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07-16 16:52:42 来源:本站原创 浏览:13
龙田菊轩公嗣孙勉己公,于明弘治戍中年(1488)从龙田房迁到龙源立基。勉己公生四子,长子名沦字通夫,次子名澡,中年夭亡;三子名浪字宽夫;四子名勇字充夫。通夫生一子名仲承。宽夫公生六子:长子仲回;次子仲轲,任卢陵都史;三子仲与;四子仲思;五子仲赐;六子仲求,弱冠夭丧。充夫公亦生四子:长子仲点;次子仲暗少年夭亡;三子仲熙;四子仲鱼。勉己公生于明成化乙酉年(1465),殒于明正德庚辰年(1520),享年五十六岁,葬在螺丝形。此后,龙源列为通夫、宽夫、充夫之派,简称三公。勉己公在龙源立基之初,掘一井,深有丈八,井水浓而带黑,故唤此村名浓源。宽夫与充夫后裔有弟兄二人,在龙源村南,湖南与江西必经之道的路旁,傍溪开一酒店,供来往客人歇脚喝酒,生意兴隆,而在此地开基落户,取名“寮溪”。后来宽夫公裔孙在风光秀丽的城田架棚养鸭,落户“城田”,此地四周山坡围绕如城,村名因此而得。寮溪、城田定名后,浓源即号湖溪。民国二十三年(1934),原莲花县吴县长到此公干,指龙凤山水源将浓源改为龙源,此名沿用至今。
现龙源湖溪勉己公裔有人口近六百;寮溪有人口五百余;城田有人口近三百;远徙四川、北京、南昌、长沙、香港、台湾的后裔,不可确计,而未计入。
江西吉安浒田、梅塘、篁塘、水口四支派源流
我四支派祖先来自江西省莲花县良坊乡厦布村。北宋祥符六年癸卯(公元1013年),美系省公裔光昌公自厦布开基,传至聪一郎之孙罗九公徙吉安县里田乡濯田村浒田。聪三郎徙居荷山,再由其孙明淑公于元致和元年(公元1328年)戊辰年徙吉安县桐坪梅塘开基,现有150余人。传至世录、世堂二公,于清顺治17年(公元1660年)庚子年徙吉安县桐坪乡水口村,现有160余人。载寰公于明崇祯13年(公元1640年)庚辰年徙吉安县桐坪乡篁塘开基,本村居住不多,而分徙广西全县、桂林、黑龙江、湖南桃源县、新疆乌鲁木齐等地的百多人。
江西永新县文竹镇龙源老贺里贺氏源流
谱载菊轩公传至子源公时,丁发七十有余。子源公因屋场地域狭小,为谋发展,乃择居横街。子孙繁衍生息,后又分居各地,至天常公时,为使各支划分有序,正式定派,天常公常居横街乃定为横街派。天常生四子:德崇、德玄、德义、德彰。德彰生五子:克昌、克谨、克文、克信、克敏。克昌分居街上为六堂支祖。克谨几经择徙,为龙源老贺里支祖。克文、克信、克敏三公仍居横街,为横街世居各支祖:
克谨公生于元至正18年(1358)戊戌,殁于明永乐元年(1403)癸未,生五子,邦宁、固宁、清宁、成宁、长宁。明正统元年(1436)丙辰,清宁公率男思庄、思恭及侄思温由竹头徙居龙源开基。当时此地有一井,清宁公以井水不断涌出而取名龙源。龙源地域广阔,又无别姓,前有日头岭,后有龙凤山,东有白花塘,西有牛角坪,两翼地势开阔平垣,山、水、田、川易于开拓,清宁公选此奠基立业实乃子孙之福。
清宁公长子思庄传四子:即瑛公如器,瑗公如敏,蛴公如隆,壤公如荣。如器公传敦公其重,敖公其威。敦公自湖里内盆形,卜筑于外盆形,即今之老贺里。裔孙凤溪公至志选公期间为我支鼎盛期。后衍成继宣、纲宣、缙宣、志宣等支派。纲宣居上屋,缙宣居湖里,志宣徙梧村,这三个支派于清末民初相继全支泯灭。现仅存继宣公一支后裔,从龙源老贺里开基祖克谨公算起,我支派己历时六百余年,现有男女总人口110人。
