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家谱馆 > 罗姓网 > 罗氏源流 罗氏源流

宁乡罗氏源流

时间:2021-2-05 来源:家谱馆罗姓展区

 珠系1世. 豫章罗公讳珠,字怀汉。乃秦朝时期武陵令君用公之子也。公生于秦始皇丙辰二年(公元前245年)四月十四日寅时。幼而岐嶷,长而好学,敦品行,通经术,汉朝高帝时(公元前206-195年),为治粟内史,即大农令职也。出守江西九江,佐灌侯婴筑城有功,因家豫章。殁于汉景帝丙戌二年(公元前155年)九月十八日辰时,寿九十一。葬于江西新建县太平乡西山大岭山巅飞天龙公形,未山丑向。明堂左水到右,四季长流不息。数年来高冢隆然,丰碑屹立,诚可敬也。墓碑为东汉永兴二年甲午年(公元154年)正月十五日八世孙太尉叶公,字立成,立碑。
子六:居厚、宣礼、子成、知正、抵德、成通。

 

    2世.居厚公,行一,字廷相,号竭中,始祖罗珠公长子。汉高祖壬寅(公元前199年)八月十八日子时生。汉武帝二十五年(公元前116年)世袭父爵大司农。汉武帝建元(公元前138年)中仕集贤院景灵宫大学士,转大尉,赠卫国公,升用兵宰相。后卢父墓,同弟祗德公环墓而居。今大罗洞是公所居之处。汉武帝元封乙亥(公元前106年)十月十五日卒,寿九十四。葬九江城北北沙下,蟹形。子山午向兼癸丁分金。即今罗家园是也。
配王氏,桃州王智远公女,赠相国夫人。葬九江东坑大石桥,人形,乙山辛向。生子二: 忠、悉。继配黄氏,生子一 :志。


    3世. 悉公,字子立,号敦笃,廷尉尚书、光禄大夫,居厚次子。汉景帝己丑(公元前152年)十月初十寅时生。汉武帝元封(公元前107年-公元前105年)间任廷尉尚书,转升光禄大夫。
配吴氏,陕西咸宁县令进士忠桂公女,赠唐国夫人。景帝丙申(公元前145年)生。夫妇合葬大神口,蛇形,丁山癸向。
生子三: 臣良、臣恭、臣敬。女一,适李丞相孙:敬。


    4世.臣恭公,字舒泰,行真二,悉公次子,汉武帝元封丙子(公元前105年)六月二十五日辰时生。本始庚戌科登进士第。四十六岁出仕长乐少府。历永兴军酒税司,转任京堂茶司都州,调河南汝宁府罗山县令。致仕还乡。于平帝五年(公元5年?)避王莽乱,隐新建县西山,托迹仙游,修炼辰黔山,即今湖广辰州府黔阳县辰黔山是也,公多道术。士民祈祷,即应,故今名为罗公山。世传山下罗公祈祷法术至今甚广县验;山顶有真情武庙。事详楚国志并辰州志,汉成帝鸿嘉辛丑(公元前20年)年八月十三午时卒,寿八十五。葬白沙寺,月形,壬山丙向兼午子分金。
    配严氏,严通判都公女,汉武帝天汉辛已(公元前前100年)年四月初八未时生。敕封长乐少君,同葬夫墓。生子二:诚、谌。


    5世. 诚公,讳奉,字奉诚,号好尚,臣恭长子。汉宣帝元康丙辰年(公元前65年)十二月二十四日午时生。绥和二年(公元前7年),五十八岁出任广西谏议大夫,详见广西省志。王莽篡汉己卯年(公元19年)九月初一寅时卒,寿八十四。葬严城岭严家山,虎形,丑山未向。今新建县高安分界处是也。
原配李氏,李丞相广利裔女,封夫人。生子一:微 。
副配,万氏,进贤县万汝弼公女。二妣同葬夫坟。


