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家谱馆 > 林姓网 > 林氏源流 林氏源流

林希谱序《林氏世系实录》而感

时间:2021-2-05 来源:家谱馆林姓展区

林希谱序《林氏世系实录》而感

福清林光仁

2015年6月,因福清林氏源流研究会搜集旧族谱的序言,意外地在霞楼西厝林家族保存的一本旧族谱中发现了二篇林希的《林氏世系实录》和林虙《林氏家谱序》。霞楼西厝林在清朝后期家族从福清海口镇迁徒到现在福清龙江街道霞楼村,此族谱续编于清乾隆乙末年(1775年),一直保存在霞楼西厝林家族一个老人家中,族内人不知道它的历史价值,有一时期差点被小孩撕掉作纸玩具。此谱序已由林野先生公布在他的博客上,供大家研究。

林希在《林氏世系实录》中载:“…其在长乐、福清曰处士遹。时唐亡为梁,变而至五代,……处士为其尉。既而避去不仕。生倜,倜生仲雅,赠殿中丞。,……年八十四终。生六子:高、向、乔、商、扄、尚。

高,其长,我皇祖府君也。府君字子羽,年十七去其家,……公娶黄氏,始封天长君。生先公讳槩,字端父。……屯田公槩母夫人病,侍不解衣者月余。六月十二日,舟次熟东,其夜殁,年三十八。夫人李氏封怀安君。一女,嫁太祝梅昌宗。八子。希、旦、邵、颜、旨、雄,二子早亡。

向、商、扃皆不仕。乔早卒。向子棐、商子开,嘉祐二年登进士。尚字李贤,,……年六十,卒于家。

希曰:余谱吾家不得尽详也。,……其难哉。”

曾巩为林希祖母林高夫人黄氏写的《天长县君黄氏墓志铭》中载“……其子(林概)遂以文学名天下。既而其子不克寿,屯田府君亦卒于官,诸孙皆幼,夫人已老矣”。

从上述句子中可以断定,林概应在公元1034年(林概中进士)至1057年(林希中进士)这23年之间逝世。再进一步从“……诸孙皆幼,……” 中推论,林概应殁于中进士后十多年,此时长子林希尚未成年,是比较准确的。

而林希在《林氏世系实录》文中:“庆历七年(1047年)春,迁太常博士,召试学士院,拜集贤校理,归省。会屯田公罢淮南县,遂迎以西,至符离,屯田公槩母夫人病,(林概)侍不解衣者月余。六月十二日,舟次熟东,其夜殁,年三十八。”

林概离世时间是庆历七年(1047年)六月十二日,时年三十八,殁于熟东。从《天长县君黄氏墓志铭》推论出的林概的卒殁年份与林希《林氏世系实录》记载的林概的卒殁年份相符,庆历七年上溯38年,可以确定林概生于宋大中祥符三年1010年(38虚岁)。

从《天长县君黄氏墓志铭》:“屯田府君亦卒于官”。林希:“余逮事皇祖,故得见其为人,而早去先公,至于遗言馀烈,所不得详矣”看出,林高应在林概之后二至五年离世,享年六十九。从林高逝年上溯69年,林高应出生在公元980年或后一至三年。

林旦之子林虙《林氏家谱序》中载:“元祐中,宗人自(林自)以太学生得官为学録,持其家谱来,拜伯父先人以从父之礼。视其谱,则有福清府君之名,乃知福清乃端州之孙平乐之季子也。”

“先人”,是后辈对逝去的上辈尊称,不可能称健在的长辈为“先人”。从林虙《林氏家谱序》中“拜伯父先人以从父之礼”字里行间去推敲,元祐年间林希应该是去世了。

“林遹”之名最早出自林希的《林氏世系实录》中,他的身份只是一个小小的“避去不仕”的县尉而已(唐县有赤、畿、望、紧、上、中、下七等,福清县上,是第五等)。林希《林氏世系实录》此篇序言应是林希1057年中进士之后至元祐年间(1086-1093)为自已家谱而写的,是藏于家、布于族而不诸于世。“希曰:余谱吾家不得尽详也……吁!其难哉”。他甚至不知道先祖林遹之上的世系,也不知道后来还会有一个出名的“林遹”,去张冠李戴赝造出一个仅是小小的五代“县尉林遹”当祖宗。

林虙《林氏家谱序》写于元祐八年(1093年),也比宋朝“林遹”中进士(1100年)的时间早几年,这之间还涉及到莆田的“林自”。宋朝有两个林自:“兴化府林自“以太学得官”时间是:元丰八年乙亥(1085)国学上舍两优释褐”,另一林自是闽清人,得官时间是绍兴二十一年辛未(1151)。

