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谱事记(五)
时间:2021-5-05 来源:家谱馆宾姓展区
修谱事记(五)
重庆荣昌宾氏本源小考
东安全州松波公系一甲甲五郎公递衍第二十二派孙泽欧20090103
2009年7月10日21:30:47,宾泽艺在世界宾氏宗亲会网页宾氏社区贴了一帖子,代重庆市荣昌县宾熠烽(414733886)求助,说宾熠烽爷爷有一部家谱,是毛笔抄写的手抄本。他想把他们这一支族的家谱资料完善,缺乏相关数据及相关迁徙左证,还怀疑其中有错误。宾熠烽父亲宾泽贵,与我同是泽字辈,现居重庆市荣昌县清流镇永兴寺村。他想了解的是:
1、此手抄本能否能找到以前家谱的母本或相关资料?
2、他所在的这支是不是松坡公系的?是否有相关左证?
3、从湖广迁徙四川的时候,最先是在四川什么地方落户?
宾熠烽并将手抄谱书的首页内容键入一并贴上来。
原先想请宾熠烽帮忙将原本谱书影印或照相扫描提供参考,没想到德林叔第二天告知,吾松坡公三修家谱时已经在掌握当初湖广填四川迁,移至重庆外围的松坡公一系后裔子孙线索,只是限于时间尚未能将中江、大竹、荣昌等族人访查落实。而且宾峰也将谱书照片档传过来,让我喜出望外,立刻可以开始着手比对研究。
宾峰传来24页照片,基本上是25页资料,首二张照片是三页类似谱首序言的资料,与宾熠烽帖子上的谱书首页内容基本上相同。第三张照片与最后一张照片应是谱书装订封面与封底,用的是一册漫画的外装,可能是当初担心被查抄所故意伪装的,显见这手抄谱书主人极为有心。据装订谱书最后一页署名是「泽和抄」,泽和应即是谱书主人,与熠烽父亲泽贵是亲兄弟。只是不知首二张照片三页类似谱首序言的资料是不是另外保存?还是已经在漫画外包装下与谱书其它书页装订一起,但观察其笔迹与泽和似乎并不相同,极有可能还是更早宾熠烽爷爷的祖辈留下来的。
先从宾熠烽提供的排班字辈,也就是原手抄谱首序言第三页说起。因为原先照片上缘稍有缺边,比对文字后相信内容应是:
「乙己四柱
后代班辈名
世代荣宗汝泽长,守诚怀恕定淳良。
贤才蔚迟敦天道,伦纪肇修着典章。
积善有余家笃庆,宏猷永显国生光。
三元五杰昭和会,宜尔万年一本昌。」
这与泽和在谱书最后面抄录的有些许差距,大约是音近讹误。
但是宾熠烽帖子提到:「不过当时前四辈为乙己四柱」,这就要好好探讨一番。由于谱首「乙己四柱」与「世代荣宗汝泽长」之间有注明「后代班辈名」,表示「世代荣宗汝泽长」才是开始后代班辈名,而谱末泽和手抄的是:
「敬名达良
太民尚正世代荣宗汝泽长
后代班辈名立
守成怀恕定醇良。…」等等。
表示:「世代荣宗汝泽长,守诚怀恕定淳良」之前的班辈应就是:「太民尚正世代荣宗汝泽长」。那么谱首「乙己四柱」这四字是怎么一回事呢?通常「四柱」以前指的是时日的记号,也就是用天干地支记载年月日时。谱首一开始就写明:
「祖迹湖广永洲(州)府东安县仁厚乡
地名鸭头冲樟树脚居住
康熙伍拾伍年丙申岁搬移四川」
康熙五十五年丙申(公元1716年),九年后雍正三年(公元1725年)是乙巳年,猜测当初重庆荣昌宾氏始迁祖,即宾熠烽的祖辈迁居后不久,因无谱书随身,除了记下历代老祖公妣的名讳,以备后代子孙思本溯源之外,就从己身第二代起或已知班辈之后起,自立班辈。这「乙己四柱」应该是乙『巳』四柱,也就是在乙巳年乙巳月乙巳日乙巳时,立下新的班辈的意思。
再来看谱首所抄录的老祖公世系:
「湖广启根发泒(派)故老祖公士章蒋氏
祖公全柯 王氏
寿二 邓氏
宾青 相氏
宾亮 秦氏
文朝 蒋氏
志虎 陈氏
德文 卿氏
仁俭李、郑、陈氏 仁杰 佐氏」
从这老祖公世系考妣名讳,以及「湖广永洲(州)府东安县仁厚乡地名鸭头冲樟树脚」这线索,比对三修家谱中卷首二0九页「各族新旧班辈衔接」一甲鸭头村大冲头部份(抄录原续修家谱):
