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家谱馆 > 封姓网 > 封氏源流 封氏源流

封姓溯源考略

时间:2021-2-01 来源:家谱馆封姓展区

封氏家族源,其史可以追溯到上古的炎帝神氏。封氏源于封丘,史久,是中姓氏中最早最古老的姓氏之一,距今已有四千多年。史书记载多,但大都是一半爪,只言片根据有史料,合各支系族之精,去存真,去粗求精,封氏家族史较为行考,以和我族有志之士相互切磋商榷。

 

一、封父侯国

 

封丘位于河南省北部,东经114014’—114046’,北34053’—35014’,面1200平方公里。东临长垣,西靠延津,北接滑,南隔黄河与封相望,是古代封父国的所在地。

 

据《封丘志》记载:上古自唐虞三代至夏商两朝,封丘封父侯国;春秋周隶属京畿、、宋、国隶属魏、、梁;秦朝郡天下,以其地置延,隶三川郡。西初刘邦始置封丘东汉仍旧;三国属魏;晋属留郡;隋属郡;唐属留郡;宋属封府;元属汴梁路;明清属封府。1913年属豫北道,1927年道,直属河南省。

 

史称三皇之一的炎帝,是少典君之子,名石年,以其有圣德以火德王且代伏羲治天下而曰炎帝,又以其五谷、教耕、有食粮,百草、医病患、始有医方,而又号神氏。古炎帝开发中原大地,始文明。《大戴礼.五帝德篇》云:炎帝族先于黄帝族自中国西北部入中原地区。据《炎黄二帝》,炎帝的后代在方建立了二十多个小国,分布在河南、山、安徽和湖北等地。《世本八》(秦嘉谟辑本):炎帝后代姜姓一支,十六属地,一百零七个氏,明炎帝的后裔展是可的,炎帝及其子有功于民。

 

早在夏商周之前的唐虞三代,平原地区就是炎帝神氏后裔生活繁衍的区域,刀耕火开发农业。相炎帝裔,德行高尚,学渊博,黄帝拜他为师,是黄帝的五重臣之一。后跟随黄帝经讨伐蚩尤的涿鹿之有功,而土命氏“食邑于封丘”。《封丘志》云:“封丘地区是神氏后人姜部落活的区域,其先民已能制造石器骨器从事农业,生活上已使用陶器。”由此可,黄帝土封丘给钜钜为这氏族部落的首也就是后来封父国的前身和形。历经颛顼、帝、舜,封部落日益盛起来。到了夏代,禹受禅帝,之嫡裔封父跟随禹治水有功,禹在塗山集会,分封各氏族首,封父被封为诸侯,封丘一便正式成封父侯国。先祖封父廉奉公,民如子,励精治,使封父国繁昌盛,政通人和,后人修建“封父亭”以示念。“封父亭”封丘旧志中的八景之一,曰“封父旧亭”,今亭址犹存,在封丘城西街原内西偏院中,是县级文物保护单位。《封丘志》记载:“封父亭,在城西北,夏后氏之世,封父为诸侯,建亭于此。以公余适情之所”。代文人墨客,呤咏《封父亭》的不其数(后附十首),亭久或淹或,修葺的大有人在。清治十八年(1661年)知屠粹忠《重建夏侯封父亭》(附后),清康熙十三年(1674年)知魁《重修封父亭》(附后),清乾隆三十七年(1772年),知侯于《封父亭》立碑树传(附后)。据封丘《封氏族记载,“清道光年,封老云、封广和重修”等等。

 

魁,辽东杏山人,官生,康熙十三年(1674年)任封丘知,其在《重修封父亭》中已明:“封人祝而祀之,三千七百余年矣!祀典煌煌,建今盖思不置云”。其重修至今又330年,细细推算《封父亭》至今已四千余年了。封父国夏商两代至周初国在公元前1045年),前后历经1600余年(含被封地的600余年),距今足有四千六七百年之遥,夏五千年的文明史交相映。

