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家谱馆 > 祁姓网 > 祁氏源流 祁氏源流

黄帝之子祁豹肇封于祁

时间:2021-3-10 来源:家谱馆祁姓展区

黄帝之子祁豹肇封于祁   

祁豹,黄帝二十五之一,黄帝祚之土而命之氏,封居于祁(今山西祁县),其后代以祁为姓。源于姬姓,出自黄帝分封的原始姓氏,属于帝王赐姓为氏。康熙《祁县志》序二:“祁为烈山肇国,有熊之胤胙、丹陵之迁土,政事人文尚也”。这里的“有熊之胤胙” 胤,子孙相承续也。——《说文》胙 zuò 古代祭祀时供的肉。福佑:“天地所胙。” 古同“祚”,指君位。赐予:胙土。指的就是祁豹肇封于祁。黄帝,号有熊氏。北宋欧阳修曾写道“黄帝一子,食于祁”就是指祁豹封于祁。 据史籍《广韵》记载,黄帝共生有二十五子,他给其中的十四个儿子分封了十二个姓氏,其中就有祁豹,祁氏是最古早的姓氏之一。祁豹为祁姓最早始祖。祁姓渊源之一。唐尧时,其部落早期也在太原祁地范围。后来,唐尧子孙中的一支也以伊祁相称,或者单称祁,并进一步演变为祁姓。至春秋时的晋国,晋献公四世孙名奚,官至大夫,被封在祁(今山西祁县),世称祁奚,他的子孙后来以封邑的名称为姓,也姓祁。   

按汉字演变的规律,祁字最原始的本义,当为地神。而最先以为地域名称的,当是古祁城,即今山西祁县。许慎《说文解字》,释“祁,大原县。从邑,示声”。与《初学纪》第三义“大也”相吻合。古祁地即“大原县”。古文大与太音相近,而义相通。故称祁地大原为太原。从时间上考量,必当是帝尧复姓伊祁而为帝,帝尧伊祁氏之后,亦为祁姓,必居于尧都,以姓名命地曰祁,与时点完全吻合。帝尧复姓伊祁,远远早于以邑为氏的祁奚、祁午、祁盈、祁胜等,时在黄帝之子祁豹之后。最早以邑为氏的,明显不可能是祁大夫贾辛。也不可能是以邑为氏的祁奚、祁午、祁盈、祁胜。应是黄帝二十五子之一的祁豹,封地或居地以姓称地,为祁地。而以邑为姓者,必在其后。在时间上顺次稍后的是帝尧,《史记》五帝纪注:“尧姓伊祁”。祁姓的形成,晚于黄帝,而先于帝尧。伊祁氏则明显是自帝尧始,伊祁氏之后,又可为祁姓。则古祁县,祁城的得名,又必当在黄帝之后与尧帝之前的祁豹之时。   

祁豹,为黄帝四妃嫫母所生。据史载,轩辕黄帝共有四位夫人。其中正妃(元妃)是嫘祖,另有三位次妃:一位是方雷氏,一位是彤鱼氏,还有一位就是嫫母。史书专门注明,嫫母的地位是低于其他三位夫人的。黄帝元妃嫘祖生育玄嚣和昌意。次妃方雷氏生了青阳,彤鱼氏生了夷鼓。黄帝共有二十五子,那么黄帝剩下来的后代应该都是嫫母的功劳了。据载黄帝二十九年(前2839年),嫘祖于若水(雅安荥经)生昌意。黄帝七十七年令昌意降居于四川若水。其后昌意娶蜀山氏女昌仆为妻,生有一子颛顼。后来昌意北迁至中原,建昌意城(今河南南乐西北),颛顼后为部落首领,生鲧,鲧生大禹。其他儿子多只是得姓封国,祁豹也只是其中之一,是有氏者十四传姓十二者之一者,后世子孙就以自己祖先的名字作为姓氏,也就有了祁姓。这就是祁豹的历史贡献和社会影响。   祁豹受封于“祁地”。 祁地即历史上的“祁泽薮”。古时,天下有九薮,其中北方有一薮,曰大昭,即“大昭薮”。薮,湖泽通称,含聚水洼地、草木繁盛之义。故“大昭薮”也称“大昭泽薮”。这个“大昭”包括整个太原盆地和晋中盆地,你看祁家的食邑够大的吧!战国“七雄”的韩、赵、魏三大国皆由“三家分晋”而来。那么大昭泽薮缘何又称祁泽薮呢?祁(伊耆、伊、耆、祈),帝尧姓也。因尧曾徒居以“祁县”为中心的大昭薮,故大昭泽薮又称祁泽薮。“昭馀”,“大昭”水退后馀留之地也。又,昭,说文日明,馀,说文饶也,祁,有广大之义。“昭馀祁泽薮”用现代意义可理解为“一大片阳光灿烂、美丽富饶、地阔水美的鱼米之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