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家谱馆 > 张姓网 > 张氏名人 张氏名人

比皇帝还“富有”的人,中国葡萄酒之父张弼士

时间:2021-3-13 来源:家谱馆张姓展区

张弼士(1841-1916年),广东省大埔县人。他从一个放牛娃到南洋首富。他创建张裕葡萄酒,是中国人书写的传奇故事:在1915年巴拿马太平洋万国商品博览会上,张裕酒一举夺得四项金奖。他拥有超过8000多万两白银的巨大财产,比清廷年财政收入7000万两还多1000 万两。张弼士是比皇帝还富有的人,他在南洋书写了华人传奇。

清末民初的华人首富

张弼士,名肇燮,字振勋,1841年12月21 日出生于广东省大埔县黄堂车轮坪村。父亲张兰轩是清朝道光初年的秀才,在乡村当塾师。因家境贫困,张弼士只随父读过三年书,13岁就辍学到姐夫家放牛,后来从师操习竹篾工,编箩织篓做鸡笼,学得一手好技艺。

1858年,17岁的张弼士告别父母和妻子,只身奔赴荷属东印度的巴达维亚(今印尼雅加达)做苦工,三年期满后到一家福建华侨开的纸行当店员。他工作认真勤恳,深得老板信任。不到两年,老板将独女许配给张弼士作偏房。岳父病逝后,张弼士继承岳父家遗产。

张弼士看到当时巴达维亚外国人逐渐增多,经常出入夜总会,还有许多欧洲的富商需要高档的欧洲酒类,但在巴达维亚还少有这类商品。他敏感地捕捉住这一天赐良机,果断地调拨资金,开设了一家专营各国酒类的商行。商行开业后,外国人看到张弼士所经营的都是从欧洲进口的原装葡萄酒,价钱也适中,便纷纷前来购买,生意很快发展起来。

张弼士是个有心人,善于交际,在接待外国顾客时及时了解国外的情况,还结交了当地的最高长官——荷兰人亨利,并在进行巴城酒税和典当捐务承办权的投标竞争时,得到过亨利的帮助,轻而易举地中标。与此同时,张弼士还承办新加坡的典当业务,这是成本低廉、利润丰厚的生意。张弼士业务开展得很顺利,很快变成巴达维亚的大富商。

张弼士熟悉进出口和税收业务,向荷兰殖民政府要求承包了荷属东印度一些岛屿的鸦片烟税,还垄断了新加坡两个地区的鸦片专卖权。这是利润特别丰厚的税收,给张弼士带来了巨大的财富。

同时,张弼士把目光投入了印尼农村垦殖开发。当时,荷兰殖民者为开发与掠夺鞭长莫及的岛屿资源,曾放手让华侨组织垦殖公司。张弼士发现欧洲市场大量需要印尼特色产品,便大力开垦荒芜的土地,大量投资种植业。1866年,他在荷属葛罗巴埠创办了裕和垦殖公司,大规模地开垦荒地专门种植椰子、咖啡、橡胶、胡椒等热带经济作物,并先后创建了苏门答腊亚齐垦殖公司、裕业垦殖公司、笠旺垦殖公司等,雇工达数万人,产品畅销欧洲。

张弼士从小就听说惠州和嘉应州客家人漂洋过海到马来亚开锡矿的许多传奇故事,后来便邀请客家名贤张榕轩、谢梦池、戴欣然等人到马来亚的霹雳州和吉隆坡等地考察,拜访“锡矿大亨”郑景贵以及叶亚来等人后,决定到马来亚开发锡矿。不久,张弼士在英属马来亚彭亨州开设东兴公司,购买矿山,采用欧洲先进的机械开采作业,使锡矿开采量大增。当时正逢欧洲工业化革命后,需要大量的锡做罐头食品,张弼士的锡矿出口额大增,价格翻番,利润丰厚。

张弼士又注意到,许多从中国来印尼淘金者,需要把钱汇回国内的家人。他又抓住这一商机,开设日里银行,专门办理华侨储兑和侨汇业务,并在马来亚槟城开办了万裕兴垦殖公司,组建了万裕兴总公司,便于应接各埠支店汇兑财货。

张弼士还把目光注视到房地产方面。那时,许多华侨、华人在种植和经营矿业等方面发达起来,其他欧洲来印尼淘金的人也赚了不少钱。尤其是荷兰人、英国人特别懂得享受,但当时印尼还比较落后,一般城市住房都是低矮的茅屋或铁皮屋等。张弼士看到了这一潜在的市场,首先在印尼的棉兰和马来亚的槟榔屿风景优美的海滩大兴土木,建立兴建了大量中西合璧的高档别墅,把印尼的房地产业推向一个高潮。

从19 世纪60年代开始的 30 多年间,张弼士所经营的企业几乎涉及到印尼、马来亚经济命脉的矿产、银行、房地产、航运、药业等许多重要行业,组织起庞大的商业王国,获得了巨额的利润。据统计,到1869年,张弼士的资产达到8000万两白银,比清朝政府当年的财政收入(7000万两)还多1000万两;比当时江南首富胡雪岩的财产多出5000万两以上,成为当时华人世界无可匹敌的富翁。