    6世. 征公,字可政,诚公次子。汉成帝河平丙申年(公元前25年)十二月初四寅时生。东汉光武年时五十二岁,任南阳太守。宽恕仁慈,百姓讴歌。致仕回家,隐居西山。永平乙亥年(公元75年)十月十五日子时卒,寿一百岁。葬西岭凤凰山观音山,乙山辛向。
配李氏,李丞相广利裔女,封南阳夫人。生子一:达公。副配宗氏,生建武己丑年(公元前29年)二月十二日午时。二妣同葬夫处。生子二:远、逵。女一,适丰城县同造孙利宾。远公赘徽州姿原县滑氏,因家其地;逵公,辛丑年生,赘江南宁国府太平县勺村。再配朱氏,因家其地。

 

    7世. 达公,字彦绣,征公长子。王莽篡位初始甲戌年(公元14年)十二月初二日子时生。汉朝和帝永元八年(公元98年)升任临江军尹,转为士门结事八座驾,升光禄大夫。致士还乡,隐居豫章新建县忠孝乡西山黄古巷屋佑,今金氏蓬屋左,即达公所居处也。晋旌阳令许逊访郭等名山,因求金宅求修炼处,公七世孙瑭公,字柏林,与许逊重友盟义让居处。逊斩蛟于铁树宫前,即今万寿宫是也。殿前池塘至今仍呼 “柏林塘”。许真人许逊于晋宁康甲盛开年八月十五日举家升天,即是此处。公于汉安帝永初癸丑年(公元113年)卒,寿一百岁。葬西山潭源,坐西向东,与梦山罕王庙相近。
原配吴氏,进贤县吴崇季公女,封夫人。副配郭氏,在城郭绍贤公女。二妣同葬夫处,即今潭源街上。
生子四: 叶、英、芄、艾。英公,字秀华,生子冲霍公,元兴中年徙居云南广南府;艾公,字秀甫,徙居河南开封府上林罗艾山。


    8世. 叶公,字秀茂(大司马太尉),号立成,又名永成,达公长子。东汉光武壬子年(公元52年)三月二十九辰时生。建初中与同邑程秀升着《五经通难》;《孟子章句》系公编校。元和四年(公元86年)仕大司马,尝亚献郊社之礼,治大丧,国有大造大疑。公与司徒、司空论之,国家有过,公与三公通诤之。赐金印紫绥,掌武事功课。永元初(公元89年),为河南开封府校尉,掌城门屯兵司马,以待胡扰,出为西域长史。永元十三年(公元103年)辛丑,窦宪出击匈奴,乃与都护班超协谋,击虏于蒲类海。龟兹自将一万骑于西界,温宿王自将八千骑于东界。公遂遣骑与超密召诸部,鸡鸣勒兵,驰赴莎车,胡大奔溃,斩首五千馀级,莎车遂降,威振绝域。遂领行军节度使。永初时,累官大尉,镇守郁林,凿峻山以便徙行,水渠以便水走,故今浔州有名曰“罗叶水”,又名“罗丛崖”,今峻山有名“罗洪祠”。公能占望云气,省察林咎,教以趋避之方,今郁林,名“罗望江”。时偕弟艾于彼赞化,艾卜山川之秀,遂居之,今上林有罗艾山。熹平中年(约公元174年),豫章太守张躬感大尉公之义,于武阳西,装像建祠祀之。妣杨氏,有赞襄之功,配享后室。三国中期,吴孙贲顾邵,率民恢拓之。唐季未,有相国魏暮,辞官来隐其地,祀后亭,今日相公庙,即汉时之大尉祠是也。到宋雍熙二年,知州夏峻极,分后为相公庙,前为大尉庙。公卒于三国东吴建康甲申年(公元144年),享寿九十三。葬武阳渡辟邪,东向。女婿杨友龙表墓。
配杨氏,杨子洲杨万户侯子文客公孙女。葬凤凰山浇湖,辛山乙向。副配张氏,张家园良万公女,光武甲寅年生。葬西山真君殿前阙家坑。
  生子三:暹、升、 昱;女一:适同邑杨友龙。


