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家谱馆 > 高姓网 > 高氏宗祠 高氏宗祠

浙江岩门高氏宗祠

时间:2021-2-01 来源:家谱馆高姓展区

浙江岩门高氏宗祠

发表于 2014-09-23 20:14    来源:转载 [阅读](758) 评论(3)

举报

高氏宗祠位于浙江萧山南阳街道的白虎山上。高氏族人曾二度修建宗祠,明末清初十五世顺斋公感念祖宗之德,初建祠宇于北门,可惜在康熙庚午(1690)年,因潮患肆虐而陆沉沧海。
宗祠概况

八百多年前,南宋著名诗人菊涧公高翥带领子孙始迁于岩门(今南阳)。先人们在此开基创业,生息繁衍,至今人口已有数万之众。

高氏宗祠位于浙江萧山南阳街道的白虎山上。高氏族人曾二度修建宗祠,明末清初十五世顺斋公感念祖宗之德,初建祠宇于北门,可惜在康熙庚午(1690)年,因潮患肆虐而陆沉沧海。康熙丁酉(1717)年,十七世守耕、浩斋二公选址于白虎山,重建宗祠,后逐有增扩,成为高族之标志。

古祠正大门上雕刻着“高氏宗祠”四个大字,周边各种画案环绕,正大门口两边是皇朝旗杆石,左右边门上刻着“实实”“枚枚”四个字,四周为高大马头墙,是一座典型的江南徽式建筑。进入古祠,可见正大厅为报本堂,后进藏书楼、礼仪堂,前门楼靠背戏台(万年台),东西两厢楼房。堂内有许多文物古迹和文人墨客的诗联墨宝,特别是乾隆皇帝的御笔题诗,光彩夺目。可惜该祠毁于“文革”。

高氏后人迫切希望重建祠堂。2006年,高建成、高子芳上白虎山查看高氏宗祠旧址,修缮道光皇帝圣旨碑亭的情况,高仁灿得知情况后,出资30万元,三人一起发起修建高氏宗祠、修查高氏宗谱的“二修”工作。2008年6月,首届岩门高氏宗亲大会在钱江观潮城召开,高氏子孙群策群力,正式开启“二修”工程。

2010年,在高氏后人的努力下,花费了四百多万元,新建的高氏宗祠出现在古祠旧址上,依旧是白墙黑瓦的徽式建筑。同年12月18日,高氏宗祠落成暨灵栖塔奠基仪式在白虎山上隆重举行。温州、金华、绍兴、宁波、台州、海宁、余杭、临浦、瓜沥等地的高氏宗亲代表团共聚南阳岩门高氏宗祠。典礼上,高氏一族举行了隆重的庆典祭祖,念祭文、绍兴大班演戏文等。

有人建议,今后,高氏宗祠要设立陈列馆,增强艺术性,还可以办书院,读祖训。

南阳,位于萧山区东北部钱塘江口、杭州湾南岸,行政面积(包括钱塘江水域)32.84平方公里,距杭州市、萧山区各20公里,距萧山国际机场三公里,青龙山、白虎山、犯下子山环绕,各相距3公里。下辖行政村13个、社区2个,总人口10814户,35756人,镇内92线公路横穿镇区,南阳横湾、永丰闸直湾交叉过境,水陆交通方便,是浙江省农村实力百强镇和杭州市新农村乡镇。

南阳街道除坞里属湖海沉海积地层外,其余均属滨海相冲积地层,土质都呈碱性。属亚热带季风气候,温暖湿润,光照充足,四季分明,雨量充沛。最高气温39.6度,最低气温零下15度。常年无霜期233天,主导偏东风。

本族名人

高翥,岩门高氏的始迁祖,南宋著名诗人,是当时江湖派诗人中较有才情的一个。高翥是江南诗派中的重要人物,他少有奇志,不屑举业,以布衣终身。72岁那年,游淮染疾,死于杭州西湖。与湖山长伴,倒是遂了心愿。

高建标,南阳镇原仓前村(现龙虎村)人,被村里人称呼为“云塍先生”。他是当时中华书局旗下三位著名书法家之一。

高小霞,是中国科学院化学部部委委员,也是高建标的女儿。

高帆,是原全国摄影家协会主席,是我国著名的画报工作专家,摄影艺术理论和军事摄影报道工作的组织者。祠堂落成典礼当天,宗祠内举行了高小霞院士生平事迹和高帆摄影书画作品展。

祭祀活动

据族谱记载,祠堂奉祭祀典制度(分节期)。高氏有“十月朝”惯例。“十月朝”就是祭祀祖宗、演大戏。这也是高家祠堂每年一次宗亲闹最猛的盛会。演戏,是高家祠堂一直以来的习俗,可解放后由于种种原因,在上世纪50年代初就停止了这一活动,至今已有60年没有在祠堂演出绍兴大班了。

为庆贺祠堂的重建和宗谱的八修园谱,高家祠堂的“十月朝”又回来了。这次大戏的演出也是。这次看戏的人特别多,整个祠堂真是里三层外三层,楼上楼下,座无虚席,场场爆满,观众达上万人次。

暂无其他详细资料欢迎网友提供。

族谱家规

南阳保存着一套39卷的《海宁岩门高氏宗谱》,记录了从北宋赵恒真宗皇帝到清末宣统皇帝,700多年的高氏这一大姓的发展历史,颇有史料价值。

岩门高氏家谱系统完整,最迟一次修编也是第七次修编还是在1925年,出版22套,由族长、长房和祠堂档案馆分别收藏保存。不过,民国时期,高氏宗祠被毁,高氏族谱曾失散60多年。

