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家谱馆 > 边姓网 > 边氏源流 边氏源流

边姓迁徙分布

时间:2021-1-31 来源:家谱馆边姓展区

唐末五代时,边姓人活动之重心开始向江南转移。北宋中期,边肃之子边调由于仕官的缘故,由应天府楚丘(今河南滑县)落籍于闽(今江苏苏州)。宋理宗景定元年(公元1260年)二月边实作序的《姑苏边氏源流谱》中详细说明了其源流:自边卬七世为宋官,于周赧王(姬延)二十九年(公元前286年)齐国泯王灭宋国,失去官位和邑地,从而隐居中黄(今陈留镇),又过了八世,出了个叫边凤的为汉朝的都成京兆尹,其孙子边札为了躲避绿林赤眉起义而移入浚仪(今开封)。边札的曾孙边韶,字孝先,陈留浚仪人。生卒年不详。桓帝时(公元147--167年)为临颍候,徵拜太中大夫,著作东观(编修国史)。随之升迁北地太守、入拜尚书令(对君主负责总揽一切政令的首脑),后为陈相。边韶以文学名世,其弟子数百,著作有诗、颂、碑、铭、书、策凡十五篇。相传,边韶一日昼寝,有弟子私嘲之曰:"边孝先,腹便便,懒读书,但欲眠。",边韶闻而自解曰:"边为姓,孝为字,腹便便,五经笥。思经事,寐与周公同梦,静与孔子同志。师而可嘲,出何典籍?"陈留边氏后裔引以为荣,以"経笥堂"或"腹笥堂"为宗族祠堂号。边韶墓今尚在,位于河南杞县东山岗。因其在河北任丘做过官,该地亦有其墓,可能是其后人建立的衣冠冢。

边韶之子边芹,鉴于党锢之祸又回到陈留以耕地隐退。边芹的从兄子边让,字文礼,少时能说善辩,文才盖世。后跟随大将军何进,被推荐为九江太守。由于不屈事于曹操而被杀。其著有《章华赋》(今尚存)。边让及家属被其杀害,边芹的孙子边涯正好在外,听到消息后遂逃命到楚邱(今河南滑县东北)。晋朝亡转为魏朝(南北朝时代),边涯之孙边五常见朝廷不再追究了才返回雍丘(今河南杞县)。从边五常以后有个叫边束页的为唐朝的监察御史。边束页的曾孙边丰为荆南道廉访史。边丰的三世孙边景佑因躲避黄巢之乱,又复归楚邱(河南滑县东北)。边景佑生边微,边微生边延肇,边延肇为汴梁(开封)边氏始祖。边延肇生二子:边忠恕、边忠告,长子边忠恕登后汉高祖刘知远乾佑(公元948年)高科,当了后周显德年间(公元954)的循史,获赠礼部侍郎。边忠恕之子边肃中进士获枢密直学士,其为宋景德年间(公元998-1004年)的名臣,在当时全国24个才能杰出者中居第一位,后蒙冤,在其子得势即上书讼屈平反后获赠兵部尚书。其在"澶渊之役"时被王命守邢州(今河北邢台)奇能壮举在国史中有专篇记载,今浙江诸暨同山边氏奉边肃远祖)。边肃生边调、边登二子,边调、边登在宋景的年间(公元1004-1007年)双双考中进士,得到朝赏,后死在福建转运使任上,被朝廷赠为开封府仪,同三司。边调生有五子:边瑀、边球、边珣、边珉、边琦,他们的住所分居于三处。边瑀获国子监博士(分管教学的官员),居毗陵(今常州);边珣为太子中舍(初升朝官,有出身人为太子中允,无出身人为太子中舍)、边珉为中散监薄(官名,为文散官,正五品上,为文官第十阶。),居姑苏(今苏州);边球、边琦为朝奉大夫(同中散大夫),居开封之所属的邑。以后由于中原离乱,谱牒再没有传承下来,只有居苏州、常州的有图系可考。续世后代有名望的是常州的边密、边察、边烈。姑州的边知章、边知白。边知白以节度使出使塞北,巧言离间金国转攻西南,遭宋军击败。其被皇帝特别赞赏,在其归来后的第二天,举行盛大的庆典活动。边知白死后被赠与少师(辅弼之官)。居姑苏的边珉生边静,赠承事郎。边静生边淳德,移居于崑。边淳德生边隆、边深、边瀛、边况、边济。边深早卒,边隆、边瀛文才高就,其学问和所作诗词、书法俱佳,名声远播;边延肇次子边忠告生边隆,唐进土,山西灵邱县令,后任江西吉安府任节度推官,为江西吉安府桂竹里边氏开基祖。

宋朝以前,边姓约有12万4千人,约占全国人口的0.17%,排在大姓姓氏100位以内。边姓分布最多的是陕西,约占全国边姓人口的42%。其次为河北、山东,这三省的边姓人口约占全国边姓的68%。其余的集中在河南、江西、江苏、浙江、湖北等地。

南宋至元,边姓在今南部省份的分布愈广,今湖南、四川、福建、广东等省均有边姓人入迁。西北方的内蒙亦有晋陕甘之边姓入迁。明初,山西边姓作为洪洞大槐树迁民姓氏之一,被分迁于河南、河北、山东、江苏、北京、天津等地;江西的边姓部分迁移于湖北、湖南等地。历明清两代,边姓逐渐散居于西南、东北和台湾等地。如今,边姓在全国分布较广,尤以江西最多,约占全国的一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