「甲万友士宾全受文志德仁义太名尚正世应周盛自绵雍睦」
原现存松坡公系续修家谱所载:「吾族家乘创修于同治十三年」(公元1874年),而重庆荣昌一系宾熠烽先祖湖广填四川之时,却为康熙五十五年(公元1716年),早于松坡公系初修家谱之前158年,而在初修家谱之前,松坡公系已各分十甲,排班字辈亦各有规定,同治十三年初修家谱规定自其后改定新班二十八字,各户皆从十五代裁止十六代照依新班起自字。所以我这泽字辈,应该是与重庆荣昌这一系宾熠烽父亲的排班字辈恰巧相同。
再从三修家谱卷二第一六八页「一甲由全州文桥大田村移居东安横塘镇鸭头村世纪」(原续修家谱称为「一甲由全县升乡鸭头大田村移居东安县仁智乡鸭头村世纪」)、「一甲甲十六郎公递衍系图齿录」,第四派起「仕章」等,我们可以得到一些印证与新发现。
此宾熠烽重庆荣昌宾氏老祖公世系与「甲十六郎」系许多名讳不谋而合,宾熠烽族人与我松坡公甲十六郎系源出一脉果是千真万确,若从此发现延伸,可以印证修补一些谱书的异同。
手抄谱书称老祖公「士章」,续修三修递衍系图齿录第四派称「仕章」,续修三修各族新旧班辈衔接亦称「甲万友『士』宾全受文…」,所以极可能当时初修时笔误「士章」为「仕章」。配蒋氏无误,但修谱时查碑访墓确认尚又配王氏,这是手抄谱书可以补上的地方。老祖公士章之下,手抄谱书接祖公全柯、寿二,依续修三修谱书记载应为「受二」之误。
手抄谱书受二之下接宾青、宾亮;然续修三修第五派则为宾清、宾海、宾亮等诸公,宾清生二子第六派全柯、仲春,全柯生一子受二。此部份续修谱局虽亦未敢臆断,但孝容公注明据初修旧谱确认宾清、宾海、宾亮等为五派祖,依新旧班辈衔接世系亦应如此,故手抄谱书宾青、宾亮应是误植。不过有一点可以值得商榷细查,续修三修全柯配王之外,尚有继配左,下注:「生子二。受一出抚对门蒋姓,受二公未知何氏所生。」所谓「出抚」应是过继给他姓为嗣,一般多是过继给母亲一方,但是受一母亲若非左氏即为王氏,怎会是「对门蒋氏」?除非另一可能是过继给祖母一方的亲人。依手抄谱书士章配蒋氏下接全柯配王氏,则受一过继给祖母蒋氏亲人为嗣合情合理,所以士章与全柯中间是否确有宾清一派?况且手抄谱书宾青、宾亮,各配相氏与秦氏,与续修三修所记:宾清(清或是青之误)配杨生全柯,继配朱生一子仲春;宾亮配唐者完全不同,这些异同之处值得再详查。但是除非还有其它证据出现支持,目前自初修已来确认的派系世纪,自是尽可能维持原本昭穆较好,否则牵动太过复杂修谱工程浩大。
续修三修全柯之子受二生殁失考葬雷打壑鸡头岭,与手抄谱书同是配邓,下注生子三文秀、文朝、文广,若暂不论手抄谱书宾青、宾亮此二派,手抄谱书与续修三修一致,受二次子文朝配蒋两份谱书相同,惟续修三修下注:嗣子一,志虎系文秀三子,而文朝之子志虎下注:系文秀三子,生殁失考,葬老鸭头屋场对门石山田螺托眼形,与手抄谱书同是配陈,惟下注:生子三德玟、德瑞、德仲,手抄谱书德文显系德玟同音之误。
续修三修第十派德玟下注:生殁失考,葬懒塘山有碑;与手抄谱书同是配卿,但下注:生殁失考,生子三仁杰、仁俊过继德仲为嗣、仁俭。此派手抄谱书仁俭、仁杰均有抄录,续修三修德玟长子仁杰下注:生殁失考,葬虎皮山后背路边上一坟有碑,配左、继配蒋与手抄谱书配佐不同,应是左氏,且下注:生殁葬失考,生子二义详、义训。德玟次子仁俭下注:生殁葬失考,配陈、继配李与手抄谱书配李、郑、陈等氏次序略有不同,且在配陈下注:生殁葬失考,生子二义读、义宦。这里有一点值得注意,手抄谱书同列一栏先上书仁俭再下书仁杰,有违长幼次序,必有原因,但是手抄谱书的老祖公世系只到此为止,究竟是那位先公自「湖广永洲(州)府东安县仁厚乡地名鸭头冲樟树脚」搬移到四川的呢?
