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家谱馆 > 艾姓网 > 艾氏新闻 艾氏新闻

暨墓碑落成庆典会上讲话

时间:2021-1-31 来源:家谱馆艾姓展区

名扬齐鲁 功昭百世

——在纪念先大司寇元徴公逝世三百四十周年

暨墓碑落成庆典会上讲话

艾铭利

各位领导、各位來宾、各位宗亲:

大家好!

首先,请允许我代表济阳艾氏陵园修缮理事会,对先祖元徵公陵墓在百日内落成的一期工程表示热烈祝贺!向鼎力支持修缮事宜的中共孙耿镇党委、镇人民政府表示由衷的感谢!向支持陵园修缮工程的银鹏建材公司刘春国董事长、刘春琦总经理、以及嘉祥石料厂的杜常印总经理表示真挚的感谢!向积极参与陵园修缮而慷慨募捐并全力支持工程建设的艾氏宗亲表示诚挚的感谢!

早在四百年前,荣膺忠义尚书、大司寇的元徴公就诞生在这片养育世代济阳儿女的深情故土上,他给我们作出了宝贵的人品示范,性行纯良、热爱桑梓、慎独修身、忠心报国,深为当代及后世敬仰;他为我们积累了丰富的文化遗产,博学的境界、精彩的诗文、深邃的哲理、齐家治国的理念,广为世代传颂;他给我们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为官清廉、爱民敬业、鞠躬尽瘁、政绩卓著,其优秀的思想道德,激励并深刻影响着后人。他的敬祖、重生、尽责、崇德、尚学、奋斗、敬业的家训精神,是毕生做人、处世、为官以及立德、立言、立功的具体表现。因此,他是我们终身效法的楷模,永远学习的榜样。

艾公元徴:字长人,号允治,生于明熹宗天启甲子岁(1624年)四月二十六日。公自幼天赋聪慧,师从名宿,满腹经纶,学富五车。清顺治乙酉(1645年)、丙戍(1646年)赴京殿试,联捷进士,继改翰林院庶吉士;顺治四年(1647年)授内翰弘文院检讨;顺治十年(1653年)迁左春坊左庶子、秘书院侍读,继历侍讲学士、秘书院学士;顺治十五年(1658年)至十八年(1661年),擢礼部右侍郎兼內阁学士(正二品);同年授国史院学士;康熙二年(1663年)授户部右侍郎,四年(1665年)转左侍郎,九年(1670年)调吏部左侍郎;十一年(1672年)任都察院左都御史,同年至十五年(1676年)任刑部尚书,诰授光禄大夫,擢刑部尚书加三級。卒于康熙丙辰年(1676年)古历7月4日,次年3月26日迎葬于御赐福茔之兆域(即今孙耿镇艾老庄)。享年53岁。

元徵公毕生为官清正,不避权贵,忠君爱民 ,怀念乡梓,拳拳之心可于遗诗中见诸一斑,时年天降滂沱,济水暴涨,公闻讯担忧洪水淹没田地,祸及桑梓,即于《闻济水涨有感》一诗尾联中写道:“为累冯夷休怒涨,安澜好感圣明忧。”以此深表忧虑之情。公一生勤勉,夙兴夜寐,尽心报国,鞠躬尽瘁,他的品行作风在遗诗中同样可以得到明证,其遗诗《旅里逢初度言怀》中颔联咏道:“棋局每缘忙里误,诗篇且付静中删。”由此可见,元徵公每因忙于家国大事而废寝忘食,鞠躬尽瘁。唯有如此,才会功被朝野,名扬齐鲁。于是后世有诗赞颂:忠义尚书出济阳,丰功卓绩辅朝纲。才智丹心思报国,胸怀百姓计安邦。品性纯良交口赞,鞠躬尽瘁作栋梁。英年早逝九州痛,千秋传誉永流芳。

元徵公不仅是艾氏家族的历史名人,同时也是故土孙耿镇的历史名人,更是济阳古邦、齐鲁大地的历史名人,乃至全国的历史名人。今天,我们在这里举行隆重的纪念仪式,既是尊重厚重的历史,铭记历史人物的丰功伟绩,也是藉此弘扬先人修身齐家、奋发进取、爱国爱民、为政清廉的高尚情操与优秀的传统美德。历史人物给我们留下的宝贵遗产,将激励着我们世世代代为了国家和民族的兴旺发达而不懈努力!

今年4月12日,习近平总书记曾就在京召开的文物工作会议作了重要批示,他强调文物承载灿烂,传承历史文化,维系民族精衶,是老祖宗留给我们的宝贵遗产,是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深厚滋养,保护文物“功在当代,利在千秋”。

4月14日习总书记又对文物保护工作提出“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加强管理”的16字工作方针。

同是在2月24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上,李克强总理就文物保护、管理和合理利用作了重要部署并强调,加强文物保护和合理利用,以之传承文化根脉,凝聚民族精神。文物是不可再生的资源,是国家文明的“金色名片”。因此加强文物保护管理和合理利用,对于传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提升国民的道德素养,增强民族的凝聚力具有重要意义。

习总书记和李总理作出的重要指示和论述,充分体现了共产党人所坚持的科学唯物史观,也体现了党和政府对中华灿烂历史和优秀传统文化的高度自信,同时为文物保护和合理利用指明了工作方向,注入了强劲的思想动力。一个国家的优秀文化遗产,代表着这个国家和民族的悠久历史与文化的“根”和“魂”。因此,保护并传承历史文化遗产,就是守护国家和民族过去的辉煌与有限的历史文化资源。其重要性不言而喻。

在此需要说明的是,艾氏先祖陵园修缮工作任务繁重,紧接着的第二期工程就是始迁祖子敬公茔墓的修复。接下來还有历史上广泛流传的“三十六贤才、二十四孝妇”等激励人心的历史事迹,我们要用“刻碑勒铭”的形式将其陈列在陵园中。同时还有陵园内原始墓碑、陪葬石器等流失物品的寻找收集,以及陵园修缮的配套工程,如路面整修、园林绿化等工作都期待着我们为之不计得失、不懈努力。我们计划在两年内使整个陵园修缮初具规模,力争第三年把陵园建造成一个设施完善、遐迩闻名并向社会热情开放的历史文化教育基地。这是一项光宗显族的事业,也是一项光荣而艰巨的工程,同时又是一项摆在我们艾氏家族毎个成员面前责无旁贷的任务!我们有责任担当,有义务付出,有信心完成。我们大家要高度重视,带头宣传,乐于奉献,协调配合,踏实工作,决不辜负先辈和社会对我们的期望和重托。勤勤恳恳为中华历史文化遗产的传承、保护和合理利用,贡献自己的力量!

最后恭祝各位领导、名位來宾、各位宗亲身体建康,家庭幸福。谢谢!

二0一六年古历八月十三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