莆田林自的家谱应早已形成,林自才能“持其家谱来,拜伯父先人以从父之礼。”林虙 “视其谱”是在元祐年间(1086-1093),此时他未中进士(绍圣四年1097年进士)。即便林自的历史评价不佳,也决不可能捏造一个“林遹”来当自已的祖宗,去巴结已为“先人”的林希和未出仕途的林虙,更不可能未卜先知,后来还有一个日后会出名的“林遹”。

由此可见,此篇林希《林氏世系实录》是真实的,不是赝品。《林氏世系实录》中所列的世系是真实存在的,可以精确地和较为准确地推算出林概、林高生卒年,填补了方志上林高、林概生卒年的空白。并厘清了方志上对林开、林棐与林高、林概之间关系的误差。(见林野先生的博文《林希的谱序指正了方志的错误》)。不是如有些文章所说的,林希家族世系是林概的孙子辈按曾巩的“天长县君黄氏墓志铭”而罗列编排的。

林希序言中的先祖“林遹”是唐末五代时期的人物,应该和宋朝的“林遹”的七世祖林平所处的时代相差不远。元祐六年(1091年)林高之孙、林希之子林虚(虡)与高弟林向之孙、林棐之子林辨同榜进士,从林虚、林辨上溯九牧“林遹”为七世,从宋朝“林遹”上溯林平也七世。而宋朝 “林遹”及福清老乡“林仲堪”同榜中举时间为元符三年(1100),比五代“林遹”的七世孙中举还晚了9年。

林希后人没有必要为攀龙附凤宋朝的(福建路安抚司)安抚使 “林遹”,不管不顾五代与宋朝的年代差别,大逆不道地去伪造二篇以林希名义的《林氏世系实录》和以林虙名义的《林氏家谱序》,慎重其事地写进族谱。并且还要做“假”做到与当时藏于墓穴,千百年后才被人发现的《天长县君黄氏墓志铭》天衣无缝。所以,历史上是有不同时代的两个“林遹”,分别承嗣于两个林氏家族。

中央电视台“是真的吗?”栏目主持人黄西有一句结束语:“只管大胆胡说,不要小心求证。”这是一句戏说台词,引出观众的笑声而已,奉劝大家不要用在家族历史的研究上。在自然科学研究中,科学家是有“大胆设想,小心求证”的说法,不断地去探索自然科学中存在的未知。自然科学的未知是过去、现在和将来都会一直存在的,如在物理学中,1916年爱因斯坦基于广义相对论预言了“引力波”的存在,历时100年,2016年科学家已宣布测到;200多年前德国数学家哥德巴赫的的世界著名数学难题:“哥德巴赫猜想(1+1)”,即便200多年后的今天,全世界还只有陈景润能验算到(1+2),但它们是还可以继续“大胆设想,小心求证”地不断地验证。但家族史的“过去”是众多又唯一的,不可复制的。在族谱记载的家族史中,由于过去信息渠道不畅和一些人为的“大胆设想”的原因,已经造成部分谱序祖源记载的差错纷乱。应该像考古那样“重证据”来考证家族史,而不是大胆设想出来的。2000年11月9日“夏商周断代工程”正式公布了《夏商周年表》。商周分界(武王伐纣之年)定为前1046年,该说法只有中国大陆普遍采用,但仍存在很大争议。而北宋邵雍《皇极经世》的说法却仍为中国港澳台地区及海外汉学家普遍采用。这是研究自然科学和历史的不同之处。

如果用一个不准确的公式计算,去验证一道不准确的答案,得来的结果还是不准确,而且会更加混乱。这是我们家族史研究工作的慎重之处。

“正本清源”是研究姓氏家族史学者和爱好者的宗旨,研究姓氏史要本着“以史为据,小心求证,去伪存真”的原则来研究。

现行刑法中,从“疑罪从有”到“疑罪从无”,是社会文明进步的体现。我以为,除非有确凿证据证明此谱序有误错,并且“另有正确祖源”。祖源有疑问也应当“疑源从旧”,不能想像当然地而急于去否定人家的祖源,以避免出现“去伪却失真” 尴尬的场面。

福清有个笑话说一道士念经时忘词,看到大门前有一架丝瓜棚,急中生智地用含糊不清的语调念出顺口溜:“面瞧丝瓜棚,丝瓜绿坪坪。做场忘记词,做人真艰难。”当经文来糊弄东家,因此有句俗语形容有的道士法师:“瞒道友不过,骗施主有余。”

由于历代部分族谱编修者因攀龙附凤而移花接木,造成诸多名人的谱序鱼龙混杂,给祖源研究造成许多的困惑,真假难辨,够现在姓氏历史研究者折腾了。如果我们现在再不顾方志、墓志铭等记载,因哗众取宠而去标新立异“拉郞配”, 真的会构成“骗施主有余”的后果,引起缺乏历史知识的人们认知思维的再度混乱。以讹传讹,给当前寻根问祖热潮造成二次灾害,误导族亲及子孙后人。这种现像应当引起我们的反思。当然,这只是我个人的观点和风格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