在续修三修上记载:德玟长子仁杰查考出葬地有碑为证,其长子义祥生顺治三年殁失考葬新塘坝有碑,次子义训亦查出葬蒋家后脉山有碑,显见仁杰一家未曾移居出祖地,而德玟第三子仁俭生殁葬均失考,仁俭生二子义读、义宦亦是生殁葬均失考,义读记载配蒋,义宦配妣却失考,而且义读、义宦之后即无记载,从这些蛛丝马迹数据可以判断:仁俭一家在初修旧谱时无论如何查碑访墓都已无考,表示极可能早已经离开东安158年,虽有片纸只字却难以详察下落,显然是因为当时仁杰、仁俭都已经娶妻生子,身为第三子的仁俭更都已经娶媳,如果祖上田产单薄家中丁口增加生活恐难以为继,一大家子唯有设法另谋生路,旧时长子继承家业为先,身为第三子的仁俭往外发展才是生路,加上手抄谱书的老祖公世系写到最后,先列第三子仁俭再列长子仁杰,我们可以据以合理假设:移居四川的始祖应就是仁俭公,他带着陈氏元配与其所出二子义读、义宦一起到四川天府之国,开辟新的一片天地。
当然,以上推论还有一个问题必须求证,若手抄谱书上「康熙伍拾伍年丙申岁搬移四川」(公元1716年),确是仁俭公入川的时间,他又携带已经娶媳的长子义读、次子义宦,则仁俭公年岁应在四十、五十之间,即相当于康熙初年出生(公元1666至1676年间),但是其大哥仁杰长子义祥「生顺治三年」(公元1646年),若大哥仁杰于二十至三十岁之间生长子义祥,显示仁杰应至少在公元1626至1616年间出生,这与仁俭公约当公元1666至1676年间出生,长子与第三子年岁相隔五十余岁,差距似乎过大并不合理,先前推论心有未安,还需要进一步求证。
重庆荣昌宾熠烽所保存的手抄谱书,谱首序言之后第一代是太鼎,妣周氏生二子民恭、民正。次子民正字和德与长子民恭字相同,应只有其一正确。民正妣陈氏生八子,其中第七子尚桂妣唐氏生七子。手抄谱书至此有一详细记载:尚桂雍正十三年十月十二日辰时生,殁年无考,立莫(墓)骑龙屋基后山领(岭)右,坚碑为记。尚桂妣唐氏乾隆四年己未岁五月初四日辰时生人,考(殁)年无考,立墓骑龙屋基居后山左,亦有墓碑。此「骑龙」应为当时地名,可能要请宾熠烽在重庆荣昌查一查,是不是现居的清流镇永兴寺村附近,日后要查碑访墓才好有个方向。更重要的是若此地名查出并非现居的清流镇永兴寺村附近,则有机会往回追溯仁俭公入川落脚的第一站是否就是重庆荣昌。
这里出现二个问题。如果续修三修记载无误,那么属于一甲甲十六郎公第十二派,仁俭公的长子义读、次子义宦在手抄谱书上怎么只字未提?而且手抄谱书末页泽和手抄的排班字辈,也是从「太」字辈起?义字辈漏失?这里的假设只能是:仁俭公入川必又历经几代迁徙,最后太鼎公才在重庆荣昌定居,而且仁、义二代家人生殁葬在迁徙过程中全都失考,后辈记载家谱只能追述到太鼎公。另一个问题是:「尚桂雍正十三年十月十二日辰时生」,时当公元1735年,若仁俭公相当于康熙初年即公元1666至1676年间出生,仁字辈历经义、太、民,一直到尚字辈,相隔四代年岁差距60至70之间甚为合理,似又可以佐证仁俭公为入川始祖的可能。
清初湖广填川是清廷政策,以1993年出版的南充县志记载为例:「明末清初,战争频繁,兵燹灾祸,川民遭劫,百里之内,杳无人居。康熙三十三年(1694年)始徙民填川,入县插业定居,…」县志查访县境内各大户家谱资料,先抄录二则迁移案例资料:
