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家谱馆 > 关姓网 > 关氏源流 关氏源流

关氏姓氏渊源 第八个渊源

时间:2021-2-02 来源:家谱馆关姓展区
第八个渊源:源于蒙古族,属于汉化改姓为氏。

⑴.蒙古族瓜勒给亚氏,源出蒙古乃蛮部。

乃蛮部族,是公元十一~十二世纪蒙古高原西部操突厥语的一个氏族部落,又译乃马、乃满、廼蛮、奈曼、奈蛮、耐满等。相传,乃蛮部族最早住在吉利吉思(黠戛斯,今俄罗斯叶尼塞河上游)地区,其族源与唐朝时期南下的黠戛斯人有关。许多学者都认为,在《辽史》中所记载的“粘八葛”,在《金史》中所记载的“粘八恩”,都指的是乃蛮部族。

辽道宗耶律•洪基寿隆三年(公元1097年),粘八葛首领秃骨撒与蒙古草原的阻卜部、梅里急(蔑里乞)部首领同来贡方物。辽国灭亡,耶律•大石自立为王,率众经乃蛮部西行,于是粘八葛附属于西辽政权。金世宗完颜•雍大定十五年(公元1175年),粘八恩首领撒里雅寅特斯与康里部首领孛古遣使来朝,请求上纳西辽所发牌印,归附金朝,接受金国的牌印。粘八葛、粘八恩是腭音很重的契丹人对“乃蛮”一词的读法。

据阿拉伯学者刺失德丁所著《史集》中的记载,起初乃蛮境内有别帖乞部和乃蛮部两个近邻的突厥部落。别帖乞部曾比克烈部和乃蛮部更强,后被乃蛮部所并,成为乃蛮部的属部,称为别帖乞乃蛮或别帖乞乃蛮万户,乃蛮部也因此成为蒙古高原诸部中“国大民众”、势力最强的大部。他们游牧于大阿尔泰山及其周围广阔的地域内,东面与克烈部为邻,南隔沙漠与畏兀儿柏望,西到也儿的石河(今额尔齐斯河)并与康里人接壤,北抵阿雷和撒剌思河(今鄂毕河上游支流)地区,毗连吉利吉思之境。

最早见于记载的乃蛮部君主是纳儿黑失•太阳及其弟亦难赤汗。乃蛮部当时已脱离了原始的部落阶段,具有初始的国家雏形,其国君皆称“太阳汗”。太阳(通古斯语为“tayang”)一词来源于汉语的大王,是乃蛮部首领从辽国所得的“北面属国职名”。卜古、不欲鲁(通古斯语为“buyiruq”,汉音译为杯禄、裴禄、梅禄、密禄等,汉义为“大君”)则是借用突厥、回鹘的汗号和官称,其他王室和部将的名字也都是突厥语词,可见乃蛮部主要是继承了突厥、回鹘的文化传统。

乃蛮部中通用畏兀儿文字,“出纳钱谷,委任人才,一切事皆用”畏兀儿字金印“以为信验”。基督教聂思脱里教派在乃蛮部得到广泛的传播,但巫术仍是乃蛮部统治者控制部民的主要手段,传说,乃蛮某个君主可以同时统治凡人和精灵,还说不欲鲁汗有“使神巫,祭风雪”的法术。

亦难赤汗又称亦难赤•必勒格•卜古汗,他曾发兵助王罕之弟也力可啥剌攻王罕,夺取克烈部众给也力可哈剌。亦难赤汗逝世后,其二子不和,终于导致分裂。次子拜不花继承其父太阳汗位;长子称不欲鲁汗,避居于黑辛八石(乞则里八寺海,今新疆吉力库勒和布伦托海)周围的山地,自成一支,称为“古出古惕乃蛮”。乃蛮部虽因国君兄弟的分裂而大为削弱,但仍是两股强大的势力,曾分别与克烈部和蒙古部进行过多次相互掠夺的战争。

南宋宁宗赵扩嘉泰三年(公元1203年),成吉思汗铁木真灭了克烈部,形成了对乃蛮部的直接威胁。宋嘉泰三年(公元1204年)春,乃蛮部太阳汗进兵杭海山(今蒙古杭爱山),纠集被成吉思汗战败的各部残军共同讨伐蒙古部。成吉思汗起兵迎敌,大战于纳忽山崖,结果临时拼凑的乃蛮联军大败,太阳汗负重伤而死。成吉思汗率兵一直追击至按台山前(今阿尔泰山),彻底征服了乃蛮部众,只有太阳汗之子屈出律逃往不欲鲁汗处。

