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家谱馆 > 蓝姓网 > 蓝氏源流 蓝氏源流

萍乡蓝氏源流史略

时间:2021-2-05 来源:家谱馆蓝姓展区

我蓝氏有悠久的历史,自封姓始祖昌奇公起,至今已传160余代。有4000多年了。
   自榆罔帝以后迁都涿鹿,诸侯多作反乱,帝无力征伐,为黄帝轩辕氏统一了中华。昌奇公即隐而不仕,习农桑稼,修身养性,以乐天年。后裔因受战争影响,或寻求谋生之路,四处迁徙。至今山西平阳,北京邢台,都有昌奇公后裔。昌奇公传下六十九世公为楚大夫(公元前713-608年),蓝田尹。至108世明德公,公生于唐高宗永徽元年(公元650年),聪敏好学,行为正直,官授杨州节度使。唐武氏改元天授唐寅年举家南迁,住江宁府工元县(今南京)。后人尊明德公为江南始祖。公妻陈氏夫人,久未怀孕,夫妻求祷于嵩岳神人,陈氏夜梦神人馈药一丸,吞后觉异香袭体,遂有孕,生一子名采和。采和出生时红光满室异香不散,公为人耿介,坚志读书。唐开元癸丑(731年)中进士,授左阙谏,议大夫。因直言谏帝,过宠外戚,遂与权奸杨国忠不合,即退隐终南山,修炼成大罗仙翁,位列八洞神仙之一。
    明德公传下八代至宗训公逢唐末战乱隐于安微凤阳,定远山中,后又迁淮南,至十五世万福公为避金兵迁居句容。南宋理宗元年(1225年)金兵入侵江南,十六世吉甫公与父母兄弟失散,一人逃至福建福清县五福乡定居。南宋淳祐六年(1246),吉甫公之子常新公迁居建宁府,后人尊常新公为福建始祖。常新公之子万一公于宋度宗咸淳元年(1265)又携誊迁往汀州宁化县石壁乡另开基业,元成宗时(1295-1307年)三子分家,长子熙一外出贸易未详,次子熙二亦出贸易在江西赣州袁州经营数年后见萍北安乐乡风淳俗美遂定居于此继续经营,并成家立业,为桐木蓝氏之支祖。三子熙三仍守旧居,元泰定三年(1326年)熙三次子和二摄于元兵暴虐畲民矛头指向宁化,故携眷及父母骸骨迁往长汀城下里水口构宅而居.长子和一也于元至顺二年(1331年)携眷迁至萍北秋江创业为鸡冠山蓝氏之支祖.和二长子大一公生七子(七念)在长汀,武平,上杭,漳浦,建阳等地分别创业,后尊为闽汀始祖.
    大一公生于元武宗至大元年(1308)死于洪武十九年(1386),大一公十八岁随父和二公迁居长汀,大一公元配刘氏,十六岁成婚婚后归宁死于娘家抬棺归葬至大平岗遇暴雨,众人急避雨,雨停往视,棺被山洪滑坡所葬,时人视为天葬.大一公继配曾氏,共生七子,即二世祖七念.明宣德十年(1435)闽汀首修族谱序称,以水口为大宗,其次七子分支即我们俗称的老七房七念长大以后各自创业.念一仍居长汀,念二迁宣城,念三念五念六迁武平,念七迁上杭庐丰.据上杭县庐丰畲族乡《蓝氏家谱》载仅上杭县蓝姓已超过二万人口。
    明代以后大一公子孙遂渐向外迁移,江西,湖南,广东,广西和福建沿海都有大一公子孙发展。江西境内有宜春,万载,萍乡,上饶,抚州,吉安,赣南等市县。湖南境内有礼陵,浏阳,湘潭,攸县等市县。
   萍乡市木马蓝姓多系三房念三公后裔:念三——元六——原受——子敏——九满——福珍——蓝汉——仲义——友莲——效莲——青阳——壁若——云举——廷玉——觐龙——昌荣——华榜.华棣——世煌.世喜.世炯.世洪.——泰塘.泰均.泰境.泰玲.泰重.泰善.泰典.泰堪.泰填.——传家有本人文尉起等字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