「杨姓祖籍今湖南省靖县,康熙三十三年(1694年)奉诏填川,插业于岳池线顾县场,随后分支入南充境定居。」
「赵姓于康熙四十二年(1703年)由湖广启程,次年春在重庆府走马岗见春耕在迩,就地请耕一载,翌年二月至本县内芦溪场小童沟插业定居。」
由以上二例可以发现:不但湖广入川可能因各种因素,历经川境数地才得定居,甚至还有可能一家数代分支散叶,于川境内各地定居落户。
手抄谱书其后单举尚桂所生七子之第五子正举:「正举生于乾隆四十三年戊戌岁十二月十六日,亡于同治九年庚年(午)岁七月初二日寅时。立墓雷打石后山向」这「雷打石」地名自然也需要请宾熠烽查一查,与原祖考受二在祖地所葬地名「雷打壑」有无关系?值得注意的是正举公乾隆四十三年生(1778年),同治九年殁(1870年),能够享寿92岁。不要说是在当时,医药发达的现代也并不容易,据我查考许多地方县志的经验,一般县官多会上报朝廷赐颁寿匾嘉奖,若能找到荣昌县清代同光之间县志应有记载才是。
正举妣王氏,生三子世明、世栋、世梁。随后手抄谱书记载世馥妣祝氏生一子;世与妣王氏生二子代干、代根(?)。这世馥、世与和正举公关系未明,手抄谱书似乎遗漏,会不会是正举公另一先妣所出?按手抄谱书体例来看,必是父子关系,或只是另一先妣名讳生殁葬失考,否则不会赘述详书正举公在前。
按续修三修家谱一甲鸭头村大冲头「新旧班辈衔接」,「世」字辈后应接「应周盛自绵雍睦」,或许始迁祖只记忆到世字辈传下后世子孙,或当迁徙入川之时,排班只编到世字辈,所以手抄谱书谱首序言作者,极可能就在世字辈即将有下一代的时候,在乙巳四柱年月日时,排定后代班辈:「世代荣宗汝泽长,…」等等。这「乙巳年」按前后世系推断,亦有可能就是乾隆五十年(1785年)。
手抄谱书续记载代干妣王氏,生一子荣田;荣田妣许氏生三子宗奎、宗谦、宗华;荣田第三子宗华公妣祝氏,生三子汝权、汝高、汝洲,并另外加注:宗华生于腊月十四日巳时生;宗华妣祝氏生于八月廿一日辰时,六一年亡于(?)。宗华公次子汝洲公,生于癸酉年八月廿二日巳时,雷打石生长,「癸酉年」依世系推算应该是民国二十二年(1933年)。汝洲公妣唐氏庚午年九月廿日丑时,系在仁义区邱家石坝子生长人,生二子泽和、泽贵;二女泽友、泽琴。「庚午年」推算应该是民国十九年(1930年),唐氏比汝洲公还要年长三岁。
汝洲公长子泽和生于壬寅年九月初十日未时,系在雷打石生长人。泽和是这谱书手抄作者,「壬寅年」应是公元1962年。汝洲公次子泽贵生于丁未年腊月廿二日辰时,系在雷打石生长人。泽贵是宾熠烽父亲,「丁未年」应是公元1967年。如果一甲鸭头村大冲头至「世」字辈,转重庆荣昌太鼎公世系中间衔接不断,到泽字辈是为第二十二派。我是1960年出生,虽说属于一甲山口铺系,但是以一甲甲五郎公系排班字辈:「甲汝丙辛宾仲,以世朝廷时付宏,国正民安永孝忠,自泽,雍睦敦伦景福长,…」,起算第二十二派正好也是用泽字辈,泽字相同、辈分相当、年纪相仿,真是无巧不巧啊!想在世界宾氏宗亲会网页宾氏小区专家坐堂论坛里,宾泽艺会替宾熠烽发布帖子,必也是以为坛主宾泽欧同为泽字辈,必为同系支脉吧!
