部郎中叔恂,生善丕:都官员外郎。

据近几年考古发掘,出土的秦琼家族墓志铭所载,琼公先祖为秦彭,不仅填补了史书之空白,又使秦氏世系越来越清晰。

图片9.jpg

二、嬴姓秦氏源于伯益。据《史记·秦本纪》记载:秦之先,帝颛顼之苗裔孙曰女修。女修织,玄鸟陨卵,女修吞之,生子大业。大业取少典之子,曰女华。女华生大费,与禹平水土。已成,帝锡玄圭。禹受曰:“非予能成,亦大费为辅。”帝舜曰:“咨尔费,赞禹功,其赐尔皂游。尔后嗣将大出。”乃妻之姚姓之玉女。大费拜受,佐舜调驯鸟兽,鸟兽多驯服,是为柏翳,舜赐姓嬴氏。大费即伯益便成为嬴姓秦的得姓始祖。

伯益后人蜚廉为商纣王大臣,生二子,长子恶来为秦国先祖,次子季胜为赵国先祖。

恶来五世孙非子擅长养马,公元前900年被周孝王封于秦地,甘肃天水清水县秦亭镇一带,始建秦国,号称“秦嬴”,延续嬴姓的祭祀。

公元前770年,秦国第六代国君秦襄公因辅助周平王东迁,镇压叛乱,被封为“伯”,秦国正式列为诸侯国。

秦德公元年(公元前677年)定都雍城(今陕西凤翔)。

公元前350年秦孝公将国都迁到咸阳,实行商鞅变法。

秦王政登位二十六年,吞并六国,统一天下,公元前221年,建立秦朝,号称“始皇帝”。始皇五十一岁去世,十八子胡亥登位,即二世皇帝。二世三年(公元前207年),诸侯纷纷起来反叛秦朝,赵高杀死二世,拥立子婴为皇帝。

自子婴归汉,秦之子孙以国为氏,遂为秦氏,一是为了纪念秦国,二是为了躲避楚汉及六国残害。

嬴姓秦氏自非子封秦地而得氏,秦王族一系成为嬴姓大宗室,称国号即氏。

三、舜帝七友之一有秦不虚,后人沿续下来姓秦,属于以先祖名字为氏;据史籍《群辅录》记载:“舜七友之一有秦不虚,曾并为雷泽之游一”。又据《大姓源流》等有关资料所载,舜七友有秦不虚,后人沿续下来姓秦。这说明上古帝舜时期已有秦姓。但因秦不虚之后无世系资料可考,所以,唐宋时期的谱牒学家对秦姓的起源主要是以国为氏和以邑为氏之说。 

四、汉朝时期源于外夷古大秦人(即罗马帝国)来华,属于汉化改姓为氏。

五、源于少数民族汉化改姓秦者有蒙古族、满族、达斡尔族、藏族,苗族、回族等。另外还有少数与汉族通婚改姓秦、赐姓秦成为秦姓一支。

先秦时期, 秦氏主要分布于今河南、山东、山西、陕西、湖北、河北等省;两汉至南北朝时期, 秦氏进入今甘肃、四川、山西等省;宋、元、明时期,秦氏又迁至今广西、安徽、贵州、福建、北京、上海等省市;自清至近现代, 分布地更广, 还有不少人移居海外。现河南省秦氏依据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资料居全国秦氏之首,人口有30多万,占河南全省人口排名第 43 位。

图片10.jpg

8、秦氏郡望、堂号

1、郡望

天水郡:西汉朝元鼎三年(丁卯,公元前441年)置郡,治所在平襄(今甘肃通渭),其时辖地在今甘肃省通渭县、秦安县、定西县、清水县、庄浪县、甘谷县、张家川县及天水市西北部、陇西东部、榆中东北部地一带地区。东汉朝永平十七年(甲戌,公元74年)改为汉阳郡。三国时期曹魏仍改为天水郡。西晋时期移治到上邽(今甘肃天水),北魏时期仍改回为天水郡,其时辖地在今甘肃省天水市、秦安县、甘谷县等市县一带地区。   

太原府:亦称太原郡。战国时期秦国庄襄王四年(乙卯,公元前246年)置郡,治所在晋阳(今山西太原),其时辖地在今山西省五台山和管涔山南部一带、霍山北部一带地区。北魏时期辖地在今山西省阳曲县、交城市、平遥市、和顺县之间的晋中一带地区。隋朝时期改晋阳为太原,又另设晋阳,与太原同城。唐太原府洽亦在此地。宋太宗太平兴国(公元976~984年)中年,改并州为太原府,移治阳曲(今山西太原)。以后宋朝、金国的河东路、河东北路,明、清两朝以来皆为府。民国时期为市,山西省会所在。   

齐 郡:西汉时期先为临淄郡,后改齐郡,治所在临淄(今山东淄博),其时辖地在今山东淄博市和益都、广饶、临朐等县地。隋、唐两朝改为青州北海郡。   

河内郡:古以黄河以北为河内,以南、以西为河外。春秋末期楚、汉之际,约在公元前三世纪末置郡,治所在怀县(今河南武涉),当时其时辖地在今河南省黄河以北、京汉铁路以西一带地区,包括汲县。魏文帝黄初年中,河内郡析置朝歌郡(今河南淇县)改属冀州(今河北冀县),四县随之改属、后又回归河内郡。属司州河南尹的有卷(今河南原阳)、原武、阳武三县。属兖州(州治廪丘,今山东鄄县)陈留国的有封丘、酸枣、平丘、长垣四县,属兖州东郡的有燕。西晋时期移治野王(今河南沁阳)。隋朝时期于野王为河内县,隋、唐两朝的河内郡即怀州。元朝时期设为怀庆路。明、清两朝为怀庆府,河内县之名不变,常为治所。民国政府时,改河内县为沁阳县。 