江西省永新县高桥楼镇曲坝正太公支派源流
姜尚公传到十一代齐庄公购即位(公元前794年,周宣王34年),其叔公子庆父(姓姜名庆),为齐公族大夫,辅佐齐政。庆父具有雄才大略,子孙世袭齐公族大夫。庆父再世以王父字为氏,谓之庆氏,为庆姓之始。
会稽庆氏隐居期间,历史上改朝换代。公元前221年,秦统一中国。公元前206年刘邦灭秦即位,建立西汉。
会稽庆氏传到西汉庆普,官为太傅,有名著《庆氏学》为后世礼学典范。
庆普后裔庆仪,仪传孙庆酣。醋传子庆质,仕安帝,为侍中:质传子庆纯,时值公元121年3月,清河王刘庆之子刘祜(即安帝)亲政,招贤纳士,举贤良方正。庆纯经策论殿试,学识渊博,议治国安邦之策,为安帝近臣;为重建刘氏天下,平外戚邓氏势力,功勋卓越,群臣敬佩。同年七月封赏有功之臣,追尊帝父清河王为孝德皇帝,改年号为建光,为避帝父刘庆名讳,诏庆纯,以庆字训贺,更庆纯名为贺纯,为中华全国贺氏之始。贺纯公为全国贺氏第一代鼻祖。
贺氏自赐姓以来,历时1885年,繁衍79代,数百万族人。
循公(公元260—319年)是纯公第五代嗣孙,为江南氏族领袖。晋元帝时拜为上卿,仕太常左光禄大夫。循公学识渊博,为当世儒宗,这是贺氏为“儒宗堂”之故。
纯公16世孙知章公(公元659—744年),越州永兴人(今浙江肖山人),唐集贤院学士,官至尚书、光禄大夫。
纯公20世孙凭公(公元792—875年)浙江绍兴人。公元842年唐武宗会昌二年,以著作郎出仕江西吉安府永新县令,任满谢官,而择永新良坊(现属莲花县良坊镇),定居“官人屋”,享年83岁,为永新贺氏始祖,其子孙徙居南方各省,仍至全国各地。
纯公23世孙(凭公三世孙)授公(公元845年生),生四子,名日:美、图、琰、绪。 纯公25世孙图公长子达公(公元881年生),吉州泰和圳上人,仕江西提刑?后梁贞明六年(公元920年),因各地豪强争夺,奸人当道,公时年四十岁,义愤辞官隐居湖南湘乡南岸。公配二房,配李氏,生三子:长子颖,次子咏,六子彬。次配陈氏,生三子:三子应祺,四子应儋,五子应祯。
纯公26世孙咏公(凭公七世孙),系达公次子,公元900年生,卒葬江西泰和圳上,生二子,名曰:存仁、存智:二公世居永新艮坊。
我曲坝支派是图公系,咏公次子存智公后裔:纯公55世嗣孙正太公(凭公三十六世,原良坊谱载误定为十六世)于明永乐18年,即公元1420年徙居永新溶江曲坝(现为高桥楼镇),为永新高桥楼镇曲坝村开基祖,仕湖南湘潭司牧官,逝葬于湘潭鹅湖。
正太公生一子名玉成:玉成公生三子:魁楚、魁鲁、魁汉:魁楚公生一子,名文献;魁鲁生一子,名枢献(无揭)。文献公世居曲坝:良坊贺氏《八修谱》只记载至三十九世(良坊谱误定为凭公十九世)文献、枢献公。根据现有资料考证,我支认定曲坝支派只参修《良坊五修谱》。《良坊八修谱》上记载的文献公以上各祖名讳,是由《良坊五修谱》上转载的。
莲花厅厦布岁贡三十一世孙恢公(字府业,号杰合),于清朝成丰壬子年(即公元1852年)谨识的《书八修谱院前世系后附》一文日:“……今将三百祀矣,需有两总祠岁一萃享,而谱未续增,大为憾事!其在言坑绪系,旧谱抹犹,有地名可考,他如本邑之拿湾、官岭、阶布下,安福之钱山,永新之达镜、溶江、井边,永宽之竹溪等派,扔若不问其后裔,观其支谱,究莫能考其本源之所在,世系之若何?嗟乎,谱牒不修,以至于此。目前尚然后可知,本郡尚然,他郡、他省可知已?……。”此文足以阐明有些支派,长期未参修族谱的事实。
