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家谱馆 > 元姓网 > 元氏宗祠 元氏宗祠

忻州市遗山祠

时间:2021-3-12 来源:家谱馆元姓展区
遗山祠位于忻州市忻府区秀容古城内南北大街,是为纪念我国金末元初著名作家和历史学家元好问先生修建的。忻州遗山祠于2010年9月26日重修落成,并正式向社会开放。  

  

    元好问,字裕之,号遗山, 是我国金末元初最有成就的作家和历史学家,文坛盟主,是宋金对峙时期北方文学的主要代表,又是金元之际在文学上承前启后的桥梁,被尊为“北方文雄”“一代文宗”。其诗、文、词、曲,各体皆工。诗作成就最高,“丧乱诗”尤为有名;其词为金代一朝之冠,可与两宋名家媲美;其散曲虽传世不多,但当时影响很大,有倡导之功。著有《元遗山先生全集》,词集为《遗山乐府》。  

  

  遗山祠是后人凭吊先贤之所在,是文化传承之象征,始建于元末至正十三年,解放后一直为县文化馆办公场所。由于年代久远,一直未进行过大的维修,风雨剥蚀,屋宇陈旧,馆藏散佚,亟待抢救。2010年3月26日,市委书记董洪运到忻府区调研文化旅游工作,在视察遗山祠后,当即作出“搬出文化馆、重修遗山祠”的指示,并提出“把文物保护好、把人脉传承好、把名人效应发挥好”的三条建设要求。忻府区委、区政府根据董书记的指示精神,立即责成区委宣传部负责实施,仅用三个半月时间,就完成了设计、论证、拆旧、新建的浩大工程。  

  新建的元遗山祠整个建筑保持了清代建筑风格,大门、正殿、偏殿、耳房等建筑大都采用木结构和砖木结构建筑,总占地720平方米,主体工程总投资326万元,有大小房屋29间,牌楼2座、石碑10通、砖石木雕百余处。遗山祠重修落成奏响了传承中华文脉、打造忻州人文品牌、建设新型工业旅游城市的最强音,树起了我市文化旅游业发展的又一个里程碑 。

 步出过庭,进入后院,迎面挺立三间上房,乃为元氏祠堂。这里既是纪念先生活动的主要场所,又是遗山文物的主陈列室。陈列室的正面,悬挂着通天落地的元氏云谱,一直上溯至唐代,以元结为始祖,以下是高祖元谊(妻赵氏)、曾祖元春(妻王氏)、祖父元滋善(妻赵氏)、仲祖父元滋新(字仲美,妻史、杨氏)、父元德明(号东岩,妻王氏)、仲叔元格(号陇城,妻张氏),叔叔元升(字德清,妻杨氏)、长兄元好谦(字益之,妻王氏),仲兄元好古(字敏之,妻张氏)、元好问长子元抚(字叔仪、妻赵氏)、次子元振(字叔开,妻李氏)、三子元总(字叔钢,妻张氏)、长孙元若祖(妻金氏),凡七代十四位先人。每位先人连同其配偶,悉数以画像载入云谱。形象逼真,跏趺坐势,栩栩如生,仪态俨然。云谱前方,置一张丈许长的供桌(香案),两端隆起作龙首状。供桌中央列有一爿五尺高的龙牌,上书“元遗山先生神位”七个大字。右边摆着十个较小的牌位,分别供奉着先生的女儿元真(适程思温)、元严(适杨思敬后为女冠,号浯溪真隐)、元顺(适张兴祖)、元柔(适翟国才)和先生生前过从甚密的赵秉文(字周臣号闲闲居士,今河北磁县人)、郝天挺(字晋卿,为遗山师,今山西陵川人)、郝经(字伯常,为遗山门生,今陵川人,郝天挺之孙)、魏初(字太初,号青崖,先生之徒,今河北阳原人),姜彧(字文卿,莱阳人,先生之徒)一以及清代乾隆时期的汪本直(字古愚,今安徽歙县人)等—左边列有世代子孙不断繁衍接续下来的《元氏家谱》。此外,供桌上还放有三尺高的木质供器,香炉、香筒、蜡扦、灯具、灰鼎等物,地下放有磬钟,祭祀和敬奉时,击之鸣声,以告神灵,余韵缭绕。左右两侧墙上,挂满历代名人的字画,或吟诗作赋,或泼墨山水,或直笔写意,或触景生情,各有千秋,姹紫嫣红,琳琅满目,引人入胜。

  靠墙各置书架一栏,其中珍藏着多种版本的先生遗著和各地文人仕籍的研究论著,约上千册,清光绪七年刻制的先生著作藏版,亦完整地存于其中,正是:“云笺叠架字欹斜,静冷祈兴处士家”(王锡纶《野史亭》),给人以汗牛充栋之感。上房两边配耳房两间以备不时之需,供护管人员之用。南北配房共二十二间,正房称作“会馆”,为接待与会集宾客之所,南房储存什物或宴飨摆席之地。大整体布局纵观,成四合头院落,里高外低,拾级而上作台阶形,含有升陟羽化之意。祠堂院中还立有三通石碑:元代至正十三年的一通,立于北耳房前面的小院;另外两通竖于前院过庭之南侧,其中通记载着清伺治年间修建遗山祠时各界名流学士的捐款题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