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家谱馆 > 赵姓网 > 赵氏宗祠 赵氏宗祠

襄汾县赵盾墓

时间:2021-3-13 来源:家谱馆赵姓展区


  赵盾墓 在襄汾县西南六十五里赵雄村北。墓前立有乾隆二十九年镌“晋大夫赵宣子之墓”石碑。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墓周围 的赵雄、赵康、南赵、北赵,小赵等六个村的赵姓,均谓赵盾的后裔。赵盾, 即赵宣子,赵衰之子。晋襄公七年(前621)任晋国中军元帅,掌握国政。晋灵公十四年(607)因避灵公杀害而出走,未出境,灵公被赵穿杀死,赵盾回国拥立晋成公后又继续执政。


赵盾墓就坐落在我的出生地南赵村西南3里处,距古晋国都城故绛(即赵康古城)仅5里之遥。儿时听过它的很多传说,但由于种种原因,一直未能前去凭吊,这次清明节回故乡才得以窥其真神面目。

据史料记载,赵雄村北离赵盾墓不远处,80年前还保存有宋元佑时重修的赵氏祠堂,密楼式格局,上下两层,雕有赵衰、赵盾、赵朔、赵武等四代忠良的塑像,惜毁于抗日战争时期,荡然无存。数年前,赵盾墓碑也被附近的赵氏后人拉走,藏于咫尺之遥的赵盾故里东汾阳村中,那个荒芜的赵盾墓就孤零零地挺立在那里,在一年又一年的严寒酷暑中,冷漠地注视着人世间的悲喜轮回。我去时,这块赵盾墓碑已经被重新矗立起来了,远远望去,在光秃秃的田野里,显得十分飘渺浩远。赵盾墓尚未被修缮开发,我只能把车停在附近的小路旁,然后在松软的泥土里深一脚浅一脚地往前走去。

高大的墓碑镶嵌在古砖砌就的廊亭中,古香古色,肃穆凛然。廊亭上方凹进去的那方大理石上镂刻有“孔子贤之”四个大字,指证着孔子对赵盾的由衷赞叹:“赵宣子,古之良大夫也,为法受恶,惜也,越境乃免。”2米多高的墓碑上端端正正地镌刻有“晋大夫赵宣子之墓”几个笔迹遒劲的大字,落款为“大清乾隆二十九年岁次甲申仲春榖旦,赵氏后裔合立”,虽然已经过两百多年的风侵雨蚀,雄健的字迹犹清晰可辨。墓碑之后的墓冢,像一座小馒头山,气势宏伟。墓冢上下,全部用新土覆盖,周围还残留着挖土后的坑坑洼洼,碑前遗有人们扫墓祭奠后的纸屑灰烬,在突然而至的冷风吹刮下,忽忽悠悠地上下飘荡。

周围是空旷的原野,寂静伴着苍茫。我忽然觉得,那傲然挺立在眼前的高大墓碑,在我的眼前竟幻化成了中国历代王朝的一个硕大舞台,其间出演的居然是一部以权势诠释幸福,用欲望践踏生命的历史大悲剧,亘古不绝,绵延不断……


赵盾(?—前601年)历史上的济源赵姓始祖赵衰(赵衰墓冢在济源赵村)之子:谥号宣,时人尊称其赵孟,史料中多称之赵宣子、宣孟,春秋中前期晋国卿大夫,赵衰之子,杰出的政治家、战略指挥家。晋文公之后,晋国出现的第一位权臣。号称正卿。赵盾法治晋国,上任之初即着手完善晋国法律,清理诉讼,处理积案。为了国家利益,敢于挑战世俗。如晋襄公去世时留下遗嘱:立公子夷皋(gao)为君,但赵盾考虑到夷皋年幼,不谙世事,为国计考虑,决定立具有执政经验的公子雍(襄公弟弟)为君。虽然这一决定因多方原因没能如愿,但足以彰显赵盾之胆识。赵盾处事果敢,当他发现有人企图发动宫廷政变时,铁腕锄奸,稳定局势。夷皋即位后为灵公。当赵盾发现其步入成年后荒唐残暴,草菅人命,并多次设套谋害自己时,就果断地将其除掉(虽然并非赵盾亲手所为)。赵盾还具雄才大略,晋国在赵盾的治理下,巩固了其在诸侯国的霸主地位。后人称其为 “治世之能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