手抄谱书又记载:泽贵妣廖世珍生于己酉年三月初六日辰时,系在清流六村三组(?),地名吊楼子生长人氏,生二子长华、长淋。「己酉年」应是公元1969年。长华生于公元一九八八戊辰岁冬月十五日子时,吴家人民医院生长人氏,长淋生于公元一九八九己巳岁冬月初九日未时,系在店子湾生长人氏。宾熠烽制帖时属名加注:原名宾兵,长字悲(辈),但不知谱名原系长华或长淋?
另一支汝光公生一子泽贤,泽贤生四子二女,泽贤长子长金,长金娶妻林莲秀生一子田文山春;二女春红美阳、南方太阳。这些四字名甚为特别,我非常有兴趣,倒要请教宾熠烽,可否查查有何因缘典故?
泽和抄录结束署名此分手抄家谱之前,记载:
「公元一九八九年五月三十日立
以下(上?)四十九单人吉利」
这又是代表什么意思呢?
为求证一些假设与推测,想重庆荣昌太鼎公世系椒藩瓜衍,民正公与尚桂公二代各有八子与七子,若有其它同族支脉保留世系只字片语,对寻根问祖都会是很大帮助。日后可以再寻找重庆荣昌当地文史资料,甚至其它各户大姓家乘谱书纪录,虽说旧时族谱以记载男性为主,但是先妣姓氏总有入谱,过去交通并不便利,婚姻嫁娶总不出方圆数十里,宾氏族人女性出嫁他姓,若在某地他姓家谱中出现,即表示宾氏族人曾经当地安居落户,我们宾氏稀姓族人资料不足,借助其它左证文献,也应算是另辟一条途径。
以上种种匆促草就,是我在这元旦假期中抽空利用三天二夜赶出来的一些探讨与疑点,若有不妥之处,恳请宾熠烽一系的族兄弟,以及通谱谱局的各位族老指导。企盼宾熠烽与我联络,尚还有补充资料可以提供,让重庆荣昌一系族人可以更深入了解先祖松坡公的事迹。而太鼎公前后族人的迁移发展,可能也还要四川族人在重庆周边找找,若能有同支族人另一套手抄谱书问世相互比对,相信许多疑点就可迎刃而解了。
感谢宾峰提供的手抄家谱照片,德林叔的指示,劲松兄的慰问,还有恩信叔对我健康的关心。恩信叔亲身经历之谈勉我锻炼,小侄实心领受,必身体力行不负恩信叔中流砥柱之抬爱。所谓将有重任的气息无非是些俗务杂事,未能入流,算不上是正经事,反倒是寻根问祖家谱考究,一直是我的志业与兴趣,感觉族人的需要殷切盼望,成就感也更强,尤其是宾氏根源的发掘考证,千百年来无人能够豁然开朗,比起其它名利争逐,于我心情只是千山万水与屑尘粉末,毫不能等量齐观。既然十年来已经从各地搜罗满房间的零散数据、书册、杂志,计算机硬盘容量也从40G加到现在500G都不够,所缺只是要有时间能够整理出来与族人共享,所以只要一有机会触动,如此次我看到宾熠烽的帖子启发,宾峰的资料给足粮草,就会让我不眠不休的埋首钻研,不达目的放不下手。这就是为什么近年眼力大不如前的最主要因素。除吾宾氏寻根大业,其余均不足挂齿尔。
祝
新年愉快。
泽欧敬上 20090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