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家谱馆 > 越姓网 > 越氏源流 越氏源流

越姓来源

时间:2021-6-11 来源:家谱馆越姓展区

参天之木,必有其根;怀山之水,必有其源。

越姓源于夏朝圣君大禹后代,越国灭亡后,以国为姓。

据史籍《国语·贾逵注》记载,夏帝少康的庶子被封于会稽(今浙江绍兴),自号为越国,他的后代以国为姓,望族出于晋阳。

远古时大禹治水有功,后成为禹王。史籍《吴越春秋》记载,当年大禹巡行天下,回到大越,登上茅山朝见四方诸侯,封有功,爵有德。禹会后病死而葬于大越茅山。禹王逝世后,他的儿子启不经“四岳”选举就继承了父亲的职位,开始以“家天下”的王位世袭制代替了“四岳”选举的禅让制,建立了中国历史上最早的奴隶制国家夏王朝。

夏王朝传了五代到少康时,担心大禹后代香火断绝,便封其庶子于越,号曰“无馀”,封于会稽,主持禹的祭祀,其后人建立了越国。越国建立后,一直保持着比较落后的生活习俗,很少与中原地区发生联系,就这样在浙江缓慢地繁衍了二千多年,历经商、周两朝,直至传到越王允常时,从周敬王姬丐十年(公元前510年)开始不断与吴国发生征战,相互攻伐,此时已是春秋晚期。

越王允常逝世后,吴王阖阊在周敬王二十四年(越王勾践元年,公元前496年)兴兵伐越,越王勾践用敢死之士在阵前采用自杀的战术,败吴军于榜李(今浙江桐乡),阖闾被越军用箭射伤,伤重逝世。吴王夫差立志报仇。

周敬王二十六年(越王勾践三年,吴王夫差二年,公元前494年),越王听说吴王日夜操练士兵,准备报复越国的一箭之仇,便打算先发制人,在吴军未发兵前去攻打吴国。大夫范蠡进谏说:“不行,我听说兵器是凶器,攻战是背德,抢先打是最下等的。阴谋去做背德的事,喜爱使用凶器,亲身参与下等事,定会遭到天帝的反对,这样做绝对不利。”越王勾践却依仗自己曾击败吴国而大咧咧地说:“我已经做出了决定。”于是举兵进军吴国。

吴王夫差听到消息后,立即动用全国精锐部队迎击越军,在夫椒(今江苏太湖地区)大败越军。越王残败后只聚拢到五千名残兵败将退守会稽。吴王夫差乘胜追击包围了会稽,再败越王勾践,并把他围困在会稽山上,勾践始有会稽之耻。

越国被吴王夫差灭后,越王勾践卧薪尝胆,雪耻复国,最终在周元王姬仁三年(越王勾践二十四年,吴王夫差二十三年,公元前473年)灭掉了吴国,又乘机称霸诸侯,把越国的领地扩展到整个今江苏、浙江两省以及山东省南部的广大地区。

战国晚期的周显王姬扁十四年(楚宣王熊良夫十五年,越王无疆八年,公元前355年),楚宣王乘越国内乱的时候出兵,将越国灭亡,设越国故地为江东郡,并将越王无疆及其王族后裔分散于赣边和今岭南地区,分而治之。

越国灭亡后,其公族子孙中即有以故国名为姓氏者,称越氏,世代相传至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