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家谱馆 > 喻姓网 > 喻氏宗祠 喻氏宗祠

南昌喻嘉言墓

时间:2021-3-12 来源:家谱馆喻姓展区
在江西南昌市十字街以东,东坛巷以北,与孺子墓相距不远。喻嘉言,名昌,本姓朱,明宁藩王后裔。明亡后改姓喻。新建县人,因新建曾名西昌,故喻又名西昌,别号西昌老人。早年有志改革政治,清军入关后,隐居山林寺庙,专攻医学,著有《医门法律》、《尚论篇》、《寓意草》等,精心医术,冠绝一时,年七十后成为清初医学界代表人物。清雍正年间,南昌医界收其遗骸,筑墓以葬,清道光十年(1830年)于墓前立石碑:“明名医喻嘉言先生肉身”,左右石碑刻:“奉邑从善乡弟子余绍珩沾恩敬置”、“大清道光十年庚寅岁八月立”。解放后对喻墓曾多次修葺。

喻嘉言

  喻嘉言本姓朱名昌字嘉言,生于万历十三年(1586年),宁王后裔。新建朱坊村人(新建原名西昌),晚年其客常熟时,为了表示不忘故乡,号西昌老人。根据钱谦益的《喻嘉言逸事》记载:嘉言本姓朱,明朝宗室,亡国后,便隐讳了自己的本姓,开始在朱字上加一捺,变成余,后来又改用与余同音的字,为俞,最后加一口,为喻。

  喻嘉言从小聪明好学,精力过人,诸子百家无所不览,而对于《黄帝内经》、《素问》以及李时珍的《本草纲目》这类医书却更有非凡的爱好,并且得到长桑君传授的许多医学秘方。

  他不但知识渊博,而且诗文也相当不错。天启年时考中贡生,崇祯三年(1630年)中副榜,进京参加会试落第。在京其间,与诸生上书崇祯,要求修整法制、安定百姓。崇祯没有理会。

  喻嘉言在北京居住了三年,郁郁不得志,最后回到了家乡。当时临川才子陈际泰、艾南英,常熟名流钱谦益都很仰慕其才学,和他结交往来。

  不久明朝灭亡,满族入关,推行残酷的民族压迫政策,遭到汉人的强烈反抗。于是清朝统治者又改以怀柔手段,特下诏征明朝有学问的遗臣到北京做官。但喻嘉言等人拒召。不仅如此,喻嘉言还留须蓄发表示反抗。

  为了更好地隐蔽自己的身份,他最终选择了出家为僧,并研究阴阳五行和炼丹术,实行打坐与气功疗法,经过近二十年的锻炼,居然把自己所有的疾病都治好了。瘦弱的身躯也变得结实起来。人们都尊其为“真人”,认为他得到长桑君的真传医术奥秘,熟悉人体构造。也因为如此,喻嘉言决定以行医来实现他救世济民的志愿。

  本来他往来于南昌、新建、靖安各地,为人治病。可为了逃避清廷耳目,顺治十年(1653年)前后,离开了江西,头带角巾,脚穿芒鞋,出游江苏、浙江,最后在钱谦益的家乡常熟落脚。在常熟北门外虞山下盖了所茅草房子,一面行医,一面采药,就这样度过了余生。关于他的行医传说非常多,也非常离奇。他将自己毕生所得著成《医门法律》六卷、《尚论篇》四卷、《寓意草》二卷、《瘟疫明辨》四卷,悉数传授给自己的学生。他在医学上的成就,使得他与张路玉、吴谦并称三大医家。

  他的门生也很多,著名哲学家陈瑚也是他的学生,曾作《喻嘉言先生医书全集》的序文,对喻嘉言给予很高评价。

  喻嘉言是在常熟与人下围棋的时候突然去世的,享年八十六岁。常熟人为了纪念他。将其遗体作为神像予以奉祀。后来他的亲属将遗体运回南昌,安葬于南昌进贤门外东坛卷北面的路边,历代不少人特地前来凭吊。著名学者蒋士铨写过一篇《喻嘉言先生改葬告词》。解放后,喻嘉言墓被列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加以修葺,以纪念他为民服务的高贵医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