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家谱馆 > 印姓网 > 印氏宗祠 印氏宗祠

印应雷墓出土

时间:2021-3-12 来源:家谱馆印姓展区
南宋“副部级”抗金名将印应雷墓出土 印死后南宋灭亡

     南宋抗金名将安葬建华村 常熟将恢复印应雷墓原貌

     核心提示:南宋抗金名将印应雷晚年寓居常熟,死后安葬于此。印应雷墓严格照封建礼制建造,多年来有守墓人看守。出土的石像属于全国罕见,文物价值高。恢复印应雷墓原貌,对于传承当地的文化历史记忆具有重要意义。

  

出土的神像已经 有一定程度腐蚀

  11月10日,常熟建华村一个施工工地出土了一对石马。根据文物专家鉴定,这对石马为南宋名将印应雷墓道上的石刻石马,本报也对此事进行了报道。最近,随着发掘深入,该区域又发现了两个大型石翁仲,他们身长近3米,尽管已有部分破损,但是依然让当地文物爱好者兴奋不已。记者采访相关专家时获悉,印应雷下葬时值宋元更迭之时,此次建华村新出土的石马、石像为文物部门提供了对当时墓葬礼仪和石刻艺术的研究依据,文保部门也将对整个印应雷墓进行整体修缮。

已出土五件石刻文物

  常熟建华村位于常熟西南城郊,当地村民习惯称为的印家山即印应雷墓,这位南宋抗金名将晚年寓居常熟,并安葬于此。村子里的老人们都知道祖上流传下来的传说:印家墓冢神道长至湖边,并有神马神兽看守,晚间甚至能听见马蹄之声。“马蹄声音当然是传说,那是旧时的迷信说法,但是印家墓很大却是真的。”52岁的戴金华告诉记者,他的祖上就是印墓的守墓人。在旧时,守墓人受朝廷俸禄,尽管不多,但是相比其他农民收入较为固定,于是戴家也为此遭受蒙难。戴金华告诉记者,“那时候印应雷的墓有神道,通往湖边,印家后人坐船前来扫墓。至清朝民国时期,经常有湖匪,我们家就经常被抢。”

  昨日,戴金华领着记者看到了最近出土的石翁仲、石马和石兽。当地文物部门出于对文物的保护,暂时将出土石刻文物放在了附近的老年活动中心。戴金华告诉记者,最先出土的是一个石兽,接着是一对石马,最近又新发掘到一对石翁仲,而发掘石翁仲的时候,他发现石翁仲距离土表非常浅了,不过三十公分。

  记者看到,新出土的石翁仲有一对,都有不同程度损坏,但是依旧能够清晰辨认出身上的铠甲和手持的宝剑;而石马的纹饰则更为精美。戴金华告诉记者,现在,这个区域已经出土了五件石刻,常熟文物保护部门正在对此区域进行进一步勘察,他也将配合文保部门做一些相关调查。

  可能还会有相关文物出土

  昨日,记者见到了常熟博物馆考古部工作人员李前桥,他目前正对整个区域进行相关考古研究。他说:“印应雷墓在1982年就公布为常熟市级文物保护单位,相关史书也记载着印应雷墓的规格,还有神道的记载,此次石刻文物出土,为这些记载提供了证据。”

  记者在当地采访几位长者,他们大多听长辈说过此地曾有石马、石像,但是都未曾亲眼见过。李前桥说:“《常昭合志》记载:‘印丞相应雷,南宋时敕葬堰泾河处尚湖之南,年祀辽远,墓旁地悉为他姓所侵。明天启间司成许士柔力为修复。’之后可能再造破坏入土,导致当地的百姓都未曾目睹。”

  李前桥介绍说,印应雷为南宋嘉熙二年(1238年)进士,官至兵部侍郎,“相当于现在的‘副部级’官员,南宋至今已有七百多年,如此规模的墓还伴有石像,从国内来说都不多见。”目前,随着勘察的继续,有更多证据表明会有更多发现。“按照封建严格的礼制,这种规格的官员,石刻都为成双出现,因此今后的发掘既有可能出土另外的石兽,甚至还有牌坊和其他祭祀建筑。”

文保部门将重修印墓

  对于此次出土的石像,记者采访了江苏省文物司法鉴定专家周公太。他表示,根据推测,印应雷下葬年代大约为公元1275年左右,此时元兵入侵,正值兵荒马乱时期,还有如此精美的石刻实属罕见。他说:“印安葬后的三四年南宋就灭亡了,因此这批石刻的出土对于研究当时官员葬制、墓葬礼仪以及石刻艺术都有较高价值,可以说这是南北宋甚至元初期的墓葬石刻标准器。”

  出于对文物的保护,记者从常熟市文物管理委员会获悉,施工方已经暂停了该区域的施工。李前桥介绍,现在考古部门正在该区域勘察,试图利用一周时间找出神道,并根据线索在神道附近勘探其他相关文物。最后,勘察完毕后,将会对出土文物进行修复保护,并恢复印应雷墓原貌。

  常熟文物管理委员会办公室副主任陈颖告诉记者,现在已经形成了初步的修缮方案,该方案遵循《文物保护法》,将对原构建使用原材料,原工艺进行,此次出土的石像也将进行复原,并安置于墓道两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