 

《世本》云:“神耕而作陶”。有大功,故胙土命氏而有封父国。早在元之前的26- 21世的唐虞三代,封父侯国即著称于世。封父亭所在地即是封父国的国都。封父国国之宝有二,其一是“封父繁弱”①,为诸侯之分器,《春秋左氏》,其二是“封父之”②天子国之宝,于《十三注疏·礼》,可封父国史久,史事彪炳典籍成不刊之。立国前封是黄帝的五重臣之一,功赫赫。唐虞三代夏商两朝,在武王姬发四年(前1046年)朝歌大灭纣,封父国仍存世。封父国,大在前1045年,也就是武王曾伐九十九国之这时封父国的繁弱大弓被周王朝作为贵重礼物掠去而国“分公封父之繁弱”(《左》),而天子国之宝“封父之被周成王姬诵赠给其叔父周公旦了,以此稀世珍宝来答他的叔父左大恩。

 

二、封姓起源

 

姓氏起源于母系社会。《左·公八年》云:“因生以姓,胙之土而命氏”。意思是,姓是从生身之母得来,氏是从帝王封土地之名得来。炎帝母曰任姒(亦名安登),有蟜氏之女,少典王妃。炎帝因生于今西省岐山境之姜水流域故以姜水命姓,封姓起源于姜姓。自炎帝至时间相距400余年。黄帝登位后,因钜辅佐有功,把封父国给钜,并封姓,故称胙土命氏。“胙””之意,即赐给土地,并允以地名姓。据《封丘志》记载:“封氏出自姜姓,炎帝裔孙钜为黄帝,胙土命氏。”史称封。另一种说法是,到了公元前21世的夏朝,封的后代封父被封为诸侯,封父国又延了一千余年,至周初国。子孙怀念故国,遂以国姓,形成两个姓氏,一封父氏,一封氏,后封父氏复归封氏。此南宋名世《古今姓氏书辩证:“封氏出自夏侯封父之后,其地汴州封丘有封父亭,即其所都,周初国……子以国氏。”

 

《新唐·宰相世系表》:“封氏出自姜姓,炎帝裔孙钜为黄帝,胙土命氏,至夏后氏之世,封父列为诸侯,其地汴州封父亭,即封父所都,至周失国。”

 

封氏有一支形成于河南洛阳,系少数民族“是氏”所改。据《魏·官氏志》卑族原有姓“是氏”原居代北,494年随北魏孝文帝迁都而迁至洛阳,496年孝文帝化改革为单姓封氏,卑族胄“是氏”,因羡慕封姓高位隆,着意攀附易名而致。

 

上所述,神氏炎帝是封氏的祖,封是天下封姓的始祖,天下封姓皆源于封丘,封氏家族祥于封父,隆于渤海。天下封姓除卑族“是氏”一支外,其余都是同宗同一祖。

 

封姓在宋《百家姓》中排名第208位。

 

三、封氏迁徙

 

