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家谱馆 > 汤姓网 > 汤氏源流 汤氏源流

汤姓迁徙分布

时间:2021-3-11 来源:家谱馆汤姓展区
汤姓迁徙分布

     第一,汤姓的传播和迁徙首先与商王朝统一周围地区的军事行动有密切的关系。商族人开疆拓土,既是商族人迁播流传的过程,也是汤姓子孙最早播迁徙居的行为。汤姓发祥地主要是在河南境内的商丘一带。商朝自商汤建国到纣王丧国,其国都经历过7次迁徙,其子孙也因为王室成员或亲祖随同国都一起迁居,因此,汤姓子孙也就在这些迁都地广泛播迁。七次迁都分布是:商汤时定都亳,就是现在的商丘县北部,仲丁时迁都至嚣,或称傲,大致相当于现在河南郑州二里岗商城,或现在郑州之荥阳市西南一带;河廪甲时又迁都于相,大致相当于河南安阳、内黄附近;商王祖乙初年又迁都至邢,或有说法是迁都于耿,其位置大致相当于今天河南的温县东部一带。此后,商王再一次大规模的迁都,即著名的盘庚迁殷,这一次,盘庚要求商族和平民一同迁居,不然斩尽杀绝。近都以后的商朝社会稳定,民人殷富,经济和文化都得到了较快的发展,殷成为商族人政治、经济和文化的活动中心。商国都在此后还有一次迁都,即到武乙时,迁都至朝歌,即现在的河南省淇县东北部,直到商纣丧国。有一些历史学者和社会学家在研究商朝多次迁都时,曾指出,商都迁都曾到过山西、河北和山东一带,如,有学者认为,祖乙迁都时,先是迁到耿(今山西省河津县),再迁都于邢(今河北邢县);商王南庚时还有一次迁都于奄(今山东曲阜)。但目前尚无可信的考古材料证明上述观点。

     但可以肯定的是,商汤之后,在中国古代社会的早期,商王朝就已经遍及中原大地,其活动区域广泛地涉及到华北诸省。

     第二,秦汉之际,汤姓的活动及播迁地不断扩大,但活动的主要区域仍然在华北及黄河流域。在商王朝曾经作为都城的地区,大都有商汤子孙在活动,如亳邑商丘的汤姓就非常集中。其中又以远古时中山和范阳两郡所辖区域作为其繁衍中心。宋邓名世在其《古今姓氏辩证》一书中说,“汤。。今望出范阳”,郑樵在其《通志》一书中也认为“宋,汤姓为著姓,望出中山、范阳”,说明了汤氏在当地已形成相当的规模。

     第三,秦汉时期,一部分汤姓要开始南迁,至唐宋间,北方汤姓进行了大规模的南迁活动,并使得在宋以后,汤姓在南方的活动和影响超过北方,成为南方的望族显姓。

     西汉时,居商丘的宋国微子启的且代中有一支汤姓,如汤隆,在豫东商丘、开封和鲁西南一带发展较快。据广东蕉岭《汤氏族谱》记载,汤隆的玄孙汤德新在汉文帝时自开封迁到晋陵(今天江苏常州一带),职任当地太尉,也拉开了汤姓在全国各地播迁的序幕。

     汤姓由北及南的迁居活动与中国历史上的民族大迁徙几乎是同步进行的。魏晋南北朝时,散居北方的少数民族部落进入中原地区,北方政权林立,战乱频仍,汤姓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冲击和挑战。他们或在北方聚族而居,以求暂时的安宁,或举族迁居到相对平静的南方。

隋唐以后,全国的统治中心仍然在北方,全国政局相对稳定,北方汤姓人丁兴盛,汤文曾考中状元;五代南唐时,汤悦官至宰相;北宋后,被宋太祖封为光禄卿。这一时期汤氏南迁的主要原因是职官南任,一些职官的家人和族人随之迁居南方。据福建《漳州府志》记载,唐初,陈政、陈元光父子奉命南下入闽,开辟漳州,在其随往的将军中有一位汤姓将佐,他来自光州固始(今河南信阳固始县),后来这位汤姓将军定居此地。这是目前笔者所仅见的汤姓在福建活动的最早记载。唐中后期,北方社会矛盾和阶级矛盾再度激化,八年的“安史之乱”和数年的唐末黄巢等农民大起义,使原来汤姓集居的黄河流域白骨蔽野,荆棘弥望,哀鸿遍野。汤姓子孙被迫迁移流亡。

     两宋之交,宋金对峙,虽然汤氏子孙,如汤思退为国家的统一和百姓的安宁做出了自己的努力,但最终无法改变自己的和历史的命运,他们再一次选择了迁徙,南宋高宗时,汤姓南次自中原迁徙南方各省。这一次迁徙既是一次自发的活动,又具有整体性,其规模之大,人数之多,都是空前的。汤姓迁徙的一致路线是:一支由北宋都城开封经商丘迁出,沿途经过数地,如江苏南京、萧山,留居汀州宁化石壁,后复分迁到长江、上杭,再后分迁广东梅州、蕉岭。其中,汤庆开始迁汀州宁化石壁后,明初洪武年间,为避祸乱,汤益隆携二郎、五郎分迁上杭、武平,其妻何氏携五八郎、五九郎迁居广东蕉岭,其后代又散居至广东兴化、五华、汕头、揭阳、广州、增城和曲江等地。第二支,从河南出发后,迁广西柳州,也有回迁到江西会昌、寻邬及泰和等县。第三支,从商丘出发,沿途经过湖南、江苏、浙江,一路辗转,于元明之际迁至广东、广西、福建等地。