2、堂号

天水堂:以望立堂。   

临淄堂:以望立堂。   

河内堂:以望立堂。   

太原堂:以望立堂。   

三贤堂:因孔门七十二大贤中有秦祖,秦商,秦非,秦冉四位。这里的“三”是指多数的意思。   

乐善堂:孔子因为看到七十二大贤中姓秦的竟占了四位,便夸奖秦氏好道乐善,所以又叫乐善堂。   

养真堂:秦氏好道乐善,能注重养真(本性的善),所以又叫养真堂。   

忠孝堂:秦琼的后人因为秦琼是唐朝开国元勋,既忠且孝,因名忠孝堂。   

淮海堂:宋朝词人秦少游的后人因为秦少游著有《淮海集》传世,所以叫淮海堂。

五礼堂:清刑部尚书秦蕙田,立朝三十年,刚介自守,著有《五礼通考》,因名五礼堂

二、秦氏家训

1、周公家训

周公是伯禽的父亲,伯禽是姬姓秦氏的始祖。伯禽的后代别子秦搢为大夫封地采食在河南范县秦亭,原来归山东管辖,现在属于河南管辖。因为周公家训是写给伯禽的,所以周公家训代代在姬姓秦氏中相传,著名的有《周公诫子》、等。《周公诫子》说的是周公告诫儿子立国的道理。不要因为受封于鲁国(有了国土)就怠慢、轻视人才。

【原文】

成王封伯禽于鲁。周公诫之曰:“往矣,子无以鲁国骄士。吾文王之子,武王之弟,成王之叔父也,又相天子,吾于天下亦不轻矣。然一沐三握发,一饭三吐哺,犹恐失天下之士。吾闻,德行宽裕,守之以恭者,荣;土地广大,守之以俭者,安;禄位尊盛,守之以卑者,贵;人众兵强,守之以畏者,胜;聪明睿智,守之以愚者,哲;博闻强记,守之以浅者,智。夫此六者,皆谦德也。夫贵为天子,富有四海,由此德也。不谦而失天下,亡其身者,桀、纣是也。可不慎欤?”

【翻译】:周成王将鲁国土地封给周公姬旦的儿子伯禽。周公姬旦告诫儿子说:“去了以后,你不要因为受封于鲁国(有了国土)就怠慢、轻视人才。我是文王的儿子,武王的弟弟,成王的叔叔,又身兼辅佐皇上的重任,我在天下的地位也不算轻的了。可是,一次沐浴,要多次停下来,握着自己已散的头发。吃一顿饭,要多次停下来,以接待宾客,(即使这样)还怕因怠慢而失去人才。我听说,道德品行宽容,并用谦逊的品行来保有它的人,必会得到荣耀;封地辽阔,并凭借行为约束而有节制来保有它的人,他的封地必定安定;官职显赫,并用谦卑来保有它的人,必定高贵;人口众多、军队强大,并用威严来统御它的人,必定会胜利;用愚笨来保有聪明睿智,就是明智;见识广博,并用浅陋来保有它的人,必定智慧。这六点都是谦虚谨慎的美德。即使尊贵如天子,富裕得拥有天下,便是因为拥有这些品德。不谦虚谨慎从而失去天下,(进而导致)自己身亡的人,桀、纣就是这样。(你)能不谨慎吗?”

图片11.jpg

周公辅成王图

秦良玉 · 秦氏家训

图片12.jpg

急国赋   子孙遵国家法制,正赋当及期而供。即正赋外随时所议征输,亦上供须早,勿听浮薄子言,不知忠爱,以惜财误公,自干罪戾。

睦宗族   和睦宗族,言理兼立情。勿持富欺贫,勿挟贵凌贱,又勿贫不自守,听珥笔民无端起诉,有事则质明智者排解之,以息诉端而保田业,违者凭公议罚。

奉规矩   子孙不得有辱门楣,言行出处勿越规矩。子孙切忌奸、娼、盗、淫、赌、毒等败坏家风、家门及社会风气行为。违者依家法、律例严惩。

端风俗   风正则世由此盛,风变则世由此衰。端一族之风俗,而一家因之。治家在勤、在俭,游惰戒之,郑术之风斯熄矣。

示激劝   士君子生当今日,为一族树仪型,如崇祖德诸遗训,常从弱冠激劝之,其成人美,不成人恶,为得《春秋》立言之大旨也哉。

河南省秦氏家训家规

(公元2014甲午年10月25日河南省秦氏文化研究会第二次理事会议通过)

家训:敦孝悌    睦宗族   

勤读书    端本行

时祭祀    慎婚配    

训子孙    择交游 

家规:遏淫欲    毋骄奢    

省过衍    救灾患    

恤贫困    勿饮博  

三、秦氏名人

1、水利专家  柏醫(舜帝时期  嬴姓始祖、秦氏始祖)