    9世.升公,字奇祯(光禄大夫),号祈郎,叶公次子。东汉永元壬寅年(公元102年)六月初六日子时生。东汉建和中(约公元148年)任宣州路主执院,升光禄大夫。因奉父祠,居武阳渡辟邪。东汉中平甲子年(约公元184年)二月十三日卯时殁,寿七十三。葬西山大神园,丁山癸向。配胡氏,胡太守胡建侄女。葬大神园。
 生子四:季德,季实,季华,季霍。
 季德公徙浙江馀饶县;季霍公徙南京三尺街。


    10世. 季实公,讳茂(东郡太守),字祀山,升公次子。东汉永嘉乙酉年(公元145年)十二月十六日卯时生。自幼继薜令羊和为嗣,事羊尽礼,冬坐自羊皮以悬榻后,要处单板塌,以彰羊皮于上,饮食不食羊,肺次思羊父之恩。徐高士劝公复姓,终不忍心。光和时(约公元178年-183年),以才智出仕尖广通城令。建安中年(约公元200年-215年),升为东郡太守。致仕还乡,居洒洲即今徐埠。三国蜀国后汉建兴丁巳年(公元237年)卒,享寿九十三。葬徐埠,时有东吴太守顾郡,下车祀先贤,故封其墓于南昌县徐埠里,今名罗思羊墓。后因祠于墓前,即今思羊祠,胡又号罗思羊,盖卒不易薛父之姓。而薛令羊公卒,葬于严城岭,与五世祖诚公之墓相近。到唐贞观十年(公元635年),洪州都督安抚使刘公政,会檄长史张公惟善,整其祠貌,焕然一新。后裔罗欢思仰祖德,胡附祠前置义田,以享祀,赈贫。
  配姚氏,分宁双溪姚选公女。葬凤凰山,己山亥向。
生子四: 霅、霄、云、霓。
  副配赵氏,双村赵汉公女。葬凤凰山。生子一:薛雍,继薛令羊和世系。晋初徒居山东,后见唐将。生女一,适丰城县姜舍万诚。


    11世. 霄公,字公盟(洪州府总管大都督),季实次子,东汉中平丙寅年(公元186年)九月初三日寅时生。自幼学孙吴法,以将材自雄,整套都亭侯孙贲,每以礼宾之。到三国时期后汉建兴间(约公元220-230年),有诸葛恪为幕宾,参议都督中外诸军事,时集义士于东兴,作大堤,筑两城,魏国曹丕帝遂命诸葛诞攻围两坞,图坏堤以遏诸葛恪,公设智,率兵四十万与诸葛诞敌战于长驱,魏兵惊退,因公谋出奇异,号曰罗智万,且须长,又称须将军。有功于东吴孙氏,仕安成郡大总管。以旱祷雨于萍乡石潭,浮木四太,即雨,遂封其山以神其事。后诸葛恪与诸葛诞轻敌,常违众举师,公以书谏之,逐怒不从,遂告疾,解政回家,隐居江西萍乡,即今罗霄山,由此而来。
三国东吴天纪未庚子年(公元280年),吴主降晋,公深痛之,乃吊三闾大夫屈原,自乘龙舟,五月初五寅时,投武阳之水而逝。有太守泥秀发,以屈原相公为词,以明公志。
隋朝开皇间(公元581年-600年间),杜彦应取木祷公于罗霄山致雨,寻功上奏,奉隋,封洪州总管府总管大都督。唐初武德间,有都督李大亮,过公遗像,得于裔孙罗元干,祀于奉新县,为屋数十橼,安神,榜曰三总管祠,享寿九十五岁。葬西山逍遥山,癸山丁向。
配钟氏,南昌钟违公女,敕封吴国君;又配闾氏,闾 太守艺文公女。二妣合葬夫处。
 生子三:令恭、令云、令仪 。


    12世. 令恭公,字佐之(中郎将),霄公长子。东汉建安七年壬年(公元202年)二月初二日丑时生,三国时期仕后汉蜀国刘先主(刘备),为折中中郎将,佐事先主。建兴元年甲辰年(公元224年),中流矢,卒于军因整盐井城(今云南省昭通盐津县盐井镇,罗德富注)南十里,今名柏林山,壬山丙向。事迹载于乌蒙志。
配徐氏,北历徐仁公女,建安丁亥年(公元207年)生。葬大石桥。
  生子四:璒、瑭、环、璜 。


