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家谱馆 > 郝姓网 > 郝氏源流 郝氏源流

中华郝氏“晒书堂”祖庭溯源

时间:2021-2-02 来源:家谱馆郝姓展区
中华郝氏“晒书堂”祖庭溯源

    木且有本,水且有源。况人乎!人为万物之灵。正本溯源,光耀祖宗是吾辈之天职。荀子曰:“祖先者类之本也,无先祖而吾身恶出,即有先祖而不知某为吾之先祖,而吾身仍为识其何所出。”郝姓于何时而起?史载商代第二十七代君王帝乙封其子子期于郝骨氏故地——山西太原郝乡(今太原郝庄一带),其子孙以封邑为氏,是中华郝氏的主流支派,为当代海内外郝氏所公认的郝氏发祥渊源,距今已有三千多年的历史。今太原、晋中地区尚有郝庄、郝村、郝家堡、郝家沟、郝家寨等众多郝氏村落及郝氏文化遗迹,山西全省郝姓人口达30余万,可见山西太原是中华郝氏的发祥祖庭。

       从先秦到汉魏,郝氏主要繁衍于今山西太原、晋中及陕西、山东、河北、河南一带,是一个典型的北方姓氏,并逐渐形成太原、京兆两大郡望。太原郡为秦庄襄王四年(公元前246年)置郡,治所晋阳,其辖郡相当于今山西五台山、管涔山以南、霍太山以北的太原、忻州、晋中地区。京兆郡为汉代首都长安“三辅之一”,其地在今西安至华县一带。

       从秦汉魏晋直到隋唐,郝氏名人多出自太原。如:秦上卿郝晏、其孙郝瑗为太原郡守,郝瑗子郝夔世居太原、西汉名士郝子廉,上谷太守郝贤,因从大将军抗击匈奴封众利侯、郝党封亭乡侯,三国时曹魏大将郝昭(太原阳曲人)封“杂号将军”。唐朝有中书令,一代名相人称“六翮相公”的郝杰(字处俊)。

       隋唐、宋元时期,郝氏族人已广布山东、四川、江苏、浙江等地。明、清时期,湖南、福建、东北等地也有郝氏族人散居。近代以来郝姓裔孙又漂洋出海,徒居新加坡、马来西亚等东南亚地区及欧美国家。

       中华郝氏家族的堂号主要有:“太原堂” 、“晒书堂”、“丰文堂”、“三余堂”等,其中“晒书堂”典出自东晋名士、南蛮参军郝隆“坦腹晒书”的故事。其后裔均以“晒书堂”或“晒腹堂”为其堂号,尊奉郝隆为中华郝氏主流支派“晒书堂”的堂主。

      “丰文堂”典故出自元代名士郝经。郝经为山西上党陵川人氏,博学多才,官至翰林侍读学士,一生著述颇丰,主要著有《续后汉书》等,这支郝氏后人遂以“丰文”二字为其堂号。

山西既是中华郝氏的发祥祖地,也是郝氏名人荟萃,英贤辈出的中心区域,郝氏的郡望堂号“太原堂”、“晒书堂”、“丰文堂”,均源出于山西郝氏,山西确是中华郝氏当之无愧的祖庭圣地,是中华郝氏的根之所在,脉之所维。“晒书堂”堂主郝隆祖籍何处?“晒书堂”后裔的祖庭何在?是我等子孙需理清的大事。

       据考证,明代嘉靖、万历、清代康熙、雍正、乾隆、光绪年间编修多种版本的《山西通志》,明永乐年间《太原府志》,乾隆二十一年修《崞县县志》,光绪壬午年续修《崞县县志》和乾隆年间续修的《崞县上社郝氏谱牒》均记载:晋代处士郝隆字佐治,世居崞县(今原平市)上社村,博学多才,无书不读,满腹经伦。七月七日,见富家曝晒衣物,乃出日中仰卧,人问其故,曰:“晒腹中书耳。”累世同居,望重乡里,诏复其家(免除各种赋税、徭役),为当地名门望族,人称“晒书堂”郝氏,也有的称之为“晒腹堂”郝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