柏翳(伯益)--嬴姓始祖--秦氏始祖

图片13.jpg

伯益,名益,嬴姓,舜帝时期人。伯为爵称,亦名伯翳、柏翳、柏益、伯鹥,大费。据《史记》记载:皋陶之子,女修之孙,祖为黄帝族颛顼之曾孙,系嬴姓十四氏的受姓始祖,虞夏之际的一位重要历史人物。根据史记记载,柏翳与禹治水有功,被舜帝赐皂游,尔后嗣将大出,乃妻之姚姓之玉女,舜帝赐姓嬴氏。

传说,他能领悟飞禽语言,被尊称为“百虫将军”。在他的带领下,中国早期先民学会了建筑房屋,凿挖水井。伯益是舜帝的女婿,因为协助大禹治水有功曾被舜帝指定为禹的接班人。后来由于禹的私心没有传位于伯益,伯益的族人便向东迁移,在夏代多次与夏朝发生战争。伯益的嬴姓后代经过夏朝几百年的发展,其中有费昌一族最后离开夏桀归顺商汤,并且帮助商汤打败夏桀。嬴姓族人有的居住在中原地区,有的居住在夷狄地区,由于帮助商汤打败夏桀有功,后来努力协助商朝治理国家,取得了成绩。从商朝太戊开始,伯益的后代中衍的后世子孙,由于世代辅佐殷商有功,所以许多嬴姓的人都显名于世,后来成为诸侯。在西周穆王(公元前900年左右)时,伯益的后裔造父因为善于驾车而受到周穆王的宠幸。又因为造父在东方徐偃王之乱中,替周穆王驾车一日千里平叛有功,被赐封在赵城(今山西洪洞北),造父因此改嬴姓为赵姓。伯益因此被尊称为今天赵、秦、梁、等族人的血缘祖先。伯益(柏翳),亦称大费,是中国古代嬴姓其后分出各支系氏族廉、徐、江、秦、赵、黄、梁、马、葛、谷、繆、钟、费、瞿等汉族十四氏族的共同祖先,人口众多。

中文名:伯益(柏翳)    国籍:中国 

朝代:五帝末期

逝世日期:夏启六年(约前1973年)

出生地:现山东菏泽

代表作品:《山海经》

主要成就:益井、训鸟术、训兽术、治水术

信仰:德让为先、精诚待人、依法治国

妻子:姚氏

儿子:大廉、若木

著名后裔:造父、秦始皇嬴政

别名(字):伯翳、柏翳、柏益、伯鹥、大费

2、牧马专家 非子  秦嬴(周代嬴秦人始祖)

嬴非子--秦嬴--秦姓得姓始祖

图片14.jpg

“嬴非子”一般是指“秦非子”

秦非子(?―公元前858年),嬴姓,名非子,号秦嬴,伯益之后,商朝重臣恶来五世孙,周朝诸侯国秦国开国君主,西周犬丘人(今说西犬丘就是西垂,在甘肃礼县)。约公元前900年―公元前858年在位。秦非子因善于养马,得到周孝王的赏识,获封秦地,成为秦国始封君,号称秦嬴。公元前858年,非子去世,其子秦侯继任君位。

别称:非子、嬴秦    

身份:嬴姓部落首领、秦国国君

民族族群:华夏族

主要成就:受封秦地,建立秦国

本名:非子、嬴非子、秦嬴、秦非子

所处时代:周朝

去世时间:公元前858年

在位时间:约公元前900年―公元前858年

1、人物生平

善于养马。秦非子是上古部族首领颛顼的后裔。其先祖伯益(一作伯翳,亦称大费)辅佐舜帝驯服众多鸟兽,协助大禹治水有功,舜帝赐其为嬴姓。后来伯益后裔造父因平定徐偃王之乱有功,周穆王将赵城赐封给造父,造父的族人以此为氏,称赵氏,即为嬴姓、赵氏。

周孝王时期(前897年―前886年),非子居住在犬丘,喜欢马和牲畜,善于喂养繁殖。周孝王为了振兴王室,抵御北方戎狄的侵扰,选择汧水、渭水之间这块土壤肥沃的天然牧场大肆繁殖马匹。周孝王对这件富国强兵的大事十分重视,每年都要去牧场检阅一番。

有一年,周孝王前往巡视马匹饲养情况,从牧场部族中一位犬丘人地方官那里得知,非子极会养马,马只要一经他手,就会又肥又俊。周孝王立即命养马的小臣带非子来见。周孝王问到养马之道,非子对答如流,对于马匹的调养、训练、繁殖和疾病防治等,都能说出一套高超的办法。周孝王听后十分高兴,于是便让非子到汧水、渭水之间主管马匹。

赐封秦地

非子受命之后,处处尽职尽责,没过几年时间,马匹数目大大增加,而且养的马雄峻无比,周孝王每年来看都非常满意。为了奖赏和表彰非子的功劳,周孝王想让非子继承其父大骆的宗脉。申侯的女儿是大骆的妻子,生有儿子成,是大骆的宗脉。

