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家谱馆 > 虞姓网 > 虞氏源流 虞氏源流

各地虞氏迁居及分布情况

时间:2021-3-12 来源:家谱馆虞姓展区
各地虞氏迁居及分布情况(2013-09-06 09:07:11)  

    

     虞姓在春秋时已分布于今晋南与豫东一带,晋献公十九年(前658),姬姓虞国被晋所灭亡,子孙有离开祖居地而徙奔他乡者。战国时齐有虞姬,表明已有虞姓播迁于山东。秦汉之际,虞姓之主源繁衍于济阳郡(治所在今河南兰考东北)、陈留郡(治所在今河南开封),除此以外,在今陕西两安、河南洛阳、河南鹿邑、山东巨野、山东淄博一带也有了虞姓人家。据《后汉书·冯鲂传》所载,东汉时,今河南唐河一带虞姓已成为当地大姓。虞姓南迁甚早,据《尚友录》所载,两汉之交,有节臣虞俊,其为会稽无锡(今属江苏)人,可见虞姓落籍会稽郡之早。东汉之际,虞姓以陈留郡最为著名;三国以后,虞姓以会稽郡最为著名;东晋时,以济阳郡最为著名。济阳郡的著名缘于虞豫女虞孟母适司马睿之故,而其它郡望则由于其名家辈出,官宦众多而驰名。两晋间之八王之乱、五胡乱华,加之司马睿迁都今江苏南京,使得虞姓南迁者甚多,虞姓除南迁于今安徽、江苏、浙江外,还有南迁于今湖南长沙者。当然虞姓在此际因避难等原因已有迁居于今山西者。南北朝至隋唐间,虞姓在会稽郡的发展势头很猛,其不但名人辈出,而且族大人众,子广孙多,象虞世南。唐末五代时,虞姓以会稽为中心,逐渐散居于今江西、湖北,并有入居四川者。宋元间,宋丞相虞允文之玄孙汲由四川仁寿侨居今江西充崇仁,亦有虞姓入居福建者。明初时,山西虞姓作为洪洞大槐树迁民姓氏之一,被分迁于河北、河南、山东、陕两、东北等地。明中叶以后,沿海虞姓有入居台湾者。如今,虞姓在全国分布较广,尤以江浙为多。目前虞姓人口列全国第二百六十八位。  

     宁化《虞氏族谱》载有:虞族受封豫章金斗窠籍。后因贸易移居邵武禾坪,时有九郎、八郎、七郎三兄弟各寓其所。八郎因厌居集市而择居于邑西大南河林头之塘边。传八世孙虞友纲,子二:本祖、本宽,兄弟二人于明万历间迁居宁化龙上下里陈坑。尔后,本宽及本祖次子广贵先后转迁兴国永丰。

     明虞克文,谪居东阳永宁令,隐居怀鲁炼仙坞,子孙繁衍,遍布东阳永宁、巍山等地,子孙迁徙义乌华溪,散居华溪周边十八村,还迁居金华、杭州肖山、缙云、浦江各地。

     华溪虞姓元吉支派历史已逾千年,肖山承裕龙山公后裔,缙云虞姓后裔皆枝繁叶茂,遍布周边村落,光缙云榧树根虞姓也有570年历史,繁衍人口700余。

     湖南湘潭鹅州虞氏,是从湖南南部邵阳市新宁县迁入。湖南中部新化县虞氏始迁祖志明公,字黄肇,原籍南京徽州府休宁县西乡兰田(今黄山市西北部,休宁县府驻海阳镇),于明洪武末年领宣仁侯之职,奉旨戌守梅山,遂宦居新化县茅芦铺虞库坝(又名游户坝),今属湖南新化上梅镇层峰村,生三子:洪江、洪清、洪海。后人衍居冷江、毛易、礼溪等地。公元l993年纂修族谱,已传25代。湖南湘阴洞冲虞氏始祖磐公,江西吉水人,宋雍国公虞允文五世孙,元时官湘乡州判。其子必泰于元皇庆癸丑二年(公元l313年)迁湘阴县御洗沟。必泰传六世至伏什迁洞中(今属湖南汩罗清山平镇上洞冲、中洞冲、下洞冲三个自然村)。

