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家谱馆 > 毛姓网 > 毛氏宗祠 毛氏宗祠

韶山毛氏宗祠

时间:2021-3-05 来源:家谱馆毛姓展区
简要介绍:毛氏宗祠是是一处建于清代中期的汉族祠堂建筑,属于汉民族祭祀祖先和先贤的场所。韶山毛氏家族的总祠堂,始建于1758年,1763年建成。建筑系砖木结构,青砖青瓦,建筑面积约700平方米。宗祠大门天头有"毛氏宗祠"四字。大门外两边各立一石鼓。韶山宗祠:

毛氏宗祠位于韶山乡韶山村十八罗汉山麓,坐东南朝西北。

清乾隆六年(1741)毛尔达、毛彝生等人开始倡修宗祠,二十年(1755)七月购得毛介人的土地,二十三年(1758)开始动工兴建,二十八年(1763)建成。该祠为砖木结构,青砖青瓦,建筑面积668.8平方米。它建成时距毛氏迁韶有370多年了,它是韶山毛氏的总祠。

宗祠大门门额有“毛氏宗祠”四字。大门外两边各立一石鼓。两侧对联为“注经世业,捧檄家声”。毛泽东少年时,有个叫毛承文的农民,敢于与地主豪绅对抗,地主与族长勾结,诬毛承文“破坏族规”,将他押进祠堂,准备毒打。毛泽东闻知,非常愤慨,与穷苦农民一道冲进祠堂和族长说理,迫使族长释放了毛承文。

民国14年(1925),毛泽东回韶山开展农民运动,创办农民夜校20余所,这里是最早的一所。中厅为夜校教室,毛泽东的妻子杨开慧曾在这里讲过课。她一面向穷苦乡亲传授文化知识,一面通俗地宣讲革命道理。她在讲“手”和“脚”两个字时说,每个人都有一双手,劳动人民用手创造了世界上一切财富,但辛辛苦苦,到头来落得两手空空,一无所有。种田的人没有饭吃,织布的人没有衣穿,盖房子的人没有房子住,而有钱人有手不劳动、有脚不走路,却吃的是鱼和肉,穿的是绫罗绸缎,住的是好房子,一出门就要坐轿子。大家想想这是为什么?所以大家应该挺胸立足,用我们的双手去推翻那些不劳而获的统治阶级。

布局:

祠堂房屋分为三进。第一进为戏楼。楼阁中部为戏台,可容纳数十人登台演庆。楼两侧为化妆室。楼下中部为一小厅。两侧各一厢房,左为庖厨地,右为酒饭舍。第二进为中厅。右廊悬钟,左廊悬鼓。是全族办公、讲约、祭祀和摆酒设宴的地方。第三进是"敦本堂",堂中安放历代祖宗神主牌位。堂左为住宿处,堂右为钱谷、祭器等物的收藏处。

历史:

1921年秋,韶山冲进步知识分子毛麓钟、毛简臣曾在此创建毛氏族校,1925年初春至仲秋,毛泽东偕夫人杨开慧回韶山开展农民运动时,曾利用族校课堂开办农民夜校,这是韶山办得最早的农民夜校。杨开慧是该夜校的负责人,并在夜校讲过课。

抗日战争时期,中共韶山支部在此办过图书馆。解放初期此处曾是中共湘潭县韶山区委、区公所和韶山区文化馆所在地。

1968年有关部门对该祠进行过较大维修,使其保持20年代原貌并对外开放。80年代初,湖南省人民政府将该祠确定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并将其包括在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毛泽东故居范围内。90年代以来,毛氏宗祠被大规模复原修缮,举办过影响颇大的《毛泽东家世展览》,以文物、图片、电视录相为媒体,介绍毛泽东家族渊源和毛泽东的家世家庭,收到了良好的展出效果。

毛氏宗祠是韶山毛氏家族的总祠堂,始建于1758年,1763年建成。建筑系砖木结构,青砖青瓦,建筑面积约700平方米。宗祠大门天头有"毛氏宗祠"四字。大门外两边各立一石鼓。  毛氏迁韶有370多年了,它是韶山毛氏的总祠。宗祠大门门额有“毛氏宗祠”四字。大门外两边各立一石鼓。两侧对联为“注经世业,捧檄家声”。祠堂房屋分为三进。第一进为戏楼。楼阁中部为戏台,可容纳数十人登台演戏。楼两侧为化妆室。楼下中部为一小厅。两侧各一厢房,左为庖厨地,右为酒饭舍。第二进为中厅。右廊悬钟,左廊悬鼓,这里是全族办公、讲约、祭祀和摆酒设宴的地方。第三进是“敦本堂”享堂。堂中安放历代祖宗神主牌位,堂左为住宿处,堂右为钱谷、祭器等物的收藏处。

作用:

这个祠堂的作用是什么,光绪年间的《重修宗祠碑》一开始就说得明白:“宗祠乃一族敬宗、收族、敦伦之所,应行修造壮丽,以光前德,以树家声”,这里所说的“敬宗”,就是礼敬祖宗; “收族”,就是收拢“宗族”; “敦伦”,就是促进教化。显然,它应该是一族的标志性建筑。

门坊上方有“韶灵毓秀”四字,既指韶山山水之灵,又指韶山人文之秀。中国古代哲学十分倡导天人合一,讲究人与自然的和谐,这四个字正包含着这种哲理。

故事:

门联 “注经世业,捧檄家声”,上、下联各说了一个毛姓的典故。上联说的是汉代鲁之大毛公毛亨、赵之小毛公毛苌先后注解《诗经》的典故,引申说,毛家是以注经为世代之业的,这自然是诗礼传家的书香门第了。下联则是用汉代庐江毛义“奉檄色喜”的典故。汉代承春秋古义,非常讲究士行高洁。毛义家贫,事亲至孝。南阳人张奉慕名拜访,正碰上朝廷任命毛义为县令。当时高贵的士人以官为耻,而毛义却“奉檄色喜”,即捧着任命状喜形于色。因此张奉将毛义视为蝇营狗苟的庸俗之徒,坚决地走了。后来,毛义的母亲去世,毛义辞官回家守孝,朝廷推举贤良,再次征召毛义出外做官,毛义坚辞不就。这下张奉才重新认识了毛义的高洁,感叹地说:当初毛义就官是为了奉养母亲啊。因此“捧檄家声”说的就是以孝道传家。这样一细细分析,这副对联就颇有味道了。

1968年有关部门对该祠进行了较大维修,使其保持20世纪20年代原貌并对外开放。1972年9月湖南省将该祠确定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2006年定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