大凡朝代更替的乱世,普通百姓流离失所,也正是民族迁徙较为集中的时期。宋元之际,元军南下灭宋,北方汉人南迁形成高潮。由于文天祥南下抗元主要在粤、赣、闽一带,促进了客家民系的形成。明清易代,客家人在南明时期抵抗清兵失败后,被迫徙居各地,而明清时期的“移湖广、填四川”,又使得大量客家人进入广西、四川等地。这些都使得汤姓在南部中国有着更为广泛的分布。

在始迁祖后数年、数代,随着人口的繁衍自息,汤姓或为任职,或为生计,或避战乱,多次分迁徙居,终遍及全国各地。从现存的全国各地的汤姓祖谱看,南方诸省府州县的汤姓,在北宋以后,以某迁徙地为基地,于明清时期在南方诸省迁移居多。如江西省永新县的汤姓,在北宋时避讳改姓,属南方较早的汤姓群体。他们初居荆州,北宋初年迁至永新钱市,又自钱市迁至夏阳,汤成之子泽、贵、寅又分为下墟、市江和田心三支:广丰樟门汤姓在宋代就已经从南丰迁居信州(今上饶一带),至十三世孙汤镛时迁至樟门;萍乡的萍西东桥汤氏在明朝宣德二年(1427年)始迁入。江苏省也是汤氏较为集中的省份,丹徒汤氏在南宋初年迁入,常州和宜兴汤氏均在明初迁入。浙江武义汤氏和嵊县汤氏也均在南宋初年迁入,松阳汤氏始迁祖在明前期始迁入此地。湖南省醴陵汤氏迁入的时间在南宋初年,益阳汤氏于宋末元初由吉水迁入,桃源汤氏始迁祖汤倍在明代迁居桃源南乡之白马渡钦山湾,汤士奇迁陈家山。上海崇明汤氏在南宋末年或元初陆续迁入。安徽肥东、梁县汤昭于明初因军功,被嘉奖常赐土地于肥东县镇山,其子孙世代在此生息繁衍。

     第四.汤姓子孙在台湾及海外的迁徙分布。商丘汤姓汤德新自开封迁居江苏常州以后,其子汤璋受命徙居交趾,交趾大致相当于今天越南首府河内市的西北部,这可能是汤姓徙居海外的最早纪录了。

明代以后,汤姓开始了远播海外的迁移活动,迁居的主要区域在当时所谓的“南洋”各地。东南沿海,如闽浙一带,山多地少,自然条件较差,靠捕鱼、煮盐也仅可以维持生计。随着人口数量的增加,生活日益困难。明朝中后期,政府海禁政策稍松,为当地百姓和客家人提供了与海外交流的机会。如汤姓较为集中的漳州、梅州就与日本和南洋诸国联系密切,许多人从事海外贸易。从清初康熙三十五年(1696年)以后广东、广西、福建等地的汤姓迁居台湾,在台岛北部的苗栗县、桃园县和新竹县,尤其是在苗栗县的苗栗、西湖和大湖等乡镇;桃园的平镇、新屋,新竹的新竹、湖口等地,都是汤姓分布较为集中的地区。广东镇平和福建宁化迁居台湾的始迁祖是汤四十七郎;汤辉元、汤民榜、汤文民等带领镇平的另一些汤姓人陆续抵台;汤显相、汤彦等率领福建宁化的一支汤姓迁居台湾;永春汤姓迁台的始迁祖是汤袍。据台湾省出版的《蕉岭乡亲入垦台湾概况》一书中统计,清朝嘉庆以前入垦台湾的蕉岭人在客居台湾的33姓中,数列第五位。

台湾成为汤姓迁居海外的基地。乾隆年间,汤姓中的一支从苗栗、新竹和桃园等三个集居地出发,陆续迁往日本、马来西亚、毛里求斯、印度尼西亚、新加坡、泰国、帝汶和澳大利亚等国家和地区。在近代百余年里,由于祖国大陆战火连绵,一部分汤姓为寻求救国救亡的真理,或迫于生计,广泛移居海外,在东南亚、东非、欧洲的荷兰、英国、法国。。。美洲的巴西、加拿大和美国等。今天,这些人大都与当地人融为一体。汤姓在海外所拓展的领域之广,可以与吴、陈两大姓并称。

     悠悠历史长河,灿烂中华文明,孕育了汤姓这支优秀的汉民族之系,几千年来,他们与中华民族的兴衰强盛,生死与共,不管是在祖居地,还是在播迁地,艰难的拓荒创业,磨砺了他们坚忍不拔、吃苦耐劳、开拓进取、热爱桑梓和尊师重教的优秀品格。江河滚滚,淘尽千古英雄豪杰,也定格了一批批笑傲江湖风流人物。如宋代理学世家四兄弟千、巾、中、汉,清代理学大师汤斌,“中国的莎士比亚”汤显祖;卓越的军事家汤鹏举、汤和、汤克宽等,无论对于伟大的祖国,乃至于整个人类,汤姓先民及后裔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