申侯便向周孝王说:“从前,我们先祖住在骊山生下一个女儿,成为戎胥轩的妻子,生下中潏,因有亲戚关系,而中潏归附周朝,保卫西部边垂,西部边垂也因而和睦。现在我把女儿嫁给大骆,生下嫡子成。申、骆再次联姻,西戎都归服,所以您才坐稳王位。求您仔细考虑一下。”

于是周孝王说:“从前伯益替舜帝主管牲畜,牲畜繁殖得很好。所以封有土地,赐姓嬴。现在他的后人也替我养马,我就分给他土地,让他作为一个附庸国。”

便把秦地赐给非子,让他再延续嬴氏的祭祀,号称秦嬴。而且也不废黜申侯女儿的儿子成做大骆的宗脉,以便与西戎和睦。

公元前858年,非子去世。非子死后,其子秦侯继任秦国国君之位。

2、主要成就

非子因善于养马,得到周孝王的赏识,获封秦地,成为秦国始封君,号称秦嬴。不过非子只是封地不足五十里的“附庸”,既不是诸侯,也算不上卿和大夫。等到秦襄公时,才正式列为诸侯。

3、历史评价

司马贞《史记索隐》:“非子息马,厥号秦嬴。礼乐射御,西垂有声。”[1]

4、史籍记载

《史记·卷五·秦本纪第五》

5、家族成员

先祖:伯益

五世祖:恶来

高祖父:女防

曾祖父:旁皋

祖父:太几

父亲:大骆

嫡母:申女,申侯之女。

兄弟:成,申女所生。

儿子:秦侯

参考资料:

1.《史记·卷五·秦本纪第五》

3、医学专家秦越人(战国)

图片15.jpg

秦越人(扁鹊)

秦越人(公元前407年-前310年),即扁鹊,姬姓,秦氏,名越人,又号卢医,一说为勃海郡郑(今河北任丘)人,再一说为齐国卢邑(今山东长清)人。春秋战国时期名医,与华佗、张仲景、李时珍并称中国古代四大名医,被称为华夏医祖。

扁鹊少时学医于长桑君,善于运用四诊:望闻问切,尤其是脉诊和望诊来诊断疾病,精于内、外、妇、儿、五官等科,名闻天下。后在咸阳因遭秦太医李醯妒忌而被杀害。

扁鹊曾居住在中丘(内丘)蓬鹊山(蓬山、鹊山的通称)九仙洞(又名秦越人洞,唐代于鹄诗《秦越人洞中咏》有记),从师于长桑君,尽传其医术禁方,饮以山巅“上池”(石盆)之水,修得高超医术。初医治好赵简子五日不醒之症,赵简子赐其蓬鹊山田四万亩于扁鹊,得到食邑之地。巧因蓬鹊山之首,扁鹊洞府上面,有翩翩欲飞天然石鹊和静观天下神奇石人形象,赵人视秦越人为吉祥喜鹊一般,而尊称其为 “扁鹊”,即“在赵者名扁鹊”。后扁鹊游医虢国,巧医虢太子“尸厥症”,使之起死回生。虢太子感恩弃国来到蓬鹊山太子岩,从医扁鹊游,采药于是山。扁鹊在咸阳遭秦太医李醯妒忌杀害,蓬鹊山赵人不远千里,从咸阳抱回其头颅,葬在山下,将焦子村和郎家庄合二为一改叫“神头村”, 自此,建庙立祠,世代奉祀。

少年拜师

扁鹊年轻时做人家客馆的主管。有个叫长桑君的客人到客馆来,只有扁鹊认为他是一个奇人,时常恭敬地对待他。长桑君也知道扁鹊不是普通人,他来来去去有十多年了,一天叫扁鹊和自己坐在一起,悄悄和扁鹊说:“我有秘藏的医方,我年老了,想传留给你,你不要泄漏出去。” 扁鹊说:“好吧,遵命。”

行医诸国

公元前361年之后,秦越人到了赵国的都城——邯郸(今河北邯郸市)当地人民很重视妇女,所以他便做带下医(妇科医生)。因此,他的威望就更高了。

后来他又取道汤阴(今河南汤阴县)之伏道社,渡黄河经长清(今山东长清县),于公元前357年到了齐国的都城临淄(今山东临淄县)。齐桓侯田午派人招待他,桓侯接见时,他望着桓侯的颜色,便说:“君有疾在胰理,不治将深。”桓侯答道:“寡人无疾”。他离开后,桓侯就对左右的人说:“医之好利,欲以不疾为功。”过了五天,他见到桓侯又说:“君有疾在血脉,不治恐深。“桓侯仍答道:“寡人无疾。”他辞出后,桓侯感到很不高兴。过了几天,再看见桓侯时,他又郑重地说:“君有疾在肠胃间,不治将深。”桓侯很不愉快,没有理睬。又过了几天,扁鹊复见桓侯。看见桓侯的脸色,吃惊的溜走了。桓侯便派人追问原因,他说:“疾之居腠理,汤熨之所及;在血脉,针石之所及,在肠胃,酒醪之所及;其在骨髓,虽司命无奈之何,今在骨髓,臣是以无请。”不久桓侯病发,派人去请他治疗,可是他已取道魏国,跑到秦国去了。桓侯终因病深,医治无效而死去。

秦越人等离开临淄后,于公元前354年到了魏国的都城—大梁(今河南开封市)。在大梁时,他曾见过魏国的国王魏惠王。公元前350年,他们一行到达秦国的都城咸阳。以后又回大梁。

