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家谱馆 > 哈姓网 > 哈氏源流 哈氏源流

哈氏始祖哈喇卜丁

时间:2021-2-02 来源:家谱馆哈姓展区
元后明时期,蒙古分裂为:鞑靼部,兀良哈部,瓦剌部.

  瓦剌部即后来的准噶尔、杜尔伯特、和硕特、土尔扈特四部。

  公元1368年-1456年,西域哈剌鲁人的哈拉部落,归属了瓦剌。

  “哈喇卜丁”的意为“哈拉部落”的“丁”。

  “丁”表示始祖是瓦剌的军事将领,哈拉部落的“首领”。

  公元10 - 15世纪,西域各族人,“凡名末有丁字者,皆摩诃末,穆罕默德信徒男子之美称”。

  “丁”音(Din)“迪尼”,按汉语发音可读或译为“丁”。

  “迪尼”为阿拉伯文“宗教的信仰”的意思。如:

  “安拉·迪尼”,(旧译为阿老丁),意为“真主的宗教”;

  “舍木颂·迪尼”,(旧译为赡思丁),意为“宗教的太阳”;

  “纳速刺·迪尼”,(旧译为纳速刺丁),意为“胜利的宗教”等。

  那时期回回人名末带丁的相当多,如职马禄丁、札刺儿丁等。

  这些人都是社会贤士,达官贵显,军事将领、学者专家、各界名流。

  始祖不是明代哈密的“哈剌灰人”,即瓦剌回回。

  公元1506-1521年,哈剌灰人才整体皈依了伊斯兰教,始祖于公元1457年定居中原以前已经是“摩诃末” 虔诚的穆斯林。

  始祖不是畏兀儿人,即现在的维吾尔人。

  畏兀儿人是回鹘人,也称回纥人,突厥铁勒部高车人,元、明时期居住在新疆的东部地区,信奉佛教,皈依伊斯兰教晚于哈剌灰人。

  明代正统14年(1449年)农历8月,明朝皇帝率领50万军队御驾亲征,在河北怀来“土木之役”中,被漠西蒙古瓦剌军队战败,明英宗朱祁镇被俘,史称“土木之变”。

  后经双方和谈,于第二年,景泰元年1450年农历8月,明英宗被释放,并派500骑,在严密的安全保卫下,护送回京师。

  史载护送队伍由瓦剌的70家首领负责,在明英宗周围派了20名壮勇,围他而行,不离左右,即使明王朝派遣的使臣杨善也不得靠近,一直护送到京师紫禁城的南宫,方入馆驿休息。

     护送队伍70家首领中,有23家首领定居中原,没有返回瓦剌,其中包括哈剌部落的首领哈剌兄弟,成为河间哈氏宗族的始祖。

  

  公元1450年 8月,始祖奉伯颜帖木儿之命,护送明英宗朱祁镇返回北京。

  公元1454年,瓦剌部首领也先被刺杀身亡,蒙古再度分裂。

  公元1456年,东迁的哈萨克人建立哈萨克汗国,占领了巴尔喀什湖地区,始祖无法再返回家乡。

  公元1452年,农历2月20日,也先部下哈喇卜丁、二弟哈喇卜达(一说是哈喇卜撒),由瓦剌入仕中原。

  公元1457年,明英宗朱祁镇复位后,御赐定居中原。

  明代景泰、天顺、成化年间,哈喇卜丁累升为都指挥使(从二品),隶南京锦衣卫,带俸。

  公元1469年,农历3月6日,哈喇卜丁老疾,子哈兴袭职,为指挥使,(正三品)带俸,按明代的卫所制度,指挥使是当时卫所的最高武官。

  哈兴出任河间卫指挥使后,将家由南京搬迁到河间,形成河间哈氏宗族。

  哈喇卜丁逝世的确切日期在明实录中没有查到,但是有如下记载:

  弘治三年(1490)十一月 乙未(17日),河间德州已有署都指挥,薛瑛等专官尔不必预。 (署:代理)                  

                                 (《明孝宗实录》卷045)

  上述记载说明公元1490年,农历11月17日,河间卫已有人代理,指挥使哈兴不在岗位。

  弘治四年(1491)十二月 丁卯(25日),鞑官都指挥病故者十四员,赐祭及棺木如例。                                  

                               (《明孝宗实录》卷058)

  按明朝惯例,武官需要都督以上职务者病故者赐祭。

  公元1491年,农历12月25日,明廷特批鞑官都指挥病故者赐祭。

  明孝宗实录卷058的记载,为哈喇卜丁赐祭提供了依据,同时也说明他是在

  这一时期病故的,祖上传说:明王朝赐田40多亩,以田养墓地。

  他的墓地在河间西郊,碑文记述:“西北沙漠山后人氏,信仰伊斯兰教”。

西北指元明时期的西域地区,沙漠指准噶尔盆地的“古尔班通古特沙漠”,山后指天山北麓、游牧于额尔齐斯河流域的阿勒泰、斋桑湖地区。

  公元1864年~1866年,迁徙到我国境内阿勒泰地区吉木乃县以南、萨吾尔山以北、额尔齐斯河流域游牧,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农十师第186团场。

  始祖入仕中原后,他的子孙成为中国回族的组成部分,而他的家乡和部落成为哈萨克民族的组成部分。

  “哈拉不丁”部落融入哈萨克,哈萨克人的氏族部落观念保留至今,部落制度已经取消近百年,但每个哈萨克人都能牢记自己的氏族部落,至少要记住七代祖先的名字,严禁本部落的人通婚,因此“哈拉不丁”部落的人还在。

  始祖是明代漠西蒙古瓦剌部,游牧于阿勒泰-斋桑湖,额尔齐斯河流域的哈剌部落人,明史文献中称:迤西人、金山人、金山鞑靼人、瓦剌人、蒙古人、山后人等。

  《清史稿》卷三百十一,列传九十八,哈攀龙传中写到:

  “哈攀龙,直隶河间人,其先出回部”。

  清代的回疆简介:元明为察哈台汗国和窝阔台汗国地,清代两地统一后,称其北部为回部、南部为准部,合称回疆。

  清代时所谓的“回疆”自古是多民族聚居区,包括很多民族的前身在内,如:回族、哈萨克族、乌孜别克族、柯尔克孜族、塔吉克族、塔塔尔族、汉族、蒙古族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