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家谱馆 > 陈姓网 > 陈氏源流 陈氏源流

柏梓镇井田湾陈氏

时间:2021-2-01 来源:家谱馆陈姓展区

柏梓镇井田湾陈氏—由湘填川的叔达公支系 

前文已述盐亭县柏梓镇井田湾支系陈氏,非是麻城入川的三洞堂陈氏,是清初时湖广填川的由湖南永州府零陵县入川的叔达公支系。 

一、《光绪老谱》 

家谱之修,晰一宗之发为万派之同;于一宗事本收族而敬宗之意,存亦尊祖之礼,寓一举而三善备焉!诚盛举已陈氏之先祖入川者约百余支,其疏远固难稽考,即近处亲支其先有名科公者,原系楚南永州府零陵县聊美村人,分居地名田中心,配蒋孺人生子四:复林、复贵、复连、复荣,于康熙四十年住川北潼川府蓬溪县九甲,地名王家屋基。迄今二百余载,子姓散处流离锁尾,举前人发迹之所及生没年月厝亦俱忘之,流极既久,无论远族疏支不相认识,即本支亲族亦不免视为路人者,岂知稽其世系均宗政公之后裔,无二宗也。考其班次犹然淑伯公之元孙,无异祖也。修家乘者设以子姓之零丁而记载缺略将收族,而族不尽收,其何已付敬宗尊祖之意? 

今有名科公为入川始祖,次弟其子孙曾元别为支谱,而付小支于大支之后,以明万派之同于一宗,则子子孙孙溯源穷本寓目了然,庶于收族之义或无遗憾焉。 

光绪二十年甲午季秋月族孙斯传敬识 

二、《民国残谱》 

据民国《陈氏家谱》记:盐亭县柏梓镇井田湾支系的祖支系黄帝→舜→胡公满→陈衍→陈平→陈实→陈谈先→陈顼→陈逵(唐封江国公),逵公生新公生林公生明公生阳元公(淮东节度使)生发筑公生寿公(吏部尚书迁长安)生会公生钟灵公(宋)生作圣公生大章公生淑伯公(谏议大夫,迁衡永)生彦广公生三郎公生高远公(刺史)生良佐公生宗政公生志俭公。自衍公至俭公六十二世。由衡永而迁楚南者…… 

芳义公生思缘公生永春公生兴霆公生世宷公生朝佑公生廷阅公生国祚公生太烈公生登凤公生名科公。由楚入川之始祖也,恭自科十三世,以今入川二百余载子弟迁迂搬散,四处难寻宗支,不能认实无非体其前代之德,后世子弟寓目蜀力,自当惊心瞻望弗及禴祀蒸尝于先王可知始目者乎? 

中华民国三年岁次甲寅仲春下浣日后孙德业字克进书 

三、字辈诗 

陈氏以国为姓始于桓公之后,吾宗则始于战国衍公,自衍公至俭公(陈志俭)、恭公(陈志恭、教授学士)共六十二世,恭子六世自十三世,入川九十二人;俭子五六世至十二世,入川八十三人。 

入川十人分派:登元公、名凤公、周祥公、名科公、太学公、太伊公、太俌公、廷贵公、廷联公、世科公 

楚南旧谱40字派歌: 

远佐宗仲芳,思彦永兴世,朝廷国太登,多复斯盛时, 

才德光先泽,嗣应定吉昌,宪章文武政,舜述祖尧功。 

蜀川续修谱添20字,老谱改完改此字: 

至孝修身法,执中启后贤,心常怀彝训,百代邛家传。 

虽然古谱写有字辈诗,但从此支世系录统计来看,各房并没有按古谱字辈排行,现统计柏梓镇留存三房人:长房乃陈碧之后裔;二房乃陈珠后裔;三房乃陈琇后裔。其余族人疑外迁或乏嗣。实际现行字辈为: 

长房五杈树分支:陈明贵显,映陈(碧)秉仕陈,文中子友兴,荣耀在书廷,唐太登大宝 ,国正享天星。 

二房麟角嘴分支:陈明贵显,映陈(珠)秉仕陈,文正廷三(祥)元,上进仁义礼; 