这套族谱是由沈阿冬婆婆传下来的。据沈阿冬老太回忆,本来家谱该由家里的男性保管,但是她嫁到高家时公公已逝,其丈夫又万事不管,她的婆婆把家谱交到她手中。“我婆婆和我都是农民,不识什么字,只知道这些祖宗留下的家谱很重要,因此一直保存来。”沈阿冬老太告诉我们,她曾询问婆婆为何家里会有高氏的家谱。婆婆告诉她,“你公公是叫高明祥是高家其中一个房头的房长在高氏一族略有名望”。

“文革”“破四旧”期间,家谱面临被毁,沈阿冬老太冒着危险,把这一“宝贝”放在衣箱里,心中常想“我是贫下中农,我怕谁,造反派不会到我家来搜查”千方百计地把这部家谱保存了下来。1998年前,老人于小叔子高其监太公商议如何处理这部家谱,其家人提议烧掉。沈阿冬买了三块钱的纸银锭在家里池塘边准备烧掉。也许冥冥之中祖宗显灵,高姓老干部高子芳老人正巧路过,及时阻止,并说这宝贝烧不得,要沈阿冬老太继续好好保存。这一放,又过了8年。2006年,恰逢高家后人商议重修宗祠之想,沈阿冬老太托人带话,高氏的家谱在她手上。镇调研员高建成一得知,便立刻前往,这部记载了高氏700多年历史的家谱再次出现在世人面前。沈阿冬老太有一个心意,盼望高氏宗祠修复后,将这一宝贝存放于祠,让后人祭拜,告慰先辈。

38卷家谱封面上都写着:“海宁岩门高氏宗谱”。书长约25厘米、宽17厘米左右,淡棕色,书从左向右翻页,里面的纸张酷似现在的油画纸,感觉很古老。38卷家谱保存非常完整,一本未缺,只是封面略有残缺。

如今,厚厚的三十九卷原版《海宁岩门高氏宗谱》被妥善保存在祠堂内,该宗谱记载了北宋真宗年间到民国时期的高家历史,记录了高氏族人的世系繁衍、性别、婚配、迁徙、葬埋等,还有历代官职、男功勋、女贞节等背景文字记载,具有较高的历史和文物价值。

族人在挖掘海宁岩门高氏历史文化,续修《高氏宗谱》中,在萧山区南阳镇南丰村第十八组高德庆家中发现了一本海宁岩门《髙氏宗祠须知册》,据说是他祖父髙明義担任高氏老四房房长时保存下来的,该《须知册》出于民国十四年(1925),与《海宁岩门高氏宗谱》七修同时出版的。这是继前年发现《海宁岩门高氏家谱》又一重要发现,这对研究高氏历史,弘扬高氏文化将起到重要作用。是高氏宗亲的又一珍贵文化遗产。

《髙氏宗祠须知册》俗称“总清簿”,内容十分丰富,记载着从清康熙时代起至民国十四年的大事记。髙氏宗祠发展、宗祠源流,政治历史,祠堂几届理事会组成人员,名人事迹,房屋、土地财产,图照、契文均有记录。还有土地樂助、租地佃农、均有姓名、畝份、租金数量。白虎(河庄)山林地划分给各房头的界线,钱塘江海事码头、船埠出租情况也有明细记述。更为珍贵的是祠堂奉祭祀典制度(分节期)、祠堂遗训、遗规制度、财务收支分析公开制度,会议活动制度都有记载。还有祠堂平时日用生活用具、祭品祭具等物资登记。这为我们今后发展、管理祠堂,提供了借鉴,目前该《须知册》由髙氏宗祠修建筹委会妥善珍藏。

浙江海宁岩门高氏五修宗谱是在清朝咸丰初年,此次修谱亦定下了高翥十八世孙大姓以后的字辈:统族字辈:永世克孝,敬明其德,宜尔子孙,以匡王国。(海宁陈氏亦用此字辈)

各房备代字目:

西三房:永尚宗彝,敬从先哲,宜尔后人,绳恢祖烈。

东三房:永世克友,晋锡用九,天保孔固,介福弥厚。

祖四房:永世克敦,持之则存,居安自得,左右逢原。

老大房:永世克慎,洵如乾进,鹏翼云翔,金声玉振。

老二房:永世克英,步武式遵,汝维宝善,绍闻衣言。

老三房:永世克伟,鸿儒凤起,钟毓栽培,笃生多士。

老四房:永世克光,文彩聿彰,履仁佩道,元吉征祥。

河南房:永世克昌,肇基缵康,忠谋作义,君圣臣良。

河东房:永世克钦,松柏齐春,绵延万载,与日偕新。

楼下房:永世克承,贵在贤能,大启乃宇,荣益(赉)增。

海头房:永世克宏,鹤鸣和应,树立素超,庸期三聘。

塘外房:永世克贻,佳志奇思,越今慕古,谦恭足师。

杨树房:永世克衍,品崇学富,继序时怀,书升抡秀。

城西房:永世克庆,是亦为政,行于家邦,庭朝辉映。

南 房:永世克守,嘉名可久,愿我百斯,才兼位有。

塘北房:永世克芳,协奉宪章,辅尧赞舜,源远流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