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南的阮姓概况
历史时期的越南与中国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相传三皇五帝时期,颛顼的足迹已远至交趾。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在交趾设象郡,属三十六郡之一。西汉武帝时期,所置十三刺史中就有交趾,其辖境相当于广东、广西的大部和越南的中部、北部,治所在今越南龙编。东汉建安八年(203年),改交趾为交州。三国以后,分交州为交、广二州,交州乃治龙编,辖境包括今广西钦州地区、广东雷州半岛和越南部分地区。秦汉直至唐代,中国政府都在越南建州设郡,并派官员进行管理,《后汉书》中提到的与我国交往密切的日南地区,就位于今越南中部一带。魏晋南北朝时期,阮姓之人也开始与越南发生了联系。置身政权更迭频繁、战乱不断的江浙阮氏,为了远离战乱,要求到广州、交州任职的人为数不少。如阮咸之子阮孚于东晋成帝时任丹阳尹,当时成帝年幼,由太后庾氏执政,阮孚预知大乱将至,遂请求外任广州刺史;其同族阮放也因同样的原因请求外任,于是除授监交州军事、扬威将军,交州刺史。同一时期在广州、交州任职或出使的阮姓之人还有阮朗、阮敷、阮放之、阮弥之、阮谦之、阮研、阮卓等数十人。这些人在今越南的事迹史籍语焉不详,《安南志略》的作者黎崱称自己是交州剌史阮敷的后代,并在书中记载了阮敷于东晋永和九年(353年)任交州刺史,“讨林邑王,破五十余城”。《宋书》载南朝宋文帝元嘉年间,阮弥之任交州刺史,受诏征讨林邑王杨迈,从弟阮谦之任副将,大败杨迈。阮谦之凯旋而归,子孙从此居住在遂溪(属广东省,汉属徐闻县地,唐改为遂溪,属雷州),故史称阮谦之乃“徐闻人”。所有这些都在一定程度上说明越南的阮姓与中国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
宋元直至明清时期,越南与中国的交往日益频繁,出使中国的越南阮姓人越来越多,史籍记载的越南籍阮姓也越来越多。《宋史·交趾传》记载有宋一代交趾曾多次向宋政府进贡方物,其中来使的阮姓之人有阮伯簪、阮绍恭、阮守疆等三人。到了元朝,交趾与元政府的交往更加频繁,而出使元朝的交趾人中,阮姓之人占了大多数,其中见于史书记载的有阮道学、阮文彦、阮代之、阮琛、阮求、阮德舆、阮文翰、阮奉御、阮文通、阮效锐、阮盛、阮义全、阮德荣、阮文籍、阮克尊、阮固夫等16人。明朝时期,见于《明史》记载的越南籍阮姓有阮敬、阮景异、阮贞、阮世宁、阮公廷、阮迁、阮勤、阮仁莲、阮当亮、阮帅、阮劢、阮忠、阮多、阮嘉、阮弘裕、阮如桂、阮安、阮浪、阮让、阮巨队、阮尧民、阮随等人,人数远远超过了中国的阮姓。其中还有一部分人在中国任职,有的还在明朝的宫廷中做宦官。如交趾人阮勤,随其父来到中国,长期居住在中国,并于景泰年间考中进士,历任台州知府,有惠政,又曾以右副都御史巡抚陕西,入为侍郎,调南京刑部,是当时外国人在中国境内的佼佼者。阮安、阮浪等人于明成祖永乐年间至明英宗在位期间先后在宫廷中做宦官。这一切都说明越南的阮姓人口增长迅速,而且势力不断壮大,其结果就是阮氏王朝的建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