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家谱馆 > 潘姓网 > 潘氏宗祠 潘氏宗祠

潘茂名纪念馆

时间:2021-3-10 来源:家谱馆潘姓展区
潘茂名纪念馆位于广东高州市小官山上,该纪念馆于2004年开始动工建设,历时一年,耗资500多万元,为明清风格的仿古四合院,建筑面积达700多平方米。

人物简介 编辑  

潘茂名,高凉(现高州市根子镇浮山岭)人,生于西晋末年。传说他学易明诗,治病救人,后得道成仙,于西山(今高州观山)驾石船升天,仙游而去。被誉为粤西道教之父的潘茂名,是中国以道家之姓设州(潘州)、以名设县(茂名县)的唯一人物,他炼丹救世、拯救百姓等故事在民间广为流传。后来,人们为了纪念他,把他活动过的地方叫茂名。历史上的潘州、茂名县,今天茂名市的由来,无不陈陈相因,与他有关。相传潘茂名在提炼丹膏时,对炼丹之水的要求十分讲究,不用受到污染的山溪水及河水,而是要用特别清纯的龙泉水。为此,潘茂名在他的草药种植园内(即今高州城东门外的荖园村),开凿了一口水井,让它与龙山水脉相通,使井内流出的都是龙涎之泉,专门用作炼丹之用。潘茂名升仙之后,这口古井就留了下来,后人称之为“思前井”,取其思念前辈之意。宋《太平寰宇记》有载:“潘真人炼丹之水,味甚香美,煎茶试之,与诸水异。力士奏取其水归朝。

传说潘茂名上东山取药,下潘坡炼丹时,烟通鉴江西岸观山上的玉井则为白烟;烟通观山稍北一里仙井岭上的金井则为黄烟。观山是潘茂名坐石船飞升处,故又名升真冈。“山旧有升真观,既圮,石香炉犹存。明太守张邦伊即其遗址建观山寺。寺右为玉泉庵,玉井在焉。泉涸井堙,久沦榛莽。崇祯二年(1629),邑人李为相睿复,构亭于其侧,以志灵迹”(见《茂名县志稿(上)》。清嘉庆二十三年(1818),在观山之东建有潘仙殿以奉祀潘茂名。清高州知府蒋应泰有《观山怀潘仙诗》,雷州参将潘拱宸也有《观山怀潘仙诗》,署分巡道文星瑞:《观山有怀潘仙诗》等,均见于旧《高州府志》或旧《茂名县志》。

与观山隔江相对,有“仙易亭”,亦是纪念潘仙的遗迹,今已不存。清阮元监修的《广东通志》,对仙人潘茂名也有记述。

  

馆藏建设 编辑  

该纪念馆于2004年开始动工建设,历时一年,耗资500多万元,为明清风格的仿古四合院,建筑面积达700多平方米。潘茂名,高凉(现高州市根子镇浮山岭)人,生于西晋(公元290年),被誉为粤西道教之父,在民间流传着他炼丹救世、拯救百姓等故事,后人更是念其功绩而设潘州,建茂名县(即高州市),沿革至今。潘茂名还是我国以道家之姓设州(潘州)、以名设县(茂名县)的唯一一人。纪念馆用通俗易懂的文字,并配以形象逼真的图片,真实再现了潘茂名的削石为船、渡解危厄等故事和传说,还展出图书过千册,其中大部分的书籍由社会大众捐赠,吸引了不少人前往观看。

成立意义 编辑  

潘茂名研究会目前拥有成员30多人,分布在海内外。当日,来自各地的研究会成员汇聚一堂,开展了潘茂名文化学术交流活动。目前,该研究会已取得初步的成果,编有《岭南道教先驱——潘茂名》及《潘茂名文化研究成果专辑》等论文30多篇,成功推出由国家邮政局统一发行的纪念潘茂名纪念馆潘仙观邮政贺年(有奖)明信片一枚,并将出版相关的研究书集。纪念馆的成立不仅发扬了潘茂名积德行善热心公益和扶危济困的精神,还成为游客观光旅游的好去处,为推动高州经济、旅游业的发展做出贡献。[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