     原江西临川杰衢公洪公在元中期迁往湖北兴国县已繁衍至三十多个村子。迁往江苏金坛县和湖北大冶市的虞氏裔孙也繁衍昌盛。原江西临川衢铨公于元中期迁往江苏无锡市和虞江河公同时迁往江西丰城,始祖皆来源于四川仁寿、浙江余姚、义乌东阳等地。

     宋宝庆丁亥,江西南昌罗家镇仲方公徙迁罗家集武溪村,仲俊公徙迁罗家镇棠溪村。明洪武年间,一文公从安徽徽州祁门县迁往江西瑞昌夏坂乡三眼桥北山下虞村。纪清公从九江瑞昌黄桥前家埠迁徙禁坪三眼桥。元末明初,克宽公(字奇卿)从湖北黄岗县徙往安徽宿松佐坝松栾村,其先祖为虞汲、仲汲至必彩至新至盛至克宽。

     明初,有虞氏从江西安源梅溪支派迁往崇仁丰城白土乡。颖公、锡古公从江西抚州石门村迁往丰城杭桥。明永乐年间,进德公从浙江宁波定海县迁往江西九江德化县仁贵乡(即九江庐山区虞家何乡大桥村)。明弘治年丁卯,正胜公从湖北广济县永西乡虞伏四迁至广济(今武穴市)灵东乡黑壳山村,今名武穴市大法寺镇虞李村,先祖仲俊至必兴至志宏至克已至昌春至铭堂至正胜。明末,国相公从江西南昌罗家镇棠溪村迁往江西九江西关门外谢滩镇(今湖北黄梅县小池镇虞家菜园村)居家焉。先祖仲俊至必英至克敬至庆春至孟智至府观至国相。明初洪武元年(公元l368年),瑞昌市夏板桥乡三眼桥北山虞村虞姓由安徽徽州祁门县迁入瑞昌。

     浙江舟山定海区白泉村、洋岙义桥村(上虞),皋拽和平村,荷花万三村、盘峙五星村、柳行水库村(镇海),大沙乡大沙村、长白大满、余家村、长峙后岸村(慈溪),皆有虞氏迁入繁衍,由8代至22代不等。现定海区白泉镇存有创修于清乾隆九年、重修于民国十五年的“虞氏宗谱”为佐证。

     总之,虞姓遍布全国,如:浙江余姚市、义乌华溪村及周边村庄、缙云县、浦江县、临海县、黄岩县、东阳市、宁波市、义乌市、金华市等县市;江西省南昌罗家镇棠溪村、丰城县、九江市、临川县、崇仁县、瑞昌县、余干县、瑞安市、吉安县等县市;江苏省的无锡市、常州市、江浦市、常熟市、金坛市、溧阳市等县市;福建省的松源县、长泰县等;湖南省的江华县、汩罗县等;广东省的连山县、海丰县等;广西自治区的钟山县钟山镇、龙州县等;四川省的仁寿县、奉节县等;安徽省的宿松县、霍山县、金寨县等;上海市、北京市、廊坊市等均有分布;陕西省的西安市、商南县、镇安县、山阳县、孝义县、汉中县等;湖北省的阳新县王英镇、浮屠镇、三溪镇等;大冶市的金牛镇、陈贵镇、殷祖镇等;咸宁市的双溪镇、英山县、竹山县、竹溪县、黄梅县的小池镇等;武穴市的大法寺镇等;虞氏还远迁美国、英国、日本、东南亚一带国家,虞姓商人还远赴加拿大、澳大利亚、中东各国、非洲各国、欧洲各国,足迹遍布全球,有的也已远迁,定居国外。

     由于战乱、文革,各地宗谱资料匮乏,损毁不全,各地虞氏各行其是,谱首世系无法统一,始祖迁徙时间无从统一考证。仅罗列大量宗谱资料,期盼后世能有有志有识之士,理清虞姓迁徙大致情况,实虞族之大幸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