    13世. 瑭公,字公秀(南昌柏林罗氏始祖),名秀居,号柏林,令恭公次子。东汉建安庚子年(公元220年)十月初作日丑时生。西晋太康(约公元280-289年)时,迁武阳渡,居八年。因梦中联语云,柏移林北,塘居南塘。及旦,访道于宗大伯、二伯,适至其地北林,行及土名南池塘,即石池塘,今官厅堂以符梦,改名塘,遂自武阳赘北林黄日向公女。遗下柏种,分种北林前后。垂七十年后,柏成林,故土名为柏林,因号柏林公。后梦五龙腾于沙冈,次日至沙冈掘地,得宝剑。后黄氏三乳生五女,稍长悉姓五男,五男遭疫同死,均葬西湖东南埂。五女往泣五男墓所,结黄丝五步,以示为黄氏妇决,故今地名黄丝埂。因此公令五女各持一剑,守节新吴山。五女拜授而去。皆至,编草为衣种蔬为食,结茅为居,终身不笑。惟于彼地植柏,征示后为柏林罗氏女意,后咸和间(约公元327-334年)同宗时,与司徒舒公女元讲道城中湖西,即今建德观,过三月复去,至许旌阳逐蛟及象湖,蛟在湖南埂化为牛,即黄埠,因改名栏牛埂。宗大柏、二伯,以禾槎逐之,公以箭射之,旌阳知其有道术,因请曰:劳三秀才,故来慰谢,弟余失斩蛟之剑,欲为周道相求,宗惠仙曰:惟罗柏林有宝剑,常持其剑斩蛟于浇窟,遂同至公家。公与旌阳同至沙冈,得剑穴所,公曰:昔日掘地得剑,将剑卓地,洞泉涌出,因号剑井,公洗圆石瓷之,又名石井,又名真君井,其井在般若寺后,百数十丈,旌阳问曰:剑今何在?公以实对,因偕旌阳至新吴,见柏翠茂如故园,遂同憩彼柏树下。时五女通慧,各持宝剑献。旌阳问曰:仙女何以预知?对曰:十年来先生急于去害,父偕至此,盖必有为,况从者之肩剑囊皆空,是以知之!旌阳以为剑侧。及闻旌阳冲升,五女卒隐彼伯树下,乡人奇而祀之,今祀各伯林观,神名柏树仙童。唐朝丰城御史中丞王季友着传。公居新吴罗塘在泽村,结茅,学逊秘术。王月悟而始归,与宗大伯、二伯,结卢于象湖南埂。时乡人立宗道、二伯及公三神像,今枫树庙中,有神名罗公驰射神,即公也。后裔汝邦,因塘像坐宗氏,后遂移像于黄埠庙,止存宗氏二像。至治二年,洪水泛滥,沉倒望烟楼,公之遗像,遂不存矣。后与兰陵尚书左丞彭沅、贞官萧正法、大尉黎蒋二,讲道于城西北一隔,即今彭贞宫也。偕许旌阳问道于谌,母植柏建塔于池山巅,故今遗名柏塔,乡村之人号曰九天道源。
梁朝大同十一年(约公元545年),敕加至孝忠顺。唐贞元甲申年(公元804年),翰林学士京兆韦执谊着传。钱起题剑井诗曰:“片霞照仙井,泉底桃花江,那知幽石下,不与武阳通。”葬屋后柏树下,即今株树山。
  配黄氏,黄日向公女。葬春花冈下,水龟形,即今桥头西岸,古铃曰断头雍春花园,水洋洋,左边山障,右边沙芒。葬下三年后,白壁献君王。
生子二:文通、文慧。
  副配谌氏,仓部郎中谋礼公女。葬歙上通德乡,即天尊墓。
生子一:文佑。
 凡学士颖之柏轩集,待郎盛得之号柏园,进贤上屋叔廉之柏树桥,罗田之柏坊,进士鹗之居咏柏林,歙上后土之大柏山,新建溪洪之书院曰柏香,皆因柏林公而名也;仰山之号柏园,高柏枢密院点之号北庵,点第四子愚之号北林,杨桥直宝章阁必元之号北谷,君庸之号北麓,亦因柏林公而名也。按未植柏这时曰北林,既植柏之后曰柏林,然名虽不同,皆不敢忘祖之意也。
 女六:长女号罗救小娘,适许旌阳族许太本。夫妇皆易姓隐西山。太本诗曰:“自从天府升仙境,出入尘  直至今,不是载名混世俗,卖柴沽洒过生平。”小娘诗曰:“醉舞狂歌踏落花,绿罗裙带有丹砂,往来城市卖仙药,那个西山是我家。”又隐几山,以善医名世,至今祠于彼处。初辞去,母遗以罗裙,嘱曰,视此罗裙,要为罗氏女,故终身服此。夫妇同葬几山。所葬之处,人不敢至,有取石者便觉有声,故今名为雷公咀。在唐朝宝历二年(公元826年),宋季方着传。后在宋朝熙宁乙卯年(公元1075年),龙泉村裔孙审礼复传。
文佑公,号淑行。三国蜀汉延熙庚午年(公元250年)生。性至善。两晋惠帝(约公元290-306年)时,入新安黄山学道,即今丰城县呈坎天尊是也。


