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新唐书·宰相世系表》
《新唐书·宰相世系表》之所成,正如岑仲勉先生在《元和姓纂四校记》中说:“《宰相世系表》本于《元和姓纂》,以唐人文集和一些氏族谱牒作补充材料,编集而成。”而新唐表中的辕涛涂上溯世系则是《新唐书·宰相世系表》作者的自创或抄于袁氏某一宗支家谱。
《新唐书·宰相世系表四下》有关袁姓说的全文:袁姓出自妫姓。陈胡公满生申公犀候,犀候生靖伯庚,庚生季子惛,惛生仲牛甫,甫生圣伯顺,顺生伯他父,他父生戴伯,戴伯生郑叔,郑叔生仲尔金父,金父生庄伯,庄伯生诸,字伯爰,孙宣仲涛涂,赐邑阳夏,以王父字为氏。
宣仲生选,选生声子突,突生惠子雅,雅生颇,奔郑。秦末,裔孙吿辟难于河、洛之间,少子政,以袁为氏。九世孙袁生生玄。孙干,封贵乡侯,复居陈郡阳夏。八世孙良,二子:昌、璋。
昌,成武令,生汉司徒安,字邵公。三子:赏、京、敞。京,蜀郡太守,二子:彭、汤。汤字仲河,太尉、安国康侯。三子:成、逢、隗。成,左中郎,生绍,绍中子熙,其后世居乐陵东光。煕裔孙令喜。
璋生司徒滂,字公熙。滂生涣,字曜卿,魏御史大夫。四子:侃、寓、奥、準。準字孝尼,晋给事中。生冲,字景玄,光禄勋。生耽,字彦道,历阳太守。耽生质,字道和,东阳太守。二子:湛、豹。豹字士蔚,丹阳尹。二子:洵、湛。洵,宋吴郡太守,谥曰贞。二子:顗、觊。顗字国章,宋雍州都督。二子:戬、昂。
河东袁氏本出陈郡。智弘相高宗。孙澣。
1. 《新唐书·宰相世系表》袁氏世系上的名字不可信
吕夏卿在照抄的基础上,臆造的功夫大有提高,他把林宝本《元和姓纂》中胡公满以下至涛涂所缺的十代人,全部给噫哙上了名字。其名为:陈胡公-申公犀侯-靖伯庚-季子惛-仲牛甫-圣伯顺-伯他父-戴伯-郑叔-仲尔金父-荘伯-诸字伯爱。这些名字中,一世陈胡公,二世申公犀侯和第十三世涛涂是有史册记录的,从靖伯庚到诸(字伯爱)十个名字则是名不见经传的,这是从别的资料中得来的?显然不是!要是有资料,其内容绝对不会只有十个名字,应当还有其他内容。而这些内容也会在当时的其他书中有所反映。
2. 将涛涂父亲位空着
第十三世,即辕涛涂的父亲位。《新唐书·宰相世系表》或某家谱作者将其空着或留着,这一点可证明他们是善意的。当时至少有两种考虑:其一空着,吕夏卿或某家谱作者可能不知有良公碑文,再是怕将来有可能查出涛涂的父亲是谁来(涛涂是名人)。其二留着,是吕夏卿或某家谱作者诚实的表现。反正考证不清楚,留着让袁氏后人去查吧。在这个意义上,袁氏族人应当感谢他们。首先他们为袁氏找了个立姓依据,随后他又给袁氏族人提了个醒(留着),辕涛涂不可能没有父亲,袁氏后人肯定会研考。若吕夏卿先生再用笔枝表现一个名字,现在的袁氏就会深信不疑,也就不存在研考了。
3. 《新唐书·宰相世系表》七误袁氏
(1)《新唐书·宰相世系表》完全脱离《元和姓纂》说,自创或从某一家谱中照抄了“靖伯庚-季子惛-仲牛甫-圣伯顺-伯他父-戴伯-郑叔-仲尔金父-庄伯-诸字伯爰-” 一系列名字,给袁氏帯来极大的混乱。
(2)以某一袁氏家谱之说,代替袁氏历史,乏史料佐证,误导袁氏。
(3)《新唐书·宰相世系表》设定涛涂是“以王父字为氏”与史实不符。其实涛涂并非是以王父字为氏的。《汉故国三老袁君碑》碑文云:“满为陈侯,至玄孙涛涂以字立姓曰袁。”这里只讲以“字”立姓曰袁,并未指明是以某地名的字,或是以父亲的字,还是以祖父的字立姓曰袁的。陈涛涂改氏可以理解成是以父字辕为新氏曰辕涛涂。
(4)将辕颇定在五世不合史实。涛涂至辕颇之间相距172年,只五代人,有四个代间隔。平均每个代间隔为172÷4=43代间隔年。这个数字不符合人类繁衍规律!辕颇应在第七世。
(5)将辕生定位在袁政下第九世不合史实。袁政在秦末(公元前210年)随父告避难,辕生在汉三年(公元前204年)时正为汉王出谋。袁政至辕生之间只相距几年,且辕生出生时早于袁政怎么可能成为袁政的九世孙呢?
若说辕生是涛涂下第九世孙也不对。辕涛涂前656年是陈国大夫,辕生在汉三年(公元前204年)时正为汉王出谋。两者相距452年,只九代人,有八个代间隔。平均每个代间隔为(656-204)÷8=452÷8=56.5代间隔年。这个数字是代间隔年常用系数的近2倍,不符合人类繁衍规律!辕生是涛涂下第九世孙不成立!
辕生出生接近年约为公元前266年,视为辕告长子应排在涛涂下第十六世。
(6)将璋硬说成是袁安祖父袁良所生是大错。属汝南支人袁安的祖父袁良出生接近年约为公元前15年,璋相应在公元15年左右生,而陈郡人袁滂出生接近年约为公元148年,两者相距130余年,璋如何生滂呢? “袁良生璋”是汝南汝阳支袁氏人,袁滂是陈郡扶乐支袁氏人。把两者硬拖到一起简直是风马牛不相及。
(7)“智弘相高宗”不是史实!智弘相武则天是真。
4. 不合陈氏取名规律
《新唐书·宰相世系表》里为袁氏所取的名字大都是三四个字,而《史记·陈杞世家》陈国的世系中则是以单字为主取名的。以单字取名是陈氏家族的取名规律。各个家族都有自己的起名规律,在一个家族中兄弟之间为下一代取名时,区别是不会很大的,而是很近似的。从起名的规律来看,这些新增加的名字不符合陈氏取名规律,是臆造的。
5.《新唐书·宰相世系表》不是欧阳修所作
《新唐书·宰相世系表》所列涛涂上溯世系与欧阳修《集古录》中《汉故国三老袁君碑》碑文中世系为什么不一样呢?原因有二:一是《新唐书》成书早,宋仁宗嘉祐五年(公元1060年)全书完成;《集古录》书成于宋嘉祐八年 (公元1063年)。《新唐书》成书后欧阳修才发现《汉故国三老袁君碑》碑文拓本。二是,陈尚君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