在公元前355年前后的一段时间里,他和弟子子阳、子豹等人,都逗留在那里行医。大约于公元前317年,他们又取道周都洛阳( 河南洛阳),听说当地的人民很敬重老人,因此,曾为“耳目痹医” (五官科、疯科医生)。后来他们又向咸阳而去。

公元前310年,扁鹊再度来到咸阳,因咸阳的人民很爱小儿,所以他就做了“小儿医”。扁鹊及其弟子不辞艰辛,行程四千余里,周游列国,济世救人;他们“随俗为变”,成为医、药、技非常全面的“全科医生”。

4、政治家 千古一帝 秦始皇(战国)

图片16.jpg

秦始皇(嬴政)

秦始皇(嬴姓,赵氏,名政,公元前259年-公元前210年),出生于赵国邯郸,秦庄襄王之子,“千古一帝” 。

他政治上实行三公九卿制,地方上废分封行郡县。推行书同文,车同轨,统一度量衡。对外北击匈奴,南征百越,修筑万里长城。其是中国历史上首位用“皇帝”称号的君主,完成华夏大一统,奠定了中国两千余年政治制度基本格局。

中文名 秦始皇  

别名  秦王政  公子政  秦政  赵正  祖龙

父亲  秦庄襄王  

子嗣  扶苏、公子将闾、公子高、胡亥

出生日期  公元前259年

出生地  邯郸  逝世日期  公元前210年  逝世地点  河北沙丘

朝代  秦朝  性别  男  民族族群  华夏族

主要成绩  

统一六国、统一文字、统一度量衡、南平百越、北击匈奴、建立皇帝制度、修建万里长城

陵墓位置  骊山陵(今陕西省西安市临潼区下河村) 

本名  嬴政  尊号  始皇帝  母亲  赵姬

在位时间  前247年-前210年(前221年称皇帝)

1、人物生平

赵国时期

嬴政于秦昭襄王四十八年(公元前259年)正月出生,出生地在当时的邯郸廓城(大北城)温明殿遗址和丛台以南(在今城内中街以东,丛台西南的朱家巷一带)。当时的秦国王孙异人(秦庄襄王)之子。异人是安国君之子,母子均不受安国君的宠爱,加上安国君有子二十多人,异人于是被送往赵国邯郸作为质子。其时秦、赵两国关系恶化,不时发生战争,异人倍受冷遇。他缺少出行的车马和日用的财物,生活困窘,十分失意。卫国商人吕不韦在邯郸做生意,知道了异人的情况,认为他“奇货可居”,于是用重金见到安国君的宠妃华阳夫人,异人认其为母,改名子楚。子楚见到的吕不韦的姬妾赵姬,临幸之后生下了秦始皇。嬴姓,名政。

秦昭襄王五十年(公元前257年),秦国派王齮围攻赵邯郸,情况非常紧急,赵国想杀死子楚。子楚与吕不韦密谋拿出六百斤金子送给守城官吏,才得以脱身,逃到秦军大营,得以顺利回国。赵国又想杀子楚的妻子和儿子赵政,因为赵姬是赵国富豪人家的女儿,才得以藏起来,因此母子二人竟得活命。秦昭襄王五十六年(公元前251年),秦昭王去世,太子安国君继位为王,是为秦孝文王,华阳夫人为王后。华阳夫人乘机劝秦王立之为太子。秦孝文王立子楚为太子。此时赵国亦奉子楚夫人赵姬及子赵政归秦。此时赵政才得以回到秦国。嬴政在邯郸时曾随母亲叫赵政。

安国君继秦王位,守孝一年后,加冕才三天就突发疾病去世了,子楚继位,为秦庄襄王。庄襄王尊奉华阳夫人为太后,生母夏姬被尊称为夏太后。秦庄襄王元年(公元前249年),任命吕不韦为丞相,封为文信侯。

继位掌权

图片17.jpg

秦庄襄王三年(公元前247年)五月,庄襄王去世,享年三十五岁。13岁的嬴政被立为秦王。秦王嬴政即位时由于年少,尊吕不韦为仲父,国政皆由吕不韦把持。始皇帝八年(公元前239年),秦王嬴政年已21岁即将亲政,但此时秦国朝廷中却掀起了激烈的政治斗争。

当初吕不韦既把持朝廷,又与太后赵姬偷情。后见秦王嬴政日渐年长,怕被他发现,想离开太后,又怕太后怨恨,所以便把自己的门客嫪毐假施腐刑,只拔掉胡须、眉毛就献给太后,供其淫乐。

秦王嬴政渐长,嫪毐他们说太后寝宫风水不好,应搬离这里。秦王嬴政准许,于是他们搬到雍县的离宫,结果太后生下了两个私生子,而嫪毐也以秦王嬴政假父自居,嫪毐在一次喝醉酒后对一个大臣斥责道:“我是秦王的假父,你竟敢惹我。”这个大臣听后很生气,并且暗中找了个机会把嫪毐和太后的关系告诉秦王嬴政,秦王嬴政得知后非常生气,嫪毐慌了,准备叛乱。而当时嫪毐在太后的帮助下被封为长信侯,领有山阳、太原等地,自收党羽。嫪毐在雍城长年经营,建立了庞大的势力,是秦国中仅次于吕不韦的一股强大的政治势力。