封父国后,其子遂成了周王朝的奴隶,一部分被周王朝行迁往他,但多数人因惧怕周王室的迫害而离背井外逃走他方,唐以前,迁徙地主要分布在河南、河北,山、山西,安徽、江西、湖北等地。星斗移,流年逝水,封姓族人在史的河中,涌出了许许多多干国之梁,邦之柱石,动历史社会向前展做出了不朽献,有些成了名望族,俗称郡望(代相赫大家族称“郡望”,意即些名望族地方所仰望),据全国姓氏均祥先生③考,封氏的郡望有京兆(今西西安),西郡(今甘肃临洮),南(今河南城西南),南北朝时东海(今江灌云北)代郡(今山西大同),唐德州平原郡(今山平原西南)等。但更突出更秀的要算渤海封氏一支(宁省的渤海湾沿岸一,今河北北部,山的北部,以及宁的南部一部分,治所浮阳,今河北省沧县东关),苗裔繁茂,人才出,从封父国,迄周朝春秋、国、秦、、魏、晋至南北朝,一千六百余代俊才出,文臣武将枚不胜举,文治武功炳耀史册,高官大位乃至学之士遍于朝野,且子继经久不衰,封姓赫如日中天,极一之盛,遂郡之望族。于史册的有名道士封衡,晋有夷校尉封;南北朝期,南朝有大学家、勇士封具,平西史、梁郡太守封延伯,北朝魏有将封魔奴,七兵尚封回,骠骑大将封延之,大学博士封、封伯。北有冀州刺史、右仆射封隆之,尚封子;前燕有封放,慕容吏部尚,南燕有封孚,慕容超太尉;唐有宰相封德彝,翰林学士封傲,范阳度使封常青等等,北魏一朝封氏家族父兄子弟官而入史册的多达二十多人。1948年在河北省景(古渤海之蓨县境)吴桥发现北魏及隋朝封氏家族的墓葬群(俗称十八乱冢)④出土有封魔奴、封延之、封子等墓志及随葬的印、陶俑、玻璃碗、青瓷器等等,完全证实了史的真性,成研究南北朝典章制度的重要料,现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之一。

 

到了宋代,特是宋末元初繁,兵祸连年,饿道,民不聊生,宋庭南迁,跟随甚众。外加黄河泛害甚巨,自金大定十七年(公元1177年)河决白沟,大河南徙,穿封而,阳侯肆虐,以此始。金、元、明、清、中民国七百五十年大的决口就有二十八次之多,20年不决者属罕,一遇决口,城村淹没,十室九空,逃之殆尽,也促使了封丘人包括封姓人的外迁。据《封丘志》记载:洪武二十五年(1392年)全人口只有24099人,到了康熙36年(1697年),三百年,人口不增反减,全县仅剩8029人,都是兵燹和水患两大灾害造成的惨局。宋到明代,封姓家族展到了广、广西、云南、四川、江西、湖北、湖南等省,其原因不一而,有为谋生出走,有而逃,有招引荐,有为举官落籍。如鲁东南及北始迁祖封延伯,世居渤海冀州,公元466年因避北魏之乱,由渤海而迁海(今江灌云县张店北),其后人又由海南迁之泰,元末迁祖爵公又由泰北迁海。又如元朝末年,恒堂公以贡举令(属湖北),由河南封封丘前去赴任,德政被于当,仁留于后世,其子有四,后除其次子回封丘原籍外,其余三子均随其落籍州。其四子卿又于明永二年(公元1404年)南渡江迁居江西瑞昌码头镇,两地人才出,枝叶繁茂。

 

再如广西广的始迁祖文明公,系宋朝末年受当朝委任容州通判而南迁入桂,任彪炳士民留任,遂落籍容州,距今已七百三十余年,繁衍三十余代,子有男女裔两万多人,遍布海内外,成容州一名望族。江西宜黄封姓一支,始从原籍迁往河北州。在唐僖宗中和四年(公元884年)因避黄之乱,又从河北州迁回原籍,宋初又由原籍迁往江西州、南丰,后由元三公自宋中叶迁至宜黄,至今已有一千多年的史。河北衡水一支,其始祖在唐宋期因故迁往山西,到明初朱元璋大移民,又从山西回到了河北。

 

凡此种种,迁徙的原因多,迁徙的路线各不雷同,有从封父国直接迁出的,有从原籍迁出到异国他,生息繁衍数代后再迁往他的,有从原籍迁出去后若干年,又因某原因迁回原籍的,也有迁回原籍后又徙往外地的。桑,飞阴流年,我封氏家族天黄地尊由来可久矣!与夏五千年的文明史同步发展,共铸辉煌,其豪杰俊之士,柱国邦之材而见诸史册的大有人在,始迁祖、迁祖出不,遍及全国各地,人丁旺,桂馥芳。到了清代,封氏有移民台湾省,后又有人去海外生,居于泰国、新加波、来西等国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