正太公奠基曲坝至今(公元2006年)有580余年,但从未修过谱,实为憾事,故导致纯公58世祖文献公以下至纯公70世祖廷秀公以上,共十一代佚名失考。
根据《良坊八修谱》及《中华全国贺氏通谱》记载,经考证,认为曲坝支派自凭公(纯公20世孙)至纯公58世文献公(凭公39世)共三十九代,代代清楚。
另根据人淦公(纯公76世孙)挖掘保存的廷秀公坟碑考证,认定廷秀公为纯公70世(凭公51世)至纯公79世“华”字班共十代,代代清楚。
现曲坝支派分二房,即:七家房、五家房,共计67户,人口300余人,其中男丁160余人.女丁140余人,族人现有班辈字为:“朝、开、昭、成、人、之、美、华”八个字。
七家房的始祖佚名(其子、孙二代均佚名,即70—72世),现纯公76世孙(凭公57世)的人俊(洪朵)、人龙(龙里)、人昌(喜元)、人虎(寒卜),人馥(秋珠);纯公75世孙(凭公56世)成玉(细朵),成森(子朵);纯公77世(凭公58世)的之鑫(友开),之邦(瑞安)等属七家房。
五家房始祖是廷秀公(纯公70世孙)。廷秀公生二子:长子仰德,次子仰参。仰德公生五予,分别名日:朝俊、朝杰、朝侃、朝仪、朝位(字春沛、称春沛老五)。这是称“五家房”的缘由。现在的纯公76世(凭公56世)孙人栋(冬桂)、人淦(春桂)、人珍(钦桂)、人仁(龙桂)、人义(宜桂)、人谷(龙先)、人地(健桂)、人富(兰桂)、人清(香桂)、人云(秀香)、人承(小红):纯公77世(凭公58世)孙之富(明光)、之希(少华)等属五家房。
正太公后裔徙居外地的不少。徙居河北唐山市的有纯公76世的人云公(秀香)任中国人民解放军上校(正团级),2005年5月病逝于唐山市。徙居吉安市的有纯公76世的人桂公。纯公77世华强公、冬强公二兄弟;华强公曾任中国人民解放军吉安分区上尉仓库主任,后升任永新县人民武装部付部长(中校)。
徙居本县禾川镇的纯公77世的之玺(龙光)、之希(少华)、生强,纯公76世的人龙(龙里)公。
之玺公(字龙光)1962年7月毕业于江西省卫生学校公卫专业,曾任永新县卫生局主任科员(正科级)、业务股长、永新县医疗事故鉴定委员会副主任、永新县卫生协会秘书长、永新县直属卫生系统团支部书记等职。2002年5月1日退休。
之希公字少华,1983年7月毕业于景德镇卫生学校中医专业,现任永新县人民医院中医主治医师。
人龙公字龙里,曾任人民公社人民武装部付部长、民政千事,北门电站支部书记,公元2004年病逝于老家曲坝。
纯公76世孙人杰公(字洪桂:之希公的父)民国三十八年禾川中学高中毕业,曾先后任中共江西省委机要处秘书(正科级)、中共吉安地委农工部秘书、里田中学、石桥中学校长、党支部书记等职,一九八三年三月病逝于曲坝。
纯公76世孙人淦公(字春桂,之玺公大叔)民国三十八年毕业于禾JIl中学高中,一直从事小学教育工作,可称为桃李满园花满枝,曾任小学教导主任、校长等职。一九九二年五月十二日病逝于曲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