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家谱馆 > 宾姓网 > 宾氏新闻 宾氏新闻

修 谱 事 记 (二十五)

时间:2021-5-05 来源:家谱馆宾姓展区
 

修 谱 事 记(二十五)

赴重庆綦江江津  

宾祖焕  宾光泽

得知重庆的綦江、江津和四川仁寿有我们宾家人,十分高兴,根据恩信会长的要求,凡是发现有我们宾家人的地方都必须前往登记并编上通谱,于是我与光泽于2013年1月5号出发前往重庆的綦江县。

綦江县位于四川盆地与云贵高原东南结合部,东连万盛区,南接贵州的桐梓和习水,西临江津区,北靠巴南区,为“西南出海大通道”上的重要节点,素有“重庆南大门”、“西部齿轮城”、“中国农民版画之乡”之称。全县辖19个镇,314个村,50个居委会,2639个村民小组,幅员面积2182平方公里,人口95万,其中城镇人口29.2万。綦江属喀斯特地貌,地势南高北低,以山地、丘陵为主,平均海拔920米,最高海拔1814米,最低海拔188米,属中亚热带湿润气候区,立体气候明显。2011年10月,经国务院批准,重庆市调整部分行政区划,撤销万盛区和綦江县,设立綦江区。

境内新石器时代已有人类活动。秦、汉、晋至南朝为巴郡江州县地,西魏、北周为七门郡江阴县地,隋朝为渝州(后改巴郡)江津县地。唐武德二年(619年),分江津县地置南州,并置隆阳县,州、县治均在今古南镇。唐先天元年(712年),改隆阳名为南川(今綦江)。北宋皇佑五年(1053年),废南州为南川县。熙宁七年(1070年),熊本平木斗之乱,于铜佛坝(今赶水镇对岸)置南平军,南川属之。元朝至元二十二年(1285年),撤销南平军,改南川县为南平綦江长官司。元朝至正二十三年(1363年),明玉珍建大夏国,改南平綦江长官司为綦江县。民国时期,綦江先后为重庆蜀军府、重庆镇抚府、川东道、川军、黔军、川东边防军、川黔边防军、国民革命军第二十一军、四川省第三行政督查区所辖。1949年11月27日,綦江县解放。属川东行政区璧山专区(后改江津专区)。1958年11月,划归重庆市管辖。
    事前我们联系上了宾宝,六号我们到了重庆,叫上我们2010年时就在一起采集家谱的宾芳友、宾芳禄,他们是重庆永川人,可以当当翻译,7号,从重庆出发,一个多小时到了綦江区,得到宾宝的指点,从綦江坐去往永新镇紫荆村的车子,宾宝说我们不需要到紫荆下车,到了林场再问塘湾,在那里下车就可以了,(宾宝在一个电力公司的工地开车,很难请假,所以就只能用电话指挥我们的行动,他是85年生人),12点40分上了从綦江出发往永新镇紫荆的车,到了塘湾是下午3点半了,塘湾并不象我们想象的是一个村,而是零星的发现了几户人家,宾宝叫我们找的宾世伦住在离路边约1里路的一个山坡上,叫岩壁,岩壁属于双合村,就世伦一家人,宾宝的家是在岩壁对面的一个山坡上,叫凉水井,属于保觉村,分属两个村,每个村就我们宾家人一家到两家人住,凉水井居住着宾宝父亲宾春树和春树的弟弟宾春华,还有一家是宾正清、宾正林兄弟,他们也住在凉水井这边,但相隔很远的,正清一家当天,也就是7号那天,因为我们登记完春树和春华这两家天就快黑了,因为路途不便,还要等到8号才能够过来到春华的家进行登记,綦江就三家人,分开成了五个家庭,一共是38人,分两天进行登记,世伦跟宾宝是同辈人,兄弟相称。綦江这边的人说,江津那边还有从綦江分过去的家人,离的不远,现在有车搭也就是40分钟的车程,8号,登记完宾正清、宾正林一家,吃过早饭,约9点半钟,从江津那边由宾发祥请来接我们过江津的车子到了凉水井,40分钟的车程,到了重庆市江津区嘉平镇紫荆村宾发祥的家,发祥家就在紫荆街上,街上住着不足百户人家,那是一个很老的小地方,旁边有紫荆山,高1200米,紫荆街就在紫荆山脚下,海拔881米(实测),有五条石板路蜿蜒向四边的村落延伸,我问了发祥,你知道这些石板路是什么时候修的吗?发祥说,我小时候就有了(发祥是52年生人)起码也有百年以上了,那是蜀道上常常见到的小道,石板铺就,陡峭的地方前头人的脚跟就踩到后面人的头上,那是过去的交通要道,现在修了车路。可以开微型车了,但它还是发挥着不可代替的作用。发祥这边根据家谱记载,发祥的父亲洪华是光绪27年(1901年)生于四川东道重庆府津县杜里四都六甲的洄龙嘴,津县就是现在的江津区,杜里就是现在的清平镇,四都就是现在的紫荆村,发祥的爷爷相银历任江津县团总,发祥的曾祖万容生卒失考,葬洄龙嘴,推算起来发祥从綦江搬过来起码也有180年了,江津这边我们登记上了30个人的资料。因为在綦江问到春树与春华,是从那里搬过来的,他们都说记不起了,有没有墓碑之类的记载,也说没有,其实他们都忘了,发祥告诉我们,在綦江是有老祖坟和墓碑的,我们说,我们问过春树与春华,都说没有,发祥当着我们的面打电话给春树,春树说是大约在1995年给陈姓人把坟山和墓碑都捣毁了,连个碎片都没有收集得到,在綦江我们听春树说,他们这里方圆五十里有王、李、黄、张、熊、严、邹、罗、陈、牟、廖、戴等12个姓氏聚居着,湖广填川时来的,到现在这十几个姓也就是有500个人左右,湖广填川大约在康熙年间,即1654-1722年之间,至今约300年光景,这里地广人稀,崇山峻岭,山地土壤薄脊,栽的树都长不大,人的生存条件不理想,处綦江、江津的边缘地带,蜀道难难于上青天,交通极为闭塞,所以至今还有我们宾家人住着茅草房,世伦一家就住在如图的茅草房里,生活用具还是那么的原始。寒门出贵子,白屋出公卿,世伦的儿子宾棋在2012年以优异成绩考取了重庆大学建工系,这是綦江、江津宾家人唯一的大学生。

根据我们掌握的资料,湖南宾氏六修通谱。民国九年版。卷三十八。绅  旸谷公房志吾公支志麒公递衍齿录   三  大梁堂载,庭相长子立岳条下记载,字乘五清雍正八年庚戌十月初四日吉时生,贸四川重庆府綦江县。我们分析,綦江一支是从湖南衡阳迁去的。除非能够找到他们的老墓碑。(清雍正八年,公元1678年至1735年间),江津发祥的父亲洪华是光绪27年(1901年)生于四川东道重庆府津县杜里四都六甲的洄龙嘴,是在迁移到重庆綦江后再迁移到江津所生。

綦江,在重庆算是一个比较富裕的地方,但由于自然条件的限制,綦江后发达了,那里的农民,特别是山区的农民还生活得比较艰苦,他们所使用的生活用具还是原始状态下的用具。如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