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家谱馆 > 梅姓网 > 梅氏源流 梅氏源流

行走海拔千米之上的丽水古道 寻找梅姓人家的迁徙史

时间:2021-3-10 来源:家谱馆梅姓展区
行走海拔千米之上的丽水古道

寻找梅姓人家的迁徙史

  

  上周末,由雪花啤酒等单位和机构共同发起的雪花啤酒古道探秘系列活动第十七站,行走的是丽水景宁景寿云道。

  景寿云道是古时候景宁到福建寿宁的主要道路,整条古道都穿梭在海拔1000多米的高山峻岭之中。上周末的活动,30多名驴友的探访线路为:景宁枫林口—东车—云中大漈—小佐—浮亭岗—雁溪—上标—寿宁。众驴友在这条千年古道上想寻访的,是一个姓氏的迁徙史。

  

高山古道 留下梅姓迁徙足迹

  与之前众多古道以军事或商业要道闻名不同,丽水景宁景寿云道留下的是千年前先民们迁徙的足迹。在古道上的大漈村中,农户以梅姓为主,据说他们是北宋庆历八年(1045)从云和迁来。梅氏祖先在东边一个叫赵坪的小山村和山民们一起开渠排水,筑岸垦田,开垦建设了西岸等大漈村落。景寿云道就留下了先民们迁徙的足迹。

  大漈是坐落在海拔1030米的高山盆地中的一个村庄,5.9平方公里的面积,使它成为了景宁县内面积最大的盆地。自唐朝起,彭姓居民迁移至此,但北宋时期梅姓从云和迁至此地,并且替代彭氏成为大漈第一大姓氏。直至今日,在大漈3100多名乡民中,梅氏已经占到了1700多人,后代延续至第33代。

  “大漈处在深山,前几年公路还没修,乡民们要外出买些油盐酱醋,走的就是先人走的那条古道。也有其它的路,但都要比这条要险而且更远。”在乡里生活了大半辈子的梅晓徐,和驴友们聊起了景寿云道对于大漈的重要性。

  “以前这条古道是交通要道,所以大漈就成了这周围几个县城的交通枢纽,有什么东西要运到各个县都要经过大漈。”义务导游梅妙燕老师对大漈历史进行了长时间的研究,只要有游客到大漈,她都会为他们做讲解。

  

偏僻山村 从古至今人才辈出

  古人训,百德孝为先。在大漈村,孝道更是祖祖辈辈在教育下代人时,最为注重的。大漈村里有座古寺,名为时思寺,这座始建于公元1140年的寺庙是难得的集道、儒、佛三教一体的寺庙。虽然现在时思寺只留下了基本的建筑结构,但那里的一木一瓦都承载了说不尽的历史故事。

  梅老师介绍说,“时思”两字是由宋高宗赵构所赐,意为时时思念自己的祖辈。据说古时有位名叫梅元屃的村人,6岁时祖父去世,而后为祖父守孝三年,故事传到宋高宗耳里,高宗深受感动,赐封梅元屃为“孝童”,并将当年元屃守墓时住的草庐修建为“时思院”,到了明朝宣德年间,改为了“时思寺”。

  驴友“旺仔”感叹道:“如此偏僻的小村庄,竟从古就如此遵从孝道,从这不难看出‘梅’姓的风范。”

  除了崇孝,大漈还是个出名的读书乡,从古至今,文人名贤辈出,9位进士,23位举人,13位贡生。现在,从这里走出去的大学生更是数不尽。“可能这地方有灵气,先人沿着古道迁徙,选择在这里扎根,肯定有他们的道理。”梅晓徐颇为自豪地介绍道。

  

梅家文化 处深山却望有人知

  古时梅姓先人辛苦迁至大漈,并在大漈生根;今天,梅姓的不少子孙也和其他农村村民一样,喜欢去更广阔的天地闯荡。但也有人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让更多人了解大漈不一样的梅姓文化。

  此行的义务导游梅老师就是这样的人,这样去让外人了解大漈,她已经坚持了5年。 “我就听过梅老师很多次讲解,在我看来,她是对大漈历史最了解的人。”驴友“大力哥”说,他了解到正因如此,梅老师也成了乡里的名人。

“说实话,丽水大漈是一个偏僻的地方,在浙江省内并没有太高的知名度。我自己研究梅氏文化多年,搜寻大漈梅家的家谱,最怕别人说我是炫耀。大漈和梅氏密不可分,梅氏有很多优秀的传统文化,如今还留有不少古宅、古寺,希望至少梅氏的子子孙孙都不要忘记自己的历史。”梅老师说,她更希望有更多人走进深山,去了解淳朴但绝对重礼仪的梅家人。

                                                     (洪秋辰 悠悠)

                                            2010年10月20日《钱江晚报》C10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