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家谱馆 > 古姓网 > 古氏宗祠 古氏宗祠

珠海清晓古公祠

时间:2021-2-02 来源:家谱馆古姓展区
简要介绍:据那洲古氏族谱记载:“三世祖清晓公,宗治公长子,生于十一月初九日,一日,葬竹排地,型坐己向亥。后重修灰坟,改巽乾向,建有祠宇于乾隆年间重修祠宇坐乙辛兼卯酉。”

  

《清晓古公祠》建筑于明代,距今约400年、历尽沧桑,现今前座仍保留原貌。据考证,祠堂的大门,采用大木方作框架,中间2分厚的木板。中座迴廊通道,采用拱门建筑,是明代祠堂固有的特征。前座山墙顶的水墨画,图案简洁,前墙中间一幅“教子腾云”描述龙跃天空,若隐若现,两边配以诗词,素色淡彩山水画,仍清晰可辨。最为精彩是门官的灰雕,构图精美、做工精细、一气呵成。它极妙地把“福、禄、寿”及“招财进宝”、“天官赐福”融入其中,两边挂一副对联,左边“司一祠福祉”、右边“佑百代儿孙”,寓意深长,令人叹为观止,是现今不可多得的民间瑰宝。在修复过程中,发现它的材料非常坚硬,可与现代的水泥相比。经几百年的风霜,除人为损坏外,基本无风化剥落,色彩依然鲜艳简直是巧夺天工,令后人观后从中能得到启发,对做事、做人或有裨益。

  

《清晓古公祠》门口原有三级石级,两边有小石鼓护级。门前路边有一幅3米多高的挡墙,左边老人中心路口出来处,清道光26年建有清晓公第九代孙乐昭公的百岁牌坊,骑路而建。右边五级石是当年文埔堡出来街市的主要通道,五级石直走24米,左边有一个圆塘,右边有一个长塘(即现今公园仔的大部分范围)构成祠堂的风水局,有水有财。现并排祠堂左边的空地,宽度约15米,原是祠堂的辅助功能地,建有厨房、烧猪炉、水井,供祠堂祭祀,族人摆酒使用。所有这一切,不复存在,现仅存五级石,以作怀念。

  

“清晓古公祠”俗称“三塔祠”,在乡中有它的一定历史作用,在清乾隆年间族人把它用来祭祀、议事、办学。第一、第二、第四次修谱都是在该祠堂进行。第三次修谱,由于大宗祠已建成,历史记载中只有“集祠公议”四字,具体在哪间祠堂进行,没有明确指出。1950年以前,乡中都有举行一些祭神的活动如;“抡炮”、“耍菩萨”等,祈求全乡老少平安、风调雨顺、国泰民安。全乡各堡的祭神道具如;龙椅、旌旗、符印、锣鼓、钹、龙、狮等,都是存放于该祠中。解放初期,做过乡政府、民兵部,1958年做过大饭堂。

  

  清晓公子孙众多,现村中古氏,大多数是他的后人。清晓公是迁居那洲的第三代,他遵从先辈的意向自食其力、自给自足,走出一条新路。他带领家人,垦荒种地、精耕细作、以种养为主,逐渐走向丰衣足食、人丁兴旺、枝繁叶茂。如今子孙遍及海内外,在各自行业,兢兢业业,为社会作出贡献。

  

  据那洲古氏族谱记载,清晓公的后人中,清代有五品、六品官,有多名儒林郎、登仕郎、奉直大夫、国学生。有奉旨旌建的百岁牌坊。1940年代,有燕京大学、上海圣约翰大学的毕业生、有七四师的营长、协和医院的护士长等.近代的有解放初的东莞县长、版画大师古元、旅哥侨联会长古根和等。留守村中的后人,在1950、60、70年代和乡民共同打造出远近闻名的那洲四大名牌,“那洲溂粉”、“那洲萝卜”、“那洲红薯”、“那洲猪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