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家谱馆 > 杜姓网 > 杜氏新闻 杜氏新闻

“我是诗人杜甫第四十八代孙”

时间:2021-2-01 来源:家谱馆杜姓展区

“我是诗人杜甫第四十八代孙”


   
  “我是子美公第四十八代孙。”6月22日上午,在大冶市保安镇竹林杜湾内,84岁的杜大铭一字一顿对记者说。
  旁边,十几名杜氏族人分坐左右,脸上尽是自豪的笑。
  记者追问:“杜甫?哪个村的?”
  老人耳朵虽有点背,但思维异常清晰。记者话音刚落,老人伸手翻开面前几本世代相传的“秘藏家谱”,用洪亮的声音答:“诗圣杜甫!唐代大诗人!”
  一句话,揭开了一段不为人知的历史。
  闲谈引出身世之谜

  今年3月底,巨片《黄石的孩子》在黄石举行首映式前夕,从北京、吉林、辽宁三地寻访影片主人公原型人物何克四个中国养子归来的记者,与湖北鸣伸律师事务所副主任杜博律师偶遇。
  闲谈中,了解到记者寻访何克的过程后,杜博若有所思地说:“我也听说一段历史,你能查查不?”迎着记者的目光,杜博接着介绍,大冶市保安镇竹林杜湾杜氏一族,均是唐代大诗人杜甫之直系后裔。这一点,该村从未向外界透露。
  杜甫逝世已经1296年,其后裔果真生活在黄石?如果是,是如何来到黄石的呢?
  记者决定实地探访。

  “秘藏家谱”悄现

  如杜博所说,大冶市保安镇的确居住着大量杜姓居民。然而,尽管一些居民在面对记者采访时均表示自己的身世与杜甫有关,但缺少文字记载。
  大家都在期待着关键证据的出现。
  6月21日下午,记者的手机铃声急促地响起。电话那头,在数月的寻访中一直陪同记者走村串户的保安镇党委副书记陈树忠兴奋地报告了一则令人欣喜的消息,在一套被秘藏近一个世纪的《杜氏宗谱》中,明确记载有保安杜姓居民的身世之谜。
  22日上午,记者赶到保安。

  珍藏《杜氏宗谱》的是该镇先锋村竹林杜湾一位名叫杜大铭的84岁老人,“破四旧”期间,老人将世代相传的宗谱藏在祖屋阁楼上,虽遭到禁锢和拷打,但始终没有屈服。除了部分遗失外,绝大部分宗谱保留至今。
  记者看到,这部成书于1914年的宗谱均为宣纸线装,从序言、名人传、家训家规到始迁祖世系图,详细记载了家族杜姓源始和迁徙至大冶的繁衍情况。
  其中,关于杜代第46代孙杜甫的生平及繁衍十分详细。
  谱中记载:杜甫为杜氏第46代孙,是闲公(杜闲)之子。其有二子,分别叫杜宗文、杜宗武。长子杜宗文生子名叫杜嗣绍,后裔位于福建绍武府;次子杜宗武生子名叫杜嗣业,在其后裔中,其中就有一支于元代末年从“江右南康府建昌县(今江西省永修县)梅溪迁湖北大冶果城(今大冶市刘仁八镇)”,后又大部分迁至保安镇居住。

  “家史”中的“诗圣”

  杜甫是中国文学史上的诗圣。他的一生,身经安史之乱,遁迹长安,漂泊西南,历劫幸存,最后却殁于旅途中,所以诗歌中也多悯时伤乱、忧国衷民之作。这一点,在保安《杜氏宗谱》上也有明确记载:公为人放旷好论天下大事,善于歌诗,伤时桡弱,情不忌君,人怜其忠,又善陈时事,律切精深,至千言不少……”
  同时,在这部杜氏家史中,还收录有李白代父亲为祖母卢太君撰写的墓志铭,内容多为繁体字,但字字饱含深情。
  紧随其后的是唐代文学家为杜甫撰写的墓志铭,“……苟以为能所不能,无可无不可,则诗人以来,未有如子美者。”
  这与历史又是一致的。
  据悉,杜甫是一位集大成者和承前启后的诗人,汉魏的浑朴古雅,六朝的藻丽纤秾、淡远韶秀杜甫无一不备。杜甫之后没有一个诗人不直接、间接学他的:韩愈跟着他将诗进一步散文化;而又造奇喻,押险韵,铺张描写,逞才使气,是“沉着痛快”的诗。元稹、白居易将杜甫写实的表现人生的态度理论化,导引了“新乐府”运动。
  也是元稹,在为杜甫写的墓志铭中,对杜甫的创作进行了全面的评价,并许以最高的地位。

  当地政府拟纳入规划

  目前,族谱记载中的杜甫后裔,约有3000人居住在大冶,分别分布于保安镇、还地桥镇、刘仁八镇。 
  其中,保安镇芦嘴杜湾、七房杜湾、新庄杜湾、竹林杜湾、榨铺杜湾共有1800多名杜甫后裔,占了一大半。
  历经千百年的更迭,这些朴实的杜氏后人依然禀承着“诗圣”的遗风。在竹林杜湾,纯朴的村民们端上热气腾腾的玉米棒,带着记者穿越浩瀚的历史,去领略其先辈的风采。这个只有30户人家的村庄,考上知名学府的孩子很多,74岁的村民杜海清拿出一张信纸,里面详细记有他们的工作单位,记者一数,竟有20多人,其中不少在我国各个领域中担任着重要职务。
  曾担任中国人民解放军二炮某工程指挥部副主任,并受到毛泽东主席亲切接见的北京大冶同乡友谊会副会长杜大福是竹林杜湾人,退休后,这位老人专门赋诗缅怀祖先杜甫:“少年忠君报国难,一生坎坷没商量。安史之乱漂泊史,动荡不宁流亡章。时时关心黎民热,刻刻忧虑国家荒。现实诗风堪称绝,诗史千秋留草堂。”
  同时,杜甫后裔们居住了近600年的各个村庄风景秀丽,而且都是长寿之村。对此,保安镇党委副书记陈树忠表示,该镇正在抓紧挖掘杜甫后裔在保安的历史文化,并拟将纳入该镇正在规划建设中的金竹谷景区中。

  更多谜团有待挖掘

  “诗圣”杜甫一生经历了唐朝由盛至衰的历史时期,其后裔分布到江西各地,而大冶杜姓居民正是从当时的江西省迁移而来。
  《杜氏宗谱》从某种角度佐证了在大冶市保安镇等地的 3000杜姓居民是杜甫后裔一说,但这是否代表着正确的答案呢?
  采访中,也有研究历史的人士指出,该套家谱为民国重修本,是否与历史一致,还应进一步考证为是。
  同时,记者从该族谱中还了解到,杜甫次子杜宗文之孙杜策去世后埋葬的地点为“葬州南建邑之黄荆山”,此黄荆山是否为黄石的黄荆山?谜底也有待揭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