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家谱馆 > 倪姓网 > 倪氏名人 倪氏名人

博士生导师倪师军

时间:2021-3-10 来源:家谱馆倪姓展区
倪师军,男,汉族,1957 年 5 月出生于江西省萍乡市,中共党员,教授,博士生导师。

2001年9月至2010年6月任成都理工大学副校长。 2010年7月任成都理工大学党委副书记、校长。

履历  

1981年1月本科毕业于成都地质学院,放射性地质专业。

198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1990年7月博士研究生毕业于成都地质学院,取得工学博士学位。

1991年1月至1993年5月在中国科学院地球化学研究所作博士后研究,地球化学专业。

1994年地质矿产部破格晋升为教授。

2001年2月至8月为香港大学裘槎基金访问学者。

1993年7月至2001年8月历任成都理工学院科研处副处长、处长、科技与外事处处长、院长助理、四川省“地学核技术”重点实验室主任。

2001年9月起任中共成都理工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

2010年6月起任中共成都理工大学党委副书记、校长。

学术兼职  

中共四川省委省政府第1-2届决策咨询委员会委员兼任资源环境组副组长,

中国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第5-7届常务理事、第8届副理事长,

中国地质学会第37届理事,

中国核学会第7届理事,

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第6届学科评议组成员。

研究项目  

概述

近些年来,主持和参加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 2 项,国家九五科技攻关项目一级专题 1 项,国家计委重点科技项目子课题 1 项。建立了“隐伏铀矿床垂直分带模型”、“沉积物埋藏成岩作用低温地球化学模型”和“流体地球化学界面模型”、“人为扰动和平衡对矿山地质环境的响应模式”、“城市生态地球化学评价的盖子模型”等地球化学模式。在《 Resource Geology 》、《地球化学》等国内外学术期刊上发表论文 70 多篇,正式出版《沉积物埋藏成岩过程活性元素低温地球化学行为》等地球化学专著 4 部。获部省级自然科学奖和科技进步奖一等奖 2 项、二等奖 3 项、三等奖 3 项。具有组织国家项目的经历和经验,作为负责人,曾组织过有色总公司北京地质研究所,国土资源部物探化探研究所,中国地质大学,长春科技大学,中国地质科学院矿床地质研究所等单位参加国家科研项目)。提出的“三阶段全程示踪模型”、“界面模型”、“人为扰动和平衡对矿山地质环境的响应模式”的成果,对于本项目城市化过程对地质环境的扰动机制及模型研究具有很好的借鉴意义。

主持的代表性的科研课题及取得的成果

1994-1998 年:参加国家计委重点科技项目“金矿重点矿化区带隐伏矿床找矿方法和预测”并主持子课题“西秦岭地区构造岩相组合特征与隐伏金矿构造物理化学预测研究”(编号 JG947110-03 )。总项目于 2004 年获教育部提名国家科学技术奖科技进步一等奖(第三完成人,主要贡献是对地质条件的变异和评价研究,并提出了构造物理化学界面的概念和模型)。

1993-1995 年:参加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成岩成矿作用低温地球化学”, 1999 年获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奖一等奖(第四完成人,主要贡献是沉积作用活性元素的低温迁移行为的热力学和动力学模式)。1993-1996 年:主持江汉石油局科技项目“江汉油田拖市地区低渗透储层特征研究”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子课题“江汉盆地沉积物埋藏成岩过程中活性元素低温地球化学行为”。提出了沉积物埋藏成岩过程中活性元素低温地球化学模型,并应用于油田开发生产。 1997 年获四川省科技进步二等奖(第一完成人).1989 年 -1993 年:参加地质矿产部重点科技项目“华南地区花岗岩型铀矿 ( 含钨、锡 ) 隐伏矿床预测理论和方法研究”, 1997 年获地质矿产部科技成果二等奖(第二完成人,主要贡献是建立了铀矿床热液的混合和沸腾垂直分带模式)。1999 年 -2001 年:主持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成矿流体定位的地球化学界面及地学核技术追踪方法》(编号: 49873020 )。1996-2001 年:主持了国家‘九五 ' 科技攻关项目一级专题《矿床(体)快速追踪的地球化学新方法、新技术研究》(编号: 96- 914-03-02 ),该项目建立了成矿流体活动信息的三阶段全程示踪模型,提出了成矿流体地球化学界面的概念和模型。 2003 年获四川省科技进步二等奖(第一完成人)。2002 年 -2005 年:主持国土资源部专项科技项目的子项目《区域地球化学基线与大型矿山矿集区环境评价示范》(编号: 30302408-01 )。该子项目主要研究矿业开发对生态环境系统的影响并建立评价指标,该项目的研究成果可以为矿区城市化过程对地质环境的扰动及响应标志提供重要借鉴。2003 年 -2005 年:主持中国地质调查局地质调查项目子课题《成都经济区城市生态地球化学调查与评价》,该项目所建立的城市地质、地球化学和地球物理研究方法可为本申请项目开展城市化对地质环境的扰动机理研究提供重要的方法技术支撑。

所获荣誉  

1995 年获四川省青年科技奖。

1996 年任四川省科技青年联合会第 2 届常务理事。

1997 年获地质矿产部“八五 ” 科技工作中有突出贡献的先进个人,同年入选地质矿产部百名跨世纪科技人才培养计划。

1998 年四川省有突出贡献的优秀专家,同年入选教育部跨世纪优秀人才培养计划。

2000 年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

2003 年为四川省学术技术带头人。

成都市第10-11届政协委员,成都市第16届人大代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