    14世.文通公,字诏贤,瑭公长子。三国蜀国延熙乙丑八年(公元245年)二月初二日丑时生。屡诏不起,因号诏贤先生,事迹详祠谒书院记并一统郡邑志。东晋咸康庚子年(公元340年)卒,寿九十六。葬丰城县池山,即今大罗山善士坪后,南向。
配胡氏,大湖胡应善公女,封劝善夫人,三国蜀国延熙己巳年(公元249年)生。葬象牙西源南义坊。
生子三:钟、铁、铿。
女一:适西山潭源刘罕王刘严。敕封罕王夫人,即今潭源梦山罕王娘娘是也。事迹迹于罕王庙碑记。


    15世. 铿公(太子舍人),文通三子。西晋咸宁乙未年(公元275年)十二月初二日亥时生。幼名坑,因重祖塘公名土字傍,遂改名铿。性好养生,才高学博,善作诗文。自六岁出外游学。大兴元年戊寅(公元318年),中诏州县秀才,复试经策,公举秀才。进京就试,上第。妻父御史中丞熊远,奏公行义高,拜太子舍子,为乘舆箴称旨。避王敦乱,隐象牙冈西源,结茅于上,养真修性,凡吐哺出纳,飞腾点化,祈祷药医,无不精晓。每遇大旱,祈雨即应,救病即愈,兄弟三人,活民万计。去后,乡人思恩,立像祀之于丹陵观。
唐朝元和戊子年(公元808年),江西观察使韦丹,见丰城厚田课绍继修铿庙于塘头时,录实上奏,奉圣旨恩封广济惠泽英毅王,第九号九神。唐朝时期后裔孙罗让,任江西观察使,捐俸修饬本祠。元和中年(约公元808年),世传瑞河口塘头庙,有一木乘三螺,浮甚至其地,乡人神之以为罗铿三位复显神通,立祠塑像于其地。相传钟离嘉梦中语人曰:欲得罗氏复故土,除非日月并行,在后梁朝时期的开平二年戊辰(公元908年),周本因督袁吉兵攻洪都,次及象牙,潭本闻铿神预知福应,跪祷铿祠,本梦云:兵移象潭,以除象贼,洪归淮南,以兴南塘,后悉符所梦,公祈祷,用玉帝亲机之书,庙食西山六七祠。相传甥,另罕王,母舅胡詹大王,与吴王同显,凡御灾捍患,其术出自胡詹罕王。凡风雨雷部,其术出自钟离祖师,行虽类虚无,其功实广大。宋朝丁塘进士丁铸,着一木三螺辞:崇宁已酉科赐进士出身丁爽着塘头庙记;开成五年,魏征承相五世孙右拾遗起居舍人魏谟着传。葬西源,同兄处,坐北向南。南唐开宝间,裔孙罗颖,宁淳熙间,抚州崇仁高柏裔孙罗点,但立石墓道。
配熊氏,亭山熊御史中丞熊远公女。唐朝元和戊子年(约公元808年),奉旨敕封劝善夫人。葬同宗氏墓所,南向。
生子二:均章、尹章。
长女:适新昊冯川告;次女适上谌谌德明,原文通公婆旌阳高弟胡詹大王之姑,生一女,归为罕王之母。唐朝元和戊子(约公元808年),奉恩敕封胡氏并罕王之母,皆为劝善夫人。初胡氏、宗氏、许氏、罗氏、熊氏,俱有像于塘头庙等二重,故今西山各处乡祠称曰:罗铿三位中大夫逊义大德灵官,并后宫五位劝善夫人。胡氏,葬胡詹碑石下,罗氏女,葬游仙乡潭源。唐封十五神,诰载敕命,唐朝大中十三年(约公元859年)正月奉诏云云,详诰敕中。


