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家谱馆 > 班姓网 > 班氏新闻 班氏新闻

情系贵州之二

时间:2021-2-01 来源:家谱馆班姓展区

经过一夜的舟车劳顿,我们于5月2日早7点45分顺利抵达贵阳火车站。  

贵阳正下着蒙蒙细雨,空气异常地清新,一踏上这片土地,就会有点头晕,咋的回事呢?醉氧了呗!  

刚走到出口,就看到欢迎我们到来的一条横幅,几位老爷子在那里焦灼地等待着,心里着实过意不去。第二届全国班氏山西聚会时,贵州去了六位老爷子,当下我立刻认出了由科,他双手环抱站在最前面,不停地用目光搜索着面前走过的每个人。  

我急忙上前打招呼,众人一阵惊喜,都有些慌乱,一时没看清人,就一个劲地握手,一股亲情的热流迅速在心里燃烧起来,这是“天下一班”的亲情所致,这是血浓于水的族脉所系。  

昨天贵州各地的众多本家已经开过一场会了,有急事处理的先行离去,但是为了欢迎我们的到来,大多数人都留下来,并派出代表来车站迎接。  

贵阳族谱主编洪彩,主任正忠亲自安排酒店,忠能、齐斌和培祥等人也随由科一起过来接我们去酒店。下榻处位于花溪区的一处僻静之所,山青水绿,颇为养眼,据说当年周总理也曾在此住过,如今国家重要领导人来贵州视察工作或休息疗养时,多半也会被招待住在此地。  

我们有幸到此,礼遇颇隆,先去房间放下行李,望向窗外,尽收眼底地便是那一派层岚叠嶂,满目葱翠,顿时心潮澎湃,胸中诗情涌动。  

贵州,得天独厚,风景甚佳,东湘西滇,南桂北川,放眼处尽是高山耸立,环山处遍寻城寨村落,真是气候宜人,风物喜俗!如此绝佳之地,总被人误解,就连宋朝敕书亦云“惟尔贵州,远在要荒”,当地人更是以“穷山恶水”戏谑,大抵原生地理,偏逢歹运,亦未可知?  

随后由科、洪彩、正忠陪同,忠能和齐斌开车,带着我和静一起穿梭在这神仙福地的林荫大道中,他们介绍这花溪大寨大多都是我们班姓后人,称其为班家寨,亦不为过。只见那路边灯柱上的广告彩旗尚且印刷着“班芙小镇”的字样,可见此言不虚!  

众人来到一处小店,到贵州怎能不尝尝当地的特色小吃,每人一碗牛肉粉,那可是正宗地道的贵阳花溪牛肉粉!爽劲香滑,汤底不油,顿时胃口大开,来了个底朝天,砸吧一下嘴,还是余香不绝。  

这一通好生折腾,他们一路介绍着,也谈到了贵州族谱的联络统计和编撰情况,我心下默默记着。在花溪大寨那边的党支部办公楼要开座谈会,我们不敢多做停留,马不停蹄地往会场赶去。  

很快,我们到达大寨党支部办公楼,在楼道的展示窗里看到支部成员名单和分工介绍,基本都是本家族成员担任。办公楼很朴素,简单的三层旧楼房,连铁门都锈迹斑斑,党委工作班子廉洁奉公的形象,可见一斑。  

会议室在三楼的一间房里,陈设简陋,没有“歪风邪气”可入,众多本家分散坐立,热乎地聊着天,正面墙上横挂条幅“热烈欢迎班飞舞族人莅临指导”,一面由科从第三届全国班氏山西聚会带回的族旗贴在条幅下面。初见此状,分外亲切!当初由科老爷子说要写中华全国班氏联谊会副会长等内容,我说题目太过了,写名字即可,如今看来,老爷子深知我心啊!  

参加会议的有四五十人,代表来自贵州各地,有贵阳、花溪、孟关、蔡家关、马洞、惠水、百花湖、长顺、平坝、紫云、镇山、遵义等地方,大家一阵骚动,从每个人眼中都看见一份激动的心情在跳跃,本来就有些腼腆的我,此刻更加紧张,诸位在座的本家无不年长于我,高者已达耄耋之年。而我又被强按在正位之上,长者视我,我观长者,飞舞焉能淡定乎?由科做主持,将我介绍给大家,并通报昨日会议的情况,然后安排每人自我介绍,贵州的方言我基本是听不懂,不过说得慢些,还是能领会一二,也大概了解了一些情况。贵州山地居多,分散复杂,自古及今,联络不便,大山之中,鸡犬相闻,往来者稀。贵州多民族杂居,很多地区还保持着原生态的寨落风俗,外界信息知之甚少,在这样的情况下,要完成班姓传承下来的后裔情况统计,已是困难多多,由此可见,贵州的本家们所取得的联谱工作进展非常喜人,更深得我等敬佩,也是全国班氏联谱工作的先行者和实践者!  

