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家谱馆 > 华姓网 > 华氏宗祠 华氏宗祠

无锡华彦钧墓

时间:2021-2-02 来源:家谱馆华姓展区
春申涧之南、惠山东麓,有中国杰出的民间音乐家华彦钧(瞎子阿炳)墓。

华彦钧(1893—1950年)能演奏各种乐器,尤擅二胡、琵琶。22岁父亲去世后,他继承父业为雷尊殿当家道士,其所谱大量乐曲,创作在这一时期。1947年后,以修理胡琴为生。无锡解放后,中央音乐学院教授杨荫浏等,为他钢丝录音了《二泉映月》、《听松》、《寒春风曲》等3首二胡曲及另3首琵琶曲,是为得到抢救的“绝唱”。瞎子阿炳1950年12月病殁后,原葬无锡西郊璨山脚下“一和山房”道士墓地附近,文革期间遭到破坏。1979年5月,由无锡知名书画家韩可圆先生于一农户猪圈内寻得,清洗处理后捐赠无锡市博物馆收藏至今。1953年于锡惠公园内设纪念墓碑,1986年,被列为无锡市文物保护单位。现墓地面积742平方米,主体由墓墙和翼墙组成,状如音乐台;新墓碑由中国音乐研究所和无锡市文联立、杨荫浏书;墓前立瞎子阿炳铜像,由钱绍武雕塑。墓东南,有一状如道士斜卧的天然石,惟妙惟肖,发人遐想。

华彦钧墓(hua yan jun mu),一名阿炳墓。位于无锡市锡惠公园内惠山东麓映山湖边。华彦钧,即“瞎子阿炳”,民间音乐家,1950年12月病殁,葬无锡西郊璨山脚下“一和山房”道士墓。1979年5月,墓遭破坏,由无锡市博物馆原地拾骨,于1983年迁葬惠山东麓、二泉之南现址。墓地面积742平方米,主体由墓墙和翼墙组成,状如音乐台;旧墓碑现藏市博物馆,彩墓碑由中国音乐研究所、无锡市文联立,杨荫浏书,墓前瞎子阿炳铜像,由钱绍武雕塑。

1986年由无锡市人民政府公布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二泉映月》是著名的民间盲艺人华彦钧(阿炳)创作并于1950年亲自录音传谱的二胡曲。该曲问世以来,不仅以二胡独奏形式 华彦钧是我国杰出的民间音乐家。江苏无锡人。他自幼在音而且还被改编成各种形式的器乐曲,以它那优美抒情的旋律和深切感人的音乐内涵而闻名国内外。

江苏无锡惠山泉,世称“天下第二泉”。作者以“二泉映月”为乐曲命名,联系到阿炳在旧社会的不幸遭遇,从音乐中我们可以感到作者在借景抒情、感叹身世时,还流露着对旧社会进行控诉的愤懑之情。在《阿炳曲集》中曾这样介绍:“他在双目失明之后……用音乐形象来描绘他想象中旧时曾目睹的美丽风景”,“但当时感到的却是周围漆黑的一片,这就使得他在宛转优美的旋律中,时时流露出感伤凄凉的情调来”。

《二泉映月》的曲体结构是一首传统的变奏曲。音乐一开始,短短的引子,音阶下行的旋律,犹如一声百感交集的轻轻的叹息,把人们带进了一个深沉的意境中去。主题音乐使人联想到一个拄着竹棍的盲艺人在坎坷不平的人生道路上徘徊流浪,无限伤感,无尽凄凉。 《二泉映月》就是在上述音调的多次变奏下逐渐展开构成全曲的,它通过变奏使音乐形象得到层层深化,使人感到受到阿炳怀着难以抑制的感情,一遍又一遍地向人们诉说他种种苦难和遭遇。乐曲的后半部分,音乐获得更进一步的发展,积聚起来的感情迸发了,乐曲推向高潮,强烈而激愤,显示了阿炳特有的气质和魄力。这是作者对旧社会愤怒控诉的声音,它深刻地反映了阿炳倔强、刚毅的性格,表达了他对黑暗势力不妥协的反抗和斗争。

《二泉映月》层次分明而又浑然一体,旋律动听而又质朴苍劲,音乐感人但更促人激愤。它是中国一位穷苦盲艺人的传世杰作,深受国内外听众喜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