    16世. 均章,讳绥(散骑常待郎),铿公长子。东晋大兴庚辰年(公元320年)闰四月十八日辰时生。幼名含,同湖广耒阳县宗人含之名,遂改名绥。苑宁为豫章太守时,公徙讲学,即今丰城罗山也,常师太原孙盛之门,人称公为子路。时筑书室于上岸山南,室前一湖。尝曰:兴吾祖在丰城者,同一鸢飞鱼跃处,后人名其湖曰罗湖。复结卢于圆湖,讲学其处一名罗池湖,其初遇一异人,授以《遁甲兵书》、《都天遁书》,公于二皆精通。今遁甲书中所载罗先生者,即公也。康帝建元甲辰(约公元344年)举秀才,除郎中,转尚书郎,拜散骑常待郎。大元癸未年(约公元383年),陈伐燕三策,选兵以趋洛间,分兵以断归路,遗轻骑以绝粮饷,谢玄用其策,同领兵趋洛,因乘胜长驱,身中六流矢,遂卒。长子企生,扶丧归,葬肖像以祀之。后谢玄奏功,奉恩敕封扬州罗湖岱王。后何无忌,讨卢循,闻岱王忠勇,请恩立祠,奉恩申敕,有司要祠像,加封上岸里五十户。唐朝元和戊戌(公元818年),官经略招讨使,朝散大夫,持节督邕州诸军,守邕州刺史兼御史中丞,文皇帝元孙李位着传,公祠堂左上岸山南。葬上岸山南,即今公祠堂后毛家林,至今有神名罗湖岱王,即公也。有水名罗湖着,亦本祠本墓之祭湖也。
配胡氏,西山双岭胡尚书少广公女,讳龙,太子左卫,谥庄侯,胡藩公之姑氏,世传胡宰臣妹,即今华林胡氏之先也。按胡氏以节义闻,时桓元知企生忠晋,豫令人遣胡母以羔裘,遂受之以释疑。桓元企杀生,即焚之。至唐郡人来撰焚羔裘说以义之。元和丁酉年,翰林学士同平章塥太原王涯着传。卒葬双岭,即今新建县桃花乡三十一都云溪寺南西源,系石岐万君贤葬母,假曰:龙妈妈生基者,即龙母墓所是也。
生子二:企生、遵生。

 

