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家谱馆 > 孔姓网 > 孔氏宗祠 孔氏宗祠

凉州武威文庙

时间:2021-2-04 来源:家谱馆孔姓展区

据《凉州卫修文庙暨儒学记》碑载:武威文庙始建于明正统二至四年(1437-1439年),后经明成化、清顺治、康熙、乾隆、道光、及民国年间的重修扩建,逐成一组布局完善的建筑群,迄今已有五百余年。该庙目前只有东、中两组建筑,现儒学院已毁,其南面的忠烈祠和节孝祠尚存,明伦堂、存诚、敬德二斋及前后附属建筑已经无存。

      建筑

    现东边的文昌宫以桂籍殿为中心,前有山门、戏楼,后有崇圣祠,中为二门戏楼,左右有牛公祠、刘公祠。文庙西以大成殿为主,前有伴池、状元桥,后有尊经阁,中有灵星门、戟门,左右有名宦、乡贤祠。文庙原设有正门,面南而开,但最南端被一堵称“万仞宫墙”庄重稳健的影壁所隔,由于数百年来凉州一直未出状元,所以开正门之事也就搁置至今。影壁两侧各开小门,朝东的叫“义路”,往西的称“礼门”。由“义路”进入庙院,影壁北面是半月型的拌池。池上架一座石料拱桥,名“状元桥”。棂星门是明正统时建筑的一座木质牌桥,四柱三间,翘檐飞角。穿过棂星门,就可看到戟门,戟门两侧是乡贤、名宦祠,为供养地方贤达和清官牌位的地方。戟门是大成殿近前的一道门,大成殿建在宽阔的石筑台基上,雄伟而壮严,保留着明清建筑风格,大有至圣至尊的气派。大成殿是文庙的主殿,三宽三间,进深三间,重檐歇山顶,顶置九脊,鸱吻螭兽俱全,脊皆以缠枝莲纹砖砌筑。正脊中设桥形小珠。屋面尽覆琉璃筒板瓦。檐下为五铺作双抄双平昂。柱头、补间铺作华丽,棂格隔扇、腰华板、裙板等皆有简单雕饰。周围绕以回廊、高台基,大有庄重、肃穆、文雅之风韵。殿内迎门原供奉着大成至圣先师孔于的画像,旁立着孔子七十二弟子的牌位。大成殿之后的尊经阁,是两层土木结构楼,重檐歇山顶,坐落在高达2米的砖包台基上,是武威现存最高大的古代重楼建筑。阁周绕以回廊木栅栏。大成殿东侧的桂籍殿是供奉文昌帝君的。建筑自成一组,为文昌宫。内有过殿,左右设耳房供道士居住。

    武威文庙与西夏碑

    武威文庙是全国第三大孔庙建筑群,与规模宏大的曲阜孔庙相比,武威文庙就显得略小而精致。武威文庙素有“陇右学官之冠”的美誉,据传最早建于前凉或西夏时期,碑宰复建于明正统二至四年。占地面积2.5万平方米,原由文昌宫、孔庙和儒学院三组建筑构成,现存文物4.4万多件。文庙内最吸引视线的是44块主题不一的牌匾和结满红色绳结的状元桥。

    威武文庙亮点

    武威文庙是一组造型雄伟的仿皇家宫阙建筑群。被称为国宝的铜奔马,出土于武威雷台的张将军墓,收藏于文庙,专家鉴定为东汉时期的文物,距今已跃进1600多年的漫长岁月。铜奔马又称“马踏飞燕”,呈发绿古铜色,马高34.5厘米,身长45cm,昂首嘶呜,奔驰向前,为了显示奔马的神勇、古代工匠大胆想象,让支撑铜马全部重量的一支后蹿踏在展翅的飞鸟上,其它三足腾空而起,既展现了奔马风驰电挚的神速,又巧妙地利用飞马的驱地,使奔马腾飞中保持相对和稳定,喻动于静,动静结合,不仅造型生动,制作精美,而且完全符合力学平衡原理,蕴含丰富的天马文化内涵,铸造技巧精湛,堪称青铜艺术之极品。今天这支有着稀世珍宝美称的铜奔马,被国家旅游局定为全国旅游标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