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 谱 事 记(二十五)
赴重庆綦江江津
宾祖焕 宾光泽
得知重庆的綦江、江津和四川仁寿有我们宾家人,十分高兴,根据恩信会长的要求,凡是发现有我们宾家人的地方都必须前往登记并编上通谱,于是我与光泽于2013年1月5号出发前往重庆的綦江县。
綦江县位于四川盆地与云贵高原东南结合部,东连万盛区,南接贵州的桐梓和习水,西临江津区,北靠巴南区,为“西南出海大通道”上的重要节点,素有“重庆南大门”、“西部齿轮城”、“中国农民版画之乡”之称。全县辖19个镇,314个村,50个居委会,2639个村民小组,幅员面积2182平方公里,人口95万,其中城镇人口29.2万。綦江属喀斯特地貌,地势南高北低,以山地、丘陵为主,平均海拔920米,最高海拔1814米,最低海拔188米,属中亚热带湿润气候区,立体气候明显。2011年10月,经国务院批准,重庆市调整部分行政区划,撤销万盛区和綦江县,设立綦江区。
境内新石器时代已有人类活动。秦、汉、晋至南朝为巴郡江州县地,西魏、北周为七门郡江阴县地,隋朝为渝州(后改巴郡)江津县地。唐武德二年(619年),分江津县地置南州,并置隆阳县,州、县治均在今古南镇。唐先天元年(712年),改隆阳名为南川(今綦江)。北宋皇佑五年(1053年),废南州为南川县。熙宁七年(1070年),熊本平木斗之乱,于铜佛坝(今赶水镇对岸)置南平军,南川属之。元朝至元二十二年(1285年),撤销南平军,改南川县为南平綦江长官司。元朝至正二十三年(1363年),明玉珍建大夏国,改南平綦江长官司为綦江县。民国时期,綦江先后为重庆蜀军府、重庆镇抚府、川东道、川军、黔军、川东边防军、川黔边防军、国民革命军第二十一军、四川省第三行政督查区所辖。1949年11月27日,綦江县解放。属川东行政区璧山专区(后改江津专区)。1958年11月,划归重庆市管辖。
事前我们联系上了宾宝,六号我们到了重庆,叫上我们2010年时就在一起采集家谱的宾芳友、宾芳禄,他们是重庆永川人,可以当当翻译,7号,从重庆出发,一个多小时到了綦江区,得到宾宝的指点,从綦江坐去往永新镇紫荆村的车子,宾宝说我们不需要到紫荆下车,到了林场再问塘湾,在那里下车就可以了,(宾宝在一个电力公司的工地开车,很难请假,所以就只能用电话指挥我们的行动,他是85年生人),12点40分上了从綦江出发往永新镇紫荆的车,到了塘湾是下午3点半了,塘湾并不象我们想象的是一个村,而是零星的发现了几户人家,宾宝叫我们找的宾世伦住在离路边约1里路的一个山坡上,叫岩壁,岩壁属于双合村,就世伦一家人,宾宝的家是在岩壁对面的一个山坡上,叫凉水井,属于保觉村,分属两个村,每个村就我们宾家人一家到两家人住,凉水井居住着宾宝父亲宾春树和春树的弟弟宾春华,还有一家是宾正清、宾正林兄弟,他们也住在凉水井这边,但相隔很远的,正清一家当天,也就是7号那天,因为我们登记完春树和春华这两家天就快黑了,因为路途不便,还要等到8号才能够过来到春华的家进行登记,綦江就三家人,分开成了五个家庭,一共是38人,分两天进行登记,世伦跟宾宝是同辈人,兄弟相称。綦江这边的人说,江津那边还有从綦江分过去的家人,离的不远,现在有车搭也就是40分钟的车程,8号,登记完宾正清、宾正林一家,吃过早饭,约9点半钟,从江津那边由宾发祥请来接我们过江津的车子到了凉水井,40分钟的车程,到了重庆市江津区嘉平镇紫荆村宾发祥的家,发祥家就在紫荆街上,街上住着不足百户人家,那是一个很老的小地方,旁边有紫荆山,高
根据我们掌握的资料,湖南宾氏六修通谱。民国九年版。卷三十八。绅 旸谷公房志吾公支志麒公递衍齿录 三 大梁堂载,庭相长子立岳条下记载,字乘五清雍正八年庚戌十月初四日吉时生,贸四川重庆府綦江县。我们分析,綦江一支是从湖南衡阳迁去的。除非能够找到他们的老墓碑。(清雍正八年,公元1678年至1735年间),江津发祥的父亲洪华是光绪27年(1901年)生于四川东道重庆府津县杜里四都六甲的洄龙嘴,是在迁移到重庆綦江后再迁移到江津所生。
綦江,在重庆算是一个比较富裕的地方,但由于自然条件的限制,綦江后发达了,那里的农民,特别是山区的农民还生活得比较艰苦,他们所使用的生活用具还是原始状态下的用具。如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