    17世.企生字宗伯,均章长子。东晋兴宁癸亥四月十二日寅时生。为人忠厚,多才多艺,初以母命,师袁崧。崧授以图书音律体,悟甚速,崧尝谓门人曰:罗子刚不激,柔不靡,真吾畏友岱王教以《遁甲兵书》并《都天遁书》。公三复,对父说曰:天镜地镜人镜有用之书也!其馀出天门,入地户,秘局藏形,履符禁敌,皆纪语也!岱王奇之,命举秀才,补临海令。与民兴水利,均赋役。公文名益达,迁秘书监著作局著作佐郎,掌三阁图书,权国子祭酒,修三国志救济不,因直言国政,忏导子及殷仲堪,镇江陵,出为公曹。表兄胡藩劝曰:“殷侯倒戈授人,宜见机而去。”公曰:“余去殷侯是去天王藩镇,吾所以不去者,将望兴复,以彰国耳!”藩哀之而去。遂迁为武陵太守。未之郡,桓元攻仲堪,堪委以长史事,公辞谢不已,又表为咨议参军。公见仲堪多疑少诀,谓弟曰:“殷侯仁而无断,事必无成。”及败,文武无送者,惟公从之,路经家门,其弟遵生曰:“家有老母,欲将何之?”公曰:“今日奉养惟有一死耳!弟奉养不失子道,吾愿足矣,夫复何恨!”或劝其从桓公,公曰:“始焉蒙晋之恩,不能全君臣之义,继焉蒙殷国士之遇,而又不能殄丑类何面目以求生乎?”玄闻之大怒,遂获其兄弟,玄曰:“尔将何言?从吾释耳!”公曰:“乞一弟,以养老母,余遂死无怨!”遗诗三律,载《世徵集》。玄释遵生。生于彼处假设葬地时,即背母携孤儿,束兄骸潜居原祖涂埠。安帝隆安已亥年卒,寿三十七。宋太始间,豫章太守胡藩奉太祖玺书,申敕有司令尹鲁攀表其宅于南池塘曰:“一门忠孝”立祠奉祀,尝以正月祀以中牢。唐朝裔孙请谥,太常谥曰“忠”。贞元江西提举东阳柳贯重新牌坊。元和七年间,翰林学士,行户部侍郎同平章事,赞皇李绛著传;开元丁卯,豫章太守曲江九龄撰墓碣,瓜州刺史比重守书并篆。南唐开宝间,枢密使门下侍郎陈乔论公死以志之。宋弄部侍郎邑人京堂诗云:鲁攀牌楼忠万年,盖言一门忠孝之坊也!”葬西冈,即今诏贤北乡四十七都。次子昌卢于墓次,高封其茔,故今名为罗墓。西冈铃曰:“五马并驰,走逆州塞水口鱼袋,居兑方先富后贵,世间少。”又曰:“罗氏有三墓,富贵有天府!”益言东墓及罗墓。唐开元中,有十三世孙仰山在罗墓西北城,置有祭田一百调,故今名为罗家田。配徐阍,北沥徐孺子世孙广公女,封夫人。副配孔氏,浙江会稽县孔仆射孔安国公女,封夫人。二妣痛夫死于非命,哀毁成疾,忌日致祭,深谷古礼,终身惟服素衣,元年十二月国子祭酒御史大夫岭南等使孔戳著传,但葬西山清蓝。次子昌植柏于墓次,故今名“柏林”。
生子二    昱      昌


    18世. 昌字邦卿,企生公次子。生晋大元甲午年五月初五日午时。初黄陵沥西岸长史邓义,与企生友厚同宦荆州。企别时,抚孤于义,义无子,只生一女,因招昌为婿。昌将父临难时三律刻于壁,每育辙流涕,尝泣曰:“父死非命,不共戴天,今皇皇未报罪实难逃。蒙叔抚养复全宗祀,恩德罔极。”遂于对面山立两祠,俱塑像于中,每岁春秋致祭,并荐以伸哀思。豫章太守王伦之闻之,令人遣牲  于祠,以祀企生遵生。有祭文联语云:“兄能尽忠而上以报国,弟能竭孝而下以报亲,故乡人因名企生祠曰上报庙名,遵生祠曰下报庙。后唐张九龄守洪州致祭于词;裔孙盛得云:后世子孙不知此义,遂至南北分祠,一本折为二本,并杂以土木邪神,与吾元祖共享深渎忠孝神灵。”故吾祖汝邦掩神像于祠后,南唐开宝中罗颖公建。卒刘宋大始丙午年,寿七十三,葬黄陵沥西岸竹山坳北。配邓氏,黄陂西岸邓长史邓义女,葬上邓埠蒿陂湾乌龙冈,南向,在陈家桥东。
子五   智慧    智亮   智达   智通    智强
 