始皇帝八年(公元前239年),王弟长安君成蟜率领大军攻打赵国,中途谋反,秦军攻占屯留后,成蟜的部下皆因连坐被斩首处死,屯留的百姓被流放到临洮。成蟜投降赵国后,被赵悼襄王封于饶。

始皇帝九年(公元前238年),秦王嬴政在雍城蕲年宫举行冠礼。嫪毐动用秦王御玺及太后玺发动叛乱,攻向蕲年宫。秦王嬴政早已在蕲年宫布置好三千精兵,打败叛军。嫪毐转攻咸阳宫,那里也早有军队,嫪毐一人落荒而逃,没过多久便被逮捕。秦王嬴政将嫪毐车裂,曝尸示众;又把母亲赵姬关进雍城的萯阳宫;摔死嫪毐与太后所生的两个私生子。

始皇帝十年(公元前237年),秦王嬴政免除吕不韦的相职,把吕不韦放逐到巴蜀。吕不韦知他与嬴政的关系已无法挽回,便饮毒酒自杀。其后,虽然秦王嬴政听从秦国贵族所言,下了《逐客书》,逐出六国食客,但被李斯的《谏逐客书》所劝阻,其后他还是重用了尉缭、李斯等人。

并吞六国

秦始皇继位时,秦国已吞并了巴、蜀、汉中,西南越过宛城到达郢都,设置了南郡;北面收上郡以东,有河东、太原、上党郡;东至荥阳。并且吞灭了二周,在其故地设置三川郡。秦王嬴政掌权后,任用尉缭和李斯等人,积极推行统一战略。始皇帝十一年(前236年),赵、燕两国发生战争。赵国出兵攻燕,而秦国以救燕为名派王翦等将出兵分别夹攻赵国,先后攻取了赵的阏与、轑阳(南阳西北)、河间(河北省献县东南)、安阳(河北阳原县东南)等邑,漳水流域已为秦所占有。始皇帝十三年(前234年),秦国又大举向赵国进攻,以所取的赵地建立雁门郡和云中郡。

图片18.jpg

始皇帝十六年(前231年),魏国被迫把部分土地献秦,韩国亦被迫把南阳地献给了秦。秦派内史腾做南阳假守。始皇帝十七年(前230年),秦派内史腾攻韩,俘虏了韩王安,于韩地建置颍川郡,韩国灭亡。这时赵国发生大旱灾。秦将王翦率领士兵直下井陉(河北省井陉县西),秦将杨端和率领河内兵进围赵都邯郸。赵派李牧、司马尚带领大军抵御。赵王宠臣郭开受了秦国贿赂,散布流言说李牧、司马尚谋反。赵王因此改用赵葱和颜聚替李牧、司马尚,并且杀死李牧。

始皇帝十八年(前229年),王翦大破赵军,杀赵葱,俘虏赵王。赵公子嘉率领其宗族数百人逃到赵的代郡,自立为代王。秦国在赵都邯郸一带建立邯郸郡。

始皇帝二十年(前227年),秦始皇派大将王翦、辛胜攻燕国。燕、代两国发兵抵抗,被秦军败于易水以西。次年,秦军攻下燕都蓟城。燕王喜迁都到辽东。秦将李信带兵追击,燕王喜听从代王嘉的计策,杀太子丹,把太子丹的首级献给秦求和。

始皇帝二十一年(前226年),韩国都城发生叛乱,秦国出兵平定韩的叛乱,乘机处死韩王安。

始皇帝二十二年(前225年),秦始皇派将军王贲攻魏,包围了魏都大梁(开封市),引黄河水灌城,三个月大梁城坏,魏王出降,魏国灭亡。秦始皇就在魏的东部地区建立砀郡。同年,秦始皇派李信、蒙武带20万大军攻楚。李信攻楚的平舆(平舆县北),蒙武攻楚的寝(安徽临泉县),取得初步胜利。秦楚两军在城父邑(今安徽省亳州东南城父集)相遇,楚乘秦军不备发起反攻,大败秦军。后秦始皇派王翦带60万大军出征,大破楚军于蕲(今安徽宿州东南),迫使楚将项燕自杀。接着秦军攻入楚都寿春,俘虏了楚王负刍。秦于楚地设九江郡(安徽寿县)、长沙郡(湖南长沙市)。

始皇帝二十五年(前222年),王翦平定了楚的江南地,降服了越国之君,设置会稽郡,楚国灭亡。秦始皇在灭楚的同时,不断地向东扩展,陆续设郡,并攻取齐地,设置薛郡(山东曲阜)。同年,秦始皇派王贲攻燕的辽东,虏燕王喜,灭亡燕国。接着又回师攻代,虏代王嘉,建立代郡(河北蔚县西南)和辽东郡(辽宁省辽阳市老城区)。

始皇帝二十六年(前221年),秦将王贲从燕国南下攻齐,俘虏齐王建,灭了齐国,在齐旧地建立了齐郡(山东淄博市东北)和琅邪郡(山东胶南县西南夏河城)。

秦国从始皇帝十六年(前230年)起,到灭齐时止,耗时10年陆续兼并了六国,继而于始皇帝二十八年(前219年)开始平定南方百越。从此,秦始皇完成统一大业,进入了君主的帝国时代。

