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家谱馆 > 潘姓网 > 潘氏源流 潘氏源流

南安炉内潘氏源

时间:2021-3-10 来源:家谱馆潘姓展区
源    流

  

  

  

     南安炉内潘氏,主要分布在南安乐峰炉中、炉山、厚阳、福山、湖内、飞云等村。炉内潘氏是泉南著名望族。据考证,潘氏乃黄帝之孙,至四世帝喾(为高辛氏)传至周文王第十五子毕公高,其子名季孙,食采于潘(即潘水,在河南荥阳)遂为姓。《姓原》按潘之原,出高辛氏之妃、姜姬之子弃,佐唐虞为后稷,历夏商至周文王,及迁荥阳,潘氏始大。故郡望为荥阳世家。

  

     人闽潘氏传为汉安平太守潘瑾之后裔。但泉南潘氏奉潘源节将军为人闽一世祖。潘源节于唐仪凤二年(677年)应召为府兵校尉,进军闽南助陈元光,因功获朝廷多次勋奖,为忠义将军,授竭忠辅国昭德将军。后留驻闽南,肇基繁衍。唐末五代,潘氏散居福州、莆田、泉州、漳州。有五世潘纲迁福州长乐三溪,潘维一支后裔卜居泉郡泗行下径(潘径),传至九世潘贻徽迁徙漳州开基肇业。自潘贻徽后有五世潘世贵,于元末由漳州迁入泉州浮桥,派衍桃源潘氏;再传三世至潘佛惠,于明朝宣德年间,入南安炉内繁衍肇业。

  

开漳八世四房世贵,号银胡,因战乱,于元末从漳州迁入永春达埔卓口,后迁溪源村定居,是为桃源潘氏始祖。世贵二世子玉,传下六子,其中仲修、仲德、仲仁、仲颀分别迁陕

  

西、江西及浙江温州,广东梅县、潮阳以及台湾等地。仲贤,居泉州,仲友居永春达埔。

  

仲贤生妈生,妈生生长奴、细奴、佛逊(后居晋江)、佛惠(后居南安炉内)。后繁衍生息,枝繁叶茂。

  

  

  

家    庙

  

     炉内潘氏家庙始建于明宣德年间,距今五百余年,为南安名祠之一。家庙位于南安炉内乐峰街,坐南朝北,面积一千多平方米。清康熙、乾隆、光绪年间及民国曾数次修葺。最近一次重建于1992年,1993年10月主体祠宇告竣,并举行落成庆典。重建的炉内潘氏家庙基本按原址原貌原向建筑,经海内外宗亲的共同协力,古老的宗祠焕然一新,更显得雄伟、肃穆、壮观。

  

家庙背依林木葱郁的宝盖山脉,前有“半月池”,左边二期工程有炉内潘氏文化中心,右边有“金禧亭”、“敬贤亭”。炉内潘氏家庙东临罗溪有“香炉山”、“天马山”、“观音山”及“横山庙”等名胜,西临潭溪,有“吴瑾洞”、“林俊洞”;南达“大瑁山”,有著名的“孔泉书院”;北近“朝山寨”,有“印山林场”茫茫林海和碧波荡漾的“笋塔水库”。

  

福建南安"炉 内 潘 氏 字 行"

  

一世      福    

二世      禄

三世      寿

四世      文

五世      永

六世      世

七世      元

八世      子

九世      敦

十世      思

十一世    有

十二世    以

十三世    曰

十四世    可

十五世    仲

十六世    孙

十七世    基

十八世    乃

十九世    贻

二十世    斯

二十一世  翼

二十二世  用

二十三世  展

二十四世  大

二十五世  成

二十六世  尚

二十七世  其

二十八世  修

二十九世  之

三十世    延

三十一世  于

三十二世  奕

三十三世  世

三十四世  承

三十五世  先

三十六世  启

三十七世  后

三十八世  品

三十九世  德

四十世    才

四十一世  智

四十二世  振

四十三世  作  

四十四世  有  

四十五世  为

四十六世  人

四十七世  文

四十八世  科

四十九世  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