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家谱馆 > 章姓网 > 章氏宗祠 章氏宗祠

太和章氏宗祠

时间:2021-3-13 来源:家谱馆章姓展区
太和章氏宗祠又名“报德堂”。始建于明代嘉靖年间(公元1522-1566年),前后四进,座北朝南,进深40米,宽13.4米,占地面积536平方米(不包括出场)。宗祠依次建筑为门厅,中厅,祭祖厅。其后进祭祖厅为二层楼。祠中各种厅梁纵横交错。梁衬雕刻各异,石磉独特,地方古代建筑特色浓厚,完全能展现出古代建筑风采。

第一进门厅,摆梁上刻有“郭子颐上寿”,两边双凤朝阳和一些精细雕刻。古老的花方卷棚下悬挂“章氏宗祠”醒目匾额;第二进中厅,三道门中间大门,两边小门,中厅分两进,中间大天井连接前后进,整个中厅全是用摆梁、鼠梁、金钩梁、五架梁、鸿门梁,衬托各式卷棚,梁衬上刻有“狮子抢球”、“鄂鱼翻身”等其它雕刻,石磉上刻有各种吉祥动物图案和匀称得体的线条。中厅中门上方悬挂“报德堂”章氏宗祠的堂名匾额。祠堂内还悬挂有不同年代的匾额多块。后进祭祖厅重檐结构二层,楼上象鼻梁衬托,祖龛上供奉章氏祖先排位,楼下供奉章氏各代祖宗排位。

整个宗祠有76根柱子,99支梁,结构严谨,柱子粗大,石磉壮观独特,花纹线条清晰(除少数梁衬狮头被损坏外)各部位保存完整。贵池区文物管理所认定,太和章氏宗祠在贵池现有祠堂中,保存最好、完整,而且有独特的建筑风格。章氏宗祠现已被批准为贵池区级文物保护单位。正在着手申请安徽省文物。  

太和章氏傩戏已有千百年的历史,是章氏祖先流传下来的古文化遗产,傩戏被誉为戏剧的活化石。池州傩现已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在池州傩戏中,我们太和章氏傩戏与其它氏族傩戏有所不同:傩戏唱腔有两在类,一类是傩腔,一类是高腔。其它氏族傩戏全是傩腔,而我们太和章傩戏全是高腔。傩腔只有几种曲牌,而高腔有五十六种曲牌。唱腔各异,声调优美,学唱难度大,声音高昂好听。在所有的傩戏中,太和章傩戏是一种独特的唱腔。近年来,文化部门和国内外许多专家学者来我们太和章考察研究,得到了他们的好评。  

我们傩戏由请神,迎神,傩仪,傩舞。傩戏等几部分。目的是从“驱灾纳福,尊祖敬神,驱邪逐疫,祈求平安”到“歌舞升平,神人共欢。庆贺丰收,祈求风调雨顺,国泰民安”。  

一、请神,请神下架(界)保佑我们章氏人财两旺,人口平安,万事如意。  

二、迎神,在神坛起圣把众神迎进祠堂登位,所有的章氏子孙都来宗祠内拿香烛纸码、三牲敬之,保佑章氏子孙四季平安,兴旺发达,心想事成。  

三、傩仪,舞伞,舞伞内容有天时、地利、人和、舞四方,演绎春耕、夏种、秋收和冬藏的农序,一般平年舞十二段,闰年舞十三段,也有演四段(四季)。以祈求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六畜兴旺。伞呈穹状,原始信仰认为众神缘神树而上下,一根竹竿贯穿伞顶。正是众神上下通途,迎神时也将伞舞往社坛迎神,意为神灵降临,这种傩舞先秦称“绂舞”,汉代称“灵星舞”,隋代称“拂舞”。宋代称“竹竿拂子”。此傩舞是最古老而又有浓厚乡土气息的特色舞蹈。  

四、舞回回(胡钦酒)两个戴胡人面具的舞者手持酒具,边舞边钦酒,不但自饮还请观众同饮,先站饮后坐饮,竟至卧地而饮,醉后两人大动干戈,刀剑相向,据专家介绍:这种舞蹈在晋代已传入中国,称“老胡文康”,唐代称“醉胡腾”又称“醉胡子”。胡饮酒是中国古代与西方文化交流在民间的遗存,文化届都认为业已失传,唯在我们太和章现还尚存。    

五、舞古老钱,是祈求五谷丰登,人口平安,国泰民安,财源广进,万事如意的。    以上傩舞,演员全是带面具演出的,我们共有面具十八块,称为“十八学士”。    

六、傩戏(正戏)。戏名为《和番记》,共二十八出,五十六种曲牌,高腔。又称青阳腔。是一种独特的唱腔。内容丰富,祠句长短不一,悦耳动听。傩戏专家说,现在高腔在全国几乎绝迹,幸好在我们太和章保存完整。剧情主要叙述:汉朝刘文龙一家忠孝节义,忠奸分明,保家卫国,最后全家得到皇上的封赐。对我们章氏子孙有一定的教育意义。

太和章氏傩戏自1982年恢复以来,在年长老人的指导下每年正月都上演。每年都有许多戏曲专家和国内、外(日、韩、德等)文化界专家学者媒体前来考察研讨,并进行录音录像。1992年我们太和章傩戏在山西省临汾市参加全国傩文化戏曲汇演,获得了优异奖。2005年在江西南昌举行的“国际傩文化艺术周”我们太和章取得了优秀表演奖和金奖。这都是我们章氏祖先留下来的古文化遗产和我们下代努力的结果。目前国家对傩文化很重视,还成立了专门机构,文化部门每年都下来观看和支持。为了更好的把我们章氏傩戏继承和发扬,弘扬民族文化,把我们章氏祖先流传下来的古文化遗产永久完整地保留下来,我们章氏后裔必须共同努力,使章氏的傩文化走向全国,走向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