开创帝制

图片19.jpg

始皇帝二十六年(前221年),秦始皇灭六国后,以王号不足以显其业,乃称皇帝。并继续执行孝公变法以来商鞅的法家政策,加强君主专制,削弱旧贵族势力,提拔由军功而上升起来的贵族。秦帝国的土地所有制基本上仍维持西周的“王有”土地制,而变“王有”为“国有”。秦始皇于始皇帝三十一年(前216年)命令全国农民自报占有田地的实际数额,以便征收赋税。又实行即使是平民,只要有军功也可授予土地及爵位。虽然秦国在商鞅变法时施行了“授田制”,农民的土地名义上是国家所有、私人耕种,但此举让全国百姓实际占有了原来“王有”的土地,不久之后便演变成了农民和官员们都可以自由地买卖田地,所以秦国的商鞅变法最终便利了私有土地的发展。[4]

秦始皇废除分封制以后,建立了一套自中央到地方的郡县制和官僚制。初分全国为36郡,以后随着土地的扩大增至46郡,定咸阳(陕西咸阳市秦都区)为首都。中央政府最高的官僚是丞相、御史大夫和太尉,亦称“三公”。地方郡的长官为守,县的长官为令。郡县制初步打破了血缘关系的宗法制,封建制、官僚制则代替了贵族的世袭制。

为了巩固政权,秦始皇还实行了一系列的政策,主要是:统一货币和度量衡;统一文字;修筑长城、驰道和直道;强迫迁徙六国富民和平民。秦统一六国以后,为了防止六国贵族依持宗族“死灰复燃”,强迫他们迁徒到咸阳,要他们看护皇陵,或者迁徙于西南边远地区,一些平民也同时被迫迁徙,叫做“迁虏”,做开矿、开盐井等苦役。始皇帝三十二年(前215年),秦将蒙恬夺九原河南,设置34县,建立九原郡(治所在内蒙古包头市西北)。

统一六国后,商鞅变法时极力反对的各方面的学派、人才都纷纷来到秦国服务,可能秦始皇采用了“秦国特色的商鞅变法”,造成秦帝国各种迷信盛行。其中黄老道家、阴阳家,他们综合儒、法、道诸家的学说,提出所谓“五德终始说”,尤其得到始皇的信任,始皇于是认为秦是水德,周是火德,水能克火,因此秦得天下。

5、军事人物 秦琼(唐朝)

图片20.jpg

秦琼(571年-638年),字叔宝,齐州历城(今山东济南市)人,隋末唐初名将,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之一。

秦琼初为隋将,先后在来护儿、张须陀、裴仁基帐下任职,因勇武过人而远近闻名。后随裴仁基投奔瓦岗军领袖李密,瓦岗败亡后转投王世充,后与程咬金等人一起投奔李唐。投唐后随李世民南征北战。唐统一后,秦琼久病缠身,于贞观十二年(638)病逝。生前官至左武卫大将军、翼国公,死后追赠为徐州都督、胡国公,谥曰“壮”。

6、文学家秦观(宋朝)

图片21.jpg

秦观(1049年-1100年9月17日),字少游,一字太虚,别号邗沟居士,江苏高邮人,被尊为婉约派一代词宗,被称为淮海居士,苏轼曾戏呼其为“山抹微云君”,位列“苏门四学士”之一。

秦观是北宋文学史上的一位重要作家,以婉约词著称,其词风含蓄清丽,朦胧凄清。在秦观现存的所有作品中,词有三卷100多首,诗有十四卷430多首,文则达三十卷共250多篇。其策论文笔犀利,说理透彻,引古征今,富有说服力和感染力。其在藤州,游光华亭时去世。

7、数学家秦九邵(宋朝)

图片22.jpg

秦九韶(1208年-1261年),南宋官员、数学家,字道古,鲁郡(今河南范县)人,与李冶、杨辉、朱世杰并称宋元数学四大家。

精研星象、音律、算术、诗词、弓剑、营造之学,历任琼州知府、司农丞,后遭贬,卒于梅州任所。1247年完成著作《数书九章》,其中的大衍求一术(一次同余方程组问题的解法,也就是现在所称的中国剩余定理)、三斜求积术和秦九韶算法(高次方程正根的数值求法)是有世界意义的重要贡献,表述了一种求解一元高次多项式方程的数值解的算法——正负开方术。

8、秦良玉(明朝末年女性军事统帅)

图片23.jpg

秦良玉(1574年-1648年7月11日),字贞素,四川忠州(今重庆忠县)人,丈夫马千乘,子马祥麟,明朝末年著名女将。

她被封为二品诰命夫人、历史上唯一一位作为王朝名将被单独立传记载到正史将相列传里的巾帼英雄。马千乘去世后,秦良玉代领夫职,参加了抗击清军、奢崇明之乱、张献忠之乱等战役,战功显赫。

9、近、现代人物

图片24.jpg

秦邦宪(博古)

秦邦宪 中国共产党早期领导人之一、无产阶级革命家

博古(1907年5月14日-1946年4月8日),原名秦邦宪,字则民,江苏无锡人,毕业于莫斯科中山大学,中国共产党早期领导人之一、中国新闻事业的开拓者和奠基人之一、无产阶级革命家、理论家、宣传家和社会活动家,曾任中共中央总书记、红军总政治部代理主任。