陈家边:陈明贵显,映陈(珠)秉仕陈,文正廷三元,上进仁义礼。 

麻石嘴:陈明贵显,映陈(珠)秉仕陈,文正廷三元,上进仁义礼。 

陈家坡:陈明贵显,映陈(珠)秉仕陈,文正大,三元万国家,兴中才子再,永远德荣华。 

三房钟沟湾字辈:陈明贵显,映陈(琇)秉仕陈,万洪天三国,太平永德安。 

注:其中“陈”为单名。有三代皆以单名命。 

四、在盐分支 

(一) 长房 五杈树分支 

⑴、 五杈树:今盐亭县来龙乡金罐村6社。 

⑵、 朽尸垭:今盐亭县来龙乡麟龙村13社。 

⑶、 碑嘴湾:今盐亭县来龙乡麟龙村12社。 

⑷、 刘家坪:今盐亭县来龙乡麟龙村8社。 

长房字辈是: 

(二)、二房 麟角嘴分支 

 ⑴、麟角嘴:今盐亭县来龙乡麟龙村7社。 

⑵、白罐湾:今盐亭县来龙乡麟龙村8社。 

⑶、陈家坡:今盐亭县柏梓镇峰岭村1社。

(4)陈家边:今盐亭县来龙乡大石村8、9社。 

⑸、 麻石嘴:今盐亭县来龙乡麟龙村10、11社。 

(三)、三房 钟沟湾分支 

⑴、钟沟湾:今属盐亭县来龙乡麟龙村9社。 

 ⑵、陈家坪:今属盐亭县来龙乡金罐村10社。

7.2闲人点谱 

①、叔达公支系: 

从以上谱系可以看出,仍是陈朝世系:陈谈先→陈顼→陈逵(唐封江国公),只不过的是宣帝陈顼没有一个叫“陈逵”的儿子,唐封江国公的是陈顼的十七子陈叔达,三次出任唐朝宰相。故这里疑是对古谱的抄写之误。逵公生新公生林公生明公生阳元公(淮东节度使)生发筑公生寿公(吏部尚书迁长安)生会公生钟灵公(宋)生作圣公生大章公生淑伯公(谏议大夫,迁衡永),这个世系也与叔达公世系相似度很高:叔达公世系也有一个叫“元”的淮东节度使,有一个叫“公寿”唐朝吏部尚书,只不过仍有“人名混乱,上下不确”的错误。但基本可以认定:盐亭县柏梓镇陈氏•井田湾支系是陈叔达后裔。 

②、陈淑伯(谏议大夫)迁衡永: 

这个衡永是什么地方呢?清康熙三年(公元1664年)分为湖南、湖北两省。置衡永郴道,衡州府属于湖南衡永郴道。道府均治衡阳县。故这个衡永只是清朝时书写谱的人对应的名称,但地方不会变,大致仍是今湖南衡阳县附近。陈淑伯迁衡永应该是发生在宋朝的事情,居七世后,“仲”字辈的陈志恭、陈志俭兄弟迁至楚南永州零陵县聊美村,这时应该元末明初。明初至清初的三百年间,在永州零陵县居住了“芳,思彦永兴世,朝廷国太登”这九世人。 

③、移民入川: 

其中从永州居住的五六世开始,即明朝中期后,此支开始了响应明朝的“第一湖广填川”的移民运动,其中陈志恭支系入川92人,陈志俭支系的入川的有83人。 

到清初康熙年间,永州府零陵县居住的十三世“多”字辈这一代人,又有一批次十男丁入川,他们分别是:登元公、名凤公、周祥公、名科公、太学公、太伊公、太俌公、廷贵公、廷联公、世科公。其中陈名科,系“多复斯盛时”的“多”字辈,因其“配蒋孺人生子四:复林、复贵、复连、复荣。于康熙四十年住川北潼川府蓬溪县九甲,地名王家屋基。经短暂居住后,应该是“斯”辈的人,一个叫:陈智(陈治)的搬迁到了盐亭县柏梓镇来龙乡金罐村6组,地名井田湾居住。 

从此开启了盐亭陈氏井田湾支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