    19世. 智通  字顺孙,昌公四子。生东晋义熙乙卯年。于刘宋元嘉时,居南昌县上巷。葬今新建道益山。宋朝藻山裔孙伯文附葬立石。配朱氏,丰城松湖朱道义女,葬新吴龙泉村。南唐罗坊裔孙仁节附葬立石。
子四   宇祖   怡祖   利祖    筠祖


    20世. 利祖  讳均阳,智通公三子。生于宋元嘉戊子年,读书好学,善文辞,晓音律,修德讲学。陈天嘉二年,豫章太过瘾击副县长率乡民祠之以酬其惠,即今由大江之西峰峨秀峰下罗坊祠是也。祠内有神像三位,即公与弟泰阳与兄中阳之像。唐大中十三年江西观察使韦丹请恩,追封中散大夫御灾捍患大德使,事详中散祠记并古今志。配孙氏,东冈墓齐王孙奋裔女,葬大富桶。
子一  景赐   景运;女一  适城南喻度德。


21世. 景赐 利祖长公子。生宋元徽乙卯年,葬安子庙下山。配萧氏,大洲萧启公女,葬夫墓。
 子一  万劝;女一  适河畔高坪徐启。


22世. 万劝 景赐公子。生南齐永泰戊寅年八月壬午时戌时。配雷氏,蜀溪雷珍公女,合葬西山金谷院。
 子二  元锦  元灿;女二  长适游溪胡季德  次适在城东湖吴智和。

23世. 元锦 万劝公长子。生南梁天监甲午年寅月。配陈氏,西昌白水友红公女,合葬西昌九都茶潭山。
 子一   世功


24世. 世功  元锦公子。生南梁大清戊辰年七月丁亥日。卒唐贞观乙未年,寿八十八。配熊氏,丰城县斗山熊子云公女,合葬虎山西界竹山,即今罗家山。
子一   志义


25世. 志义  世功公子。生南陈太建戊戌年二月二十四日辰时。徙居魏州贵乡。配丁氏,大洲丁子义公女,合葬西昌尽忠乡十都狮牯岭。
子二  尹伟   尹俊;女一适绩溪修文乡太守陈材公子杰


26世. 尹俊讳秀,志义公次子。生唐贞观壬辰年二月初八日辰时。以武补魏州都护军。配龚氏,新吴牛子岭龚纯公女,合葬西昌尽忠乡十都大居湾。
 子五    有德   有道   有泰   有光   有祥


27世. 有光  尹俊公三子。生唐神龙乙巳年九月初五日巳时。肃宗时补魏州护军中尉,遂居魏州以孙宏信恩赐魏博节度使,唐藩镇传详记,寿九十六。配胡氏,清河胡正公字秀女,封夫人。
子二    汉恩    汉惠     女一  适河南北山贞孝东里御里极璨。

28世. 汉惠  字龟,有光公子。幼名让,因重会稽宗人观察使名。遂改名龟。生唐大历戌十月初三日辰时。蒙众推为田税部中郎将,以子宏信,恩封节度使,详唐藩镇传。配李氏。
子二    宏信  宏再未详

29世. 宏信  字德孚,汉惠公

长子。生唐开成丙辰(公元836年)六月初六日辰时。初为裨将,迨广明庚子年,乐彦桢被杀,军中推赵文为总留后。彦桢之子乐从训求救于于朱全忠,众惧,遂将文杀之,又推公为主诏擢留后,迁节度使,封临清郡王,由平章封豫章郡公,转封北平王,事详唐藩镇传,世称魏州博天雄军。卒光化戊午(公元898年)八月初八日辰时,寿六十三。长子绍威于昭宗间荫袭授节度使,事朱全忠,封魏王,后为全忠所代取。配翟氏,高唐翟若初公女。
子三 绍德  绍功  绍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