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家谱馆 > 解姓网 > 解氏源流 解氏源流

东武历史沿革

时间:2021-3-12 来源:家谱馆解姓展区

东武历史沿革

黄海西畔潍水滨,琅玡古密天下闻。
  十万人家读书处,英才荟萃遗风存。
  
  西汉初年,汉高祖刘邦陆续分封功臣和同姓子弟为王。诸城境内始置东武县(治今城关古城子村)、诸县(即鲁诸邑)。琅玡县(治今胶南夏河城)、平邑县(治今石桥子镇都吉台)。横县(卢山北)、昌县(治今昌城村)、石泉县(治今古县)。汉武帝元封五年(公元前106年),在全国置十三州刺史部,琅玡郡移治东武,辖于徐州刺史部。公元14年(西汉王莽天风元年)改东武为祥善。公元23年(西汉淮阳王刘玄更始元年)复为东武。王莽末年,各地天灾人祸连年不断,终于爆发了全国规模的绿林、赤眉起义。由诸城人樊崇领导的起义队伍,为便于在战斗中分清敌我,把眉毛涂成红色,故称"赤眉"。王莽政权在赤眉军等起义部队的沉重打击下土崩瓦解了。皇族刘秀重建汉政权,史称东汉。公元80年(东汉章帝建初五年),改琅玡郡为琅玡国,诸城市境属琅订国,仍辖于徐州刺史部。
  三国时期,东武为魏地,属城阳郡。
  公元289年(西晋武帝司马炎太康十年)改属东莞郡,辖于徐州。
  隋唐时期,全国大统一。隋文帝精简地方行政建制,将州、郡、县三级改为州、县两级。公元589年(隋文帝开皇十八年),改东武县为诸城县(取县西15公里汉故诸县城为名),沿用至今。属密州,治诸城。公元607年(隋炀帝大业三年),密州改为高密郡,诸城为郡治。唐代,诸城县有时属密州,有时属高密郡,统辖于河南道。
  北宋时期,诸城为京东东路密州安化军节度使治。
  金时,属山东东路密州治(山东"之称始于此),并于县内置普庆、信阳、草桥三镇。元朝时,诸城仍为密州治。统辖于山东东西道宣慰司益都路总管府。
  公元1369年(明洪武二年),废密州,原州治改为诸城县治,隶属于青州府。洪武四年,置诸城宁御千户所,大事修城,合南北城为一体。公元1642年冬,清兵攻破县城。清立国后,沿袭明治,诸城属青州府。统辖于山东市政使司。据清乾隆年间地图记载,诸城疆域东南至黄海,北到安丘浯河,面积4500平方公里,两倍于今。
  民国时期,行政区划有重大变化。民国元年(1912年)2月1日,诸城独立。民国3年,废府制设道区。诸城属胶东道。民国14年,裁胶东道,设莱潍道,诸城改属莱潍道。县行政机构为公署。民国17年,又废道制,县直属于省。民国19年县公署改为县政府。
  1938年2月4日,日本侵略军侵占诸城,解散民国县政府,代之以伪县公署。1943年7月,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滨北主力军击溃伪张步云部。18日在长城岭成立诸城县抗日民主政府,隶属于滨海区滨北专署。
  1945年8月日军投降,9月6日诸城解放。9月9日在诸城城里召开全县各界人民代表大会,宣布成立诸城县人民政府。此后,县界时有变化,隶属亦不固定。1946年7月改属胶东区滨北专署。建国后先属胶州专署,1956年4月改属昌潍专署(后改称潍坊行署),今为潍坊市所辖。
  历史上,诸城境内行政区划也曾几经变动。清朝初期县下有乡,乡下有社,当时诸地设8乡169社,城郭12隅。乾隆初年,废乡社设练坊,县下设练,县城设坊,划为32练,城郭8坊。民国时期,推行保甲制度,县下设区、方、保、甲。1929年(民国18年),改设7区4镇65乡2005个村。抗日民主政府成立后,辖16个区1100个自然村。1949年辖10个区,下设117个乡647个自然村。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行政区划作了几次变动。1950年1月,撤消莒北县,将该县的太平、金墩、清河、枳沟、贾悦、荆山等6个区划归诸城,诸城由原辖10个区增加到16个区,下设136个乡982个自然村。1953年3月,撤消胶河县,将该县的障北区、台西区、桃园区、石门区划归诸城。1953年冬,第一次全民普选结束,建立了乡级政权,全县20个区219个乡5个镇1185个自然村。1958年2月,撤区并乡,共有1镇35乡1331个自然村。1958年9月成立人民公社,全县共有19个人民公社,辖1328个自然村。此后几经变动、易名,到1983年底有1镇21个公社。1984年4月,撤消人民公社,建立乡(镇)政权,全县分为13镇22乡1345个自然村。1987年7月改县为市(县级市),行政区划不变。1989年5月,又局部性撤乡建镇。1996年又局部性的撤乡建镇。至此,全市共有18镇2乡3个街道办事处1337个自然村。
  两千多年来,诸城作为国、郡、州、县所在地,曾先后管辖过今高密、安丘、莒县、五莲、日照等广大区域,始终是东鲁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和发达地区。
  城区,即密州故城,地处潍坊市东南部的鲁中丘陵与潍河之间的淇河畔,东、南依偎绵绵丘陵,西、北临靠滔滔河水。自古以来就是人杰地灵的历史名城。东武设县之初,因岗为城,治今城关镇古城子村。公元80年(东汉建初五年)移至岗下筑城为治(即今城区)。公元529年(北魏永安二年)筑北城,以为胶州治,城区始有南北城之分。公元1371年(明洪武四年)合南北城为一,城周9里半,城墙高5丈余,有东南门各二,南门一。城内名胜古迹颇多,因历经战乱,损失严重,现已所存无几。悠悠古密,饱经沧桑。多少岁月流失,几多世代更替,无数人挥洒汗水,终于造就了这方城乡融为一体,洋溢着现代气息的文明土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