张裕美酒获金奖

张弼士在国内最成功的事业之一,是在山东烟台创办了张裕葡萄酿酒公司。

1890年,张弼士任清朝政府驻荷属东印度巴城商务领事时,有一次应邀出席法国领事举办的酒宴。法国领事以三星斧头牌白兰地名酒招待贵宾,嘉宾们对法国葡萄酒赞赏有加。法国领事颇为得意地说,法国的葡萄酒是世界上最好的酒,无与伦比。得意之时,他无意间对张弼士说,三星斧头牌白兰地酒是用法国波尔多地区盛产的葡萄酿造的。他还谈到,如果用中国山东烟台所产的葡萄酿造,酒质绝不逊色。说者无心,听者有意。张弼士当即问他为何知道烟台产的葡萄能酿造堪比三星斧头牌白兰地酒?法国领事犹豫片刻后说,咸丰年间,他在法军服役,法军驻屯天津附近时,他曾与其他士兵一起到烟台,发现那里漫山遍野长着野生葡萄,便采大批葡萄回营,用随军携带的小型压榨机压汁酿造,制成的酒味道香醇,酒质与法国白兰地可相互媲美。他还告诉张弼士,烟台跟法国波尔多地区的土壤、水质和气候差不多,适合种植葡萄。当时,法国官兵曾议论,以后瓜分中国领土时,法国要力占山东,好在烟台设厂酿酒。张弼士听后既愤怒又震惊,将此事默记于心中。

1891年,张弼士应督办铁路大臣盛宣怀之邀到了烟台。盛宣怀跟他商讨兴办铁路事宜。张弼士借此机会对烟台进行了全面考察,了解到此地靠山面海,气候湿润,土质肥美,确是种植葡萄的好地方。盛宣怀对张弼士的想法大力支持。后来,盛宣怀把张弼士开办张裕葡萄酒酿酒公司的奏折上奏朝廷,光绪皇帝准奏。

次年,张弼士投资300万两白银,在烟台购置占地千亩的两座荒山,开辟3000亩葡萄园,雇请民工2000多人,建造了中国第一个也是亚洲最大和世界第三大的葡萄酒工业园基地,成立“张裕葡萄酿酒公司”。张弼士把公司取名 “张裕”,有其深意,以其“张”姓开头,“裕”为祖国“昌隆兴裕”之意。

为了酿造优质葡萄酒,张弼士从德、法、意等国引进了124个品种和120万株葡萄苗,特地聘请了美国工程师卫林士、日本工程师小松等参与兴建厂房,进口最先进的酿酒设备。他还高薪聘请奥地利驻烟台领事哇务男爵、意大利酒师巴迪士多奇担任公司的酿酒工程师,完全按西方办法酿制葡萄酒。张弼士对哇务进行了认真的观察和考验,相信哇务不但酿酒技术精湛,而且为人忠诚老实,于是把酿酒重任托付给他。后来,又请侄孙张士之任总工程师,请精通英语的宗侄张成卿担任公司董事长,组建了张裕葡萄酿酒公司的班子。

张弼士派侄子张子章 (中国第一代葡萄酒酿酒师)到欧洲购买品种优良的葡萄苗。在运输途中,葡萄苗被暴晒枯萎,损失了十几万元。张弼士虽很痛心,却鼓励侄儿:“胜败乃兵家常事。你再到欧洲去买120万株葡萄苗回来!”

张弼士是个精明的商人,他深知只有金钱资本还不够,要使“张裕”能够发展,很重要的是必须打通官场关系。于是,他开始了积极的公关活动:跟红极一时的盛宣怀和李鸿章来往密切;献银30万两以贺慈禧太后大寿。功夫不负有心人。1895年,李鸿章的亲自批示,张裕葡萄酒享有免税3年、专利15年的特殊待遇,一时气势如虹。

此前,张弼士已经让张成卿和亲戚朱寿山等到法国等地学习酿造葡萄酒,当厂房建造好后,马上从法国进口酿酒机械设备。哇务男爵严格按法国方式酿制葡萄酒,效果颇佳。张弼士对烟台葡萄“玫瑰香”情有独钟,他让哇务男爵以此为原料,酿出了有名的“玫瑰香”红葡萄酒,再以白葡萄为原料,加上一些中药材酿成了味美思、白兰地葡萄酒。

张弼士对酿酒工艺之要求非常严苛,按照“陈年老酒,越陈越香”的原理,规定张裕公司产品起码得窖藏5年以上才能出厂销售。同时,借鉴外国的经验,采用进口的白橡木贮酒桶贮酒。每一年都要给藏酒“转桶”,也就是从一个桶里转到另一个桶里去。在转桶的过程中,将沉淀在底的结晶体酒石酸除去,使酒色更为清纯。张裕酿酒公司终于成为中国最早采用现代化科学技术酿造葡萄酒的大企业,其生产的张裕酒色泽金黄透明,酒质甘醇幽香。为了酿造优质葡萄酒,张弼士两年后决定建造地下大酒窖,选址在烟台海岸边。工程由槟榔屿圣西韦斯学院主修工业制造及土木工程的张成卿负责。张弼士从国外请来建筑师,按照西方的酒窖建筑方法进行施工,采用铁梁拱联,钢砖砌墙,坚固程度可以说是无懈可击。结合了中西建筑智慧的张裕地下大酒窖,历经三次改建,终于在1905 年大功告成。酒窖占地面积2666平方米,窖深7米,有八个纵横交错的拱洞,四季保持约摄氏14度的恒温,堪称奇迹的是,大酒窖竟低于海平面达一米之多,其巧夺天工的建筑成就蜚声海内外。尤其引人注目的是,在张裕百年大酒窖里,还矗立着三只容量为15000公升的橡木桶,人称“亚洲桶王”。

经过十多年的艰苦经营,张裕酿酒公司终于成为中国最早采用现代科技酿造葡萄酒的大企业,其规模堪称远东第一。至1908年,该厂已经出产葡萄酒二十多个品种,酒味醇厚,风行全国,远销海外,与贵州茅台酒等并列为中国八大名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