博古领导创办了《解放日报》,翻译了大量的马列著作,对全党普及和提高马列主义理论水平起了重要作用。1946年4月8日,博古搭乘飞机在山西黑茶山失事,同机17人全部遇难,史称“四八烈士”。

10、军事人物  秦基伟(现代)

图片25.jpg

秦基伟(1914.11.16—1997.2.2):湖北省红安县人。中国共产党党员,中国人民解放军高级将领。历经土地革命战争、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抗美援朝战争结束后,历任云南军区副司令员,昆明军区副司令员,成都军区司令员,北京军区司令员,国务委员兼国防部长等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委会副委员长。为中国共产党第十一至十三届中央委员,第十二届中央政治局候补委员,第十三届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军委委员、常委。1955年被授予中将军衔,荣获二级八一勋章、一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1988年被授予上将军衔。

四、柜台实物

1、秦公鼎(2021年2月收集)

春秋早期(公元前770年-前7世纪上半叶)

高35.2厘米|口径35.5厘米|重15200克

形状

口沿外折,上设宽厚大耳,上厚下薄,略为外侈。束颈,宽体,器腹外垂,浅腹平底,蹄形足。器型颇具西周晚期的气度。整个纹饰风格粗犷、简约。器内壁铸铭两行六字:“秦公乍宝用鼎”,行款右行。

图片26.jpg

秦公鼎 [上海博物馆藏高47厘米,口径42.3厘米]

甘肃礼县大堡子山秦公墓地出土,春秋早期制品。立耳折沿,浅腹略鼓,平底,兽首蹄足,颈腹饰兽身交连纹,立耳外侧饰鳞纹,腹内壁铭文6字,记秦公作此鼎。

2009年11月23日,“范季融·胡盈莹捐赠交接仪式”在北京国子监彝伦堂隆重举行,9件具有重要价值的秦公晋侯青铜器重归故里。秦公鼎由范季融、胡盈夫妇是著名的美国华裔收藏家捐赠。

上海博物馆珍藏秦公鼎共四件。海内外发现的秦公鼎带有明显的秦地作风。依据西周的列鼎制划定,皇帝九鼎八簋,诸侯七鼎六簋,卿五鼎四簋,士三鼎二簋或一鼎。

图片27.jpg

甘肃礼县大堡子山出土,存于上海博物馆

图片28.jpg

甘肃博物馆

2、秦王剑

图片29.jpg

秦王剑,陕西省兵马俑

1994年,考古专家在秦始皇兵马俑二号坑中,发现了-批青铜长剑。这把长86cm,剑身上有8个棱面的宝剑,该剑8个棱面之间的误差不足一根头发丝, 结构相当致密。

秦王剑的发现,是中国古剑的一个奇迹。秦王剑是一把在二号坑兵马俑出土的两千年不折不腐的青铜剑。长86厘米,剑身上有8个棱面,极为对称均衡。秦王剑历经两千多年,从地下出土,却无蚀无锈,光洁如新。用现代科学方法检测分析,这些青铜剑表面竟涂有一层厚约10微米的氧化膜,其中含铬2%。秦王剑的发现立即震动了世界,因为这种铭盐氧化处理是近代才掌握的先进工艺。据说德国在1937年,美国在1950年才先后发明并申请专利,而且只有在一套比较复杂的设备和工艺流程下才得以实现。秦人的铸造水平之高,真是不可思议。

秦王剑的发现,尤为值得称道的是,这些青铜剑的韧性异常惊人。有一口剑,被一具150公斤重的陶俑压弯了,弯曲度超过45度。当陶俑被移开的一瞬间,奇迹发生了,青铜剑反弹平直,自然还原。这精湛的铸剑技艺,令人膛目结舌,却不知为何。

图片30.jpg

3、秦氏绢艺

图片32.jpg

非物质文化遗产(滑县秦勇提供)

图片33.jpg

河南省滑县秦氏绢艺始创于明崇祯年间,历经四百多年文化的洗礼,经过秦家十多代艺人的创新发展已成为“华夏绝、国之瑰宝”。被列为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并且誉为华夏艺术神品,主要作品有人物、花鸟、草虫等,其作品构思巧妙结构严谨,讲究“气、韵、味、趣”集中体现了中华民族的民间文化特色。气正、韵高、味厚、趣雅。

秦氏绢艺代表作品“白菜蜩蝴”栩栩如生、活灵活现名扬海内外,并作为国礼赠送外国领导人,被国内外博物院所收藏,并参加上海世博会。

一只蝴蟈有六种绢制成, 各种材质各不相同,其制作工艺复杂,一般制作一只蟈蝈需要二十天的时间,一百一十八道工序, 所有工序均为手工制作,做工细腻始终保持不变质、不褪色、不变形,为中华民间工艺中之绝技。“秦氏绢艺” 华夏绝,极具观赏价值、收藏价值,艺术价值,使海内外收藏爱好者青睐之艺术藏品。

4、柏翳协助大禹治水图

120*60cm

5、柏翳受封图

图片36.jpg

6、非子牧马图

图片37.jpg

图片38.jpg

7、非子受封图

图片39.jpg

120*60cm

(以上资料还需要补充修改,共17441字数)

河南省姓氏文化研究会秦姓委员会提供

二O二一年三月十三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