南宋开禧二年(大蒙古国成吉思汗铁木真元年,公元1206年),蒙古大军又向不欲鲁汗驻地兀鲁塔山(今哈萨克斯坦中部)进发,当时不欲鲁汗正在莎合水(今蒙古科布多河上游索果克河)附近围猎,仓卒应战,兵败被俘。依附于不欲鲁汗的屈出律和蔑里乞部首领脱脱逃往也儿的石河(今额儿齐斯河)流域。蒙古大军从阿来岭(今蒙古赛留格木岭乌兰达巴山口)越过按台山,在不黑都儿麻河(今苏联哈萨克额尔齐斯河支流布赫塔尔马河)再次击溃了乃蛮部和蔑里乞部的联军,脱脱被射死,屈出律逃往西辽政权。

屈出律被西辽皇帝耶律•直鲁古所接纳,并娶其女为妻,放弃基督教而改宗佛教,逐渐博得了耶律•直鲁古的信任。随后屈出律到叶密立、海押立和别失八里等地,收罗了许多逃亡的乃蛮残部,逐渐自成一支势力,最后与花剌子模国的算端摩诃末等一起反叛西辽。

南宋嘉定六年(成吉思汗六年,公元1211年秋),屈出律伏兵将耶律•直鲁古擒获,夺取了西辽帝位,尊耶律•直鲁古为太上皇。屈出律在取得统治权后,对企图摆脱西辽压迫的属部加强镇压,期间杀害了阿力麻里的首领斡匝儿汗,之后派兵进入可失哈耳和斡端等地,连年毁坏当地的庄稼,还将士兵分驻于各部落居民家中,迫使人民放弃伊斯兰教而改宗基督教和佛教。

南宋嘉定十一年(成吉思汗十三年,公元1218年),成吉思汗派大将哲别征伐西辽政权,屈出律当时在可失哈耳,闻讯西逃至巴达哈伤的撒里渴儿(通古斯语为“Sariq-kouml”)地区,最后被蒙古军擒斩于山谷之中。

乃蛮部灭亡以后,部民被成吉思汗拆散,分配给蒙古诸王和那颜(贵族)为奴,少部分部族人逃往中原,参加了完颜陈和尚的忠孝军,与进攻金国的蒙古军作战。这部分乃蛮部族人十分骁勇,“每战则先登陷阵,疾若风雨”,勇敢异常。屈出律的后人后来成为答鲁乃蛮氏,其中一支后人曾在元朝作官。

元朝灭亡之后,乃蛮部族的主体在明朝时期融入了哈萨克族中,后来哈萨克族分为大、中、小三帐,乃蛮部族人是哈萨克族中帐(中玉兹)的一个庞大部落。

蒙古族瓜勒给亚氏,就是屈出律后裔答鲁乃蛮氏的一个分支,在元朝初期即融入蒙古族。元朝灭亡之后,瓜勒给亚氏部落随残余的北元政权迁居蒙古喀喇沁地区(今内蒙古赤峰喀喇沁旗)。到了清朝中叶以后,瓜勒给亚氏冠汉姓为关氏,世代相传至今。

⑵.蒙古族那牙勤氏,亦称那牙吉歹氏,祖先就是在《蒙古秘史》中所记载的那位忘恩负义却得势的蒙古族远祖孛端察儿。

孛端察儿的原配妻子生有一个儿子,名为巴林失亦剌秃合必赤。合必赤之子叫篾年土敦,篾年土敦则生有七个儿子,分别是合赤曲鲁克、合臣、合赤兀、合出剌、合赤温、合阑歹和纳臣把阿秃儿。

老二合臣的儿子叫那牙吉歹,传说他行为举止端庄大方,如同为官者,后成为蒙古那牙勤部的祖先,族人皆称那牙勤氏、或那牙吉歹氏。在明朝时期,那牙勤氏即已冠汉姓为关氏,世代相传至今。

蒙古族关氏的读音皆作guān(ㄍㄨ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