今天会议之上,大家主要想听我发言,虽然坐了一夜火车,状态不佳,但是适逢此会,也是抖擞精神,给大家做一次短暂的即兴演讲。首先给大家介绍了一下全国班氏联谊工作和发展的情况,然后阐述班姓历史的由来和族谱的相关信息,并结合贵州的实际情况,做了具体的大概说明。现阶段我们全国的家族联谱工作有条不紊地进行着,但只能还是搜集整理,不能跨越也跨越不了这个过程,而且搜集的时间可能很长,每个班氏后人都应该要明白这一点,并时刻准备着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和热情。局部范围内已搞清支脉的可以联合,但是全国的联谱工作必须要谨慎慢行,急躁不得。我们不怕完不成联谱工作,就怕完成后存在一堆谬误,则上对不起祖宗,下误不起子孙。目前的主要工作,就是通过这个网络族群的平台,尽可能地联络各地的本家,然后搜集和整理我们各支脉族谱的相关文字、图片等文献资料,特别是老谱资料,尤其是要以前所未有的态度来重视和保护起来。我也在此向大家保证,我们会尽最大努力去筹建这样一个家族的资料档案馆,做好备案、整理和保护工作,并且推上家族的首要位置,传承下去,让后人都能看到我们家族的所有历史和各项资料,此事任重道远,作为班氏后人,当仁不让,我们一起团结努力,为家族的远大目标而奋斗不息!  

会议在彼此的畅谈中结束,互相握手言别,有急事的先走了,还留有二三十人,中午在大寨那边的班家大院聚餐。有名兴武者,本班姓,后改王姓,如今让孙子辈认祖归宗重回班姓,很是热情,且送我一本个人诗集。又名培祥者,亦以书馈赠,甚为感激,一并致谢。同由科、正忠等人商量,时间紧张,就不在贵阳停留,下午直接去紫云,于是我们返回宾馆拿走行李,再次致歉!正忠和宾馆方面打招呼,又得经理那边谅解,没有在宾馆留宿,叨扰之情,实在抱歉!  

我们一行人来到班家大院,一所民房,内里雅俗共赏,厅堂布置倒也考究,家乡族情,浓浓四溢。据说这里是贵州本家相聚的大本营,每次都在此地相聚,农家朴实之风,实在是畅叙亲情联络感情的好地方。  

在书房中,一边品茶,一边诉说各自的情况,联谱叙谊,不亦乐乎!院主铺开桌案,摆过文房四宝,请我题诗留字,此番倒是欣喜异常。要题诗留字,有何难哉?只是我这字写出来就不大好看了,不过也是在咱老班家大院里,勿庸顾忌,好歹献丑一回了。  

提笔在手,思忖片刻,贵州好山好水好人物,加上此情此景,不由得心底波澜,诗情激荡, 于是乎笔走龙蛇,即兴写下一首七律,诗云:  

“贵阳只道花溪景,最美原生造化开。  

先祖何曾失定远?子孙重聚念兰台。  

当年我若冲天笑,逐尽风云未展才。  

不信黄河千古色,人间自有白头来!”  

众人欢喜,跃跃欲试,洪彩书法最佳,提笔书一横匾“花好月园”送我与静,再次感谢。只是众人不明所以,为何用“园”字,而不是“圆”?私下询问洪彩,方才得知其用意,花生长于园中,得日月精华,方能繁盛,老爷子不愧是贵阳族谱主编,常能出口成章,实在佩服。  

后来又从平坝过来几人,皆王姓,但祖上却是由班姓改为王姓,有谱为证。有铭汉者,询以族谱,当年洪武初定,有班氏从沐英安定西南有功,帝以“天无二日,人无二王”为由,指班姓有“二王”之嫌,故赐班姓为王姓,方有此一支王姓子孙流传。铭汉指此事是否可信?且族谱上有多处疑点,不知该从与不从,大为困惑!我观之则曰可信,此类事于史上多次发生,古时有避讳之说,皇族更甚,那宋太祖尚有“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鼾睡”,连亲弟亦以“光”避“匡”字讳,何况他家?再往前则有举族变更,春秋时晋僖侯名司徒,故废司徒官职,始皇名政,庶者皆不得用政字,汉文帝刘恒将“恒山县”改“常山县”,而唐宋之后,更加盛行,故有此一说,极为可信。再者族谱亦前人所编,其中错讹之处,在所难免,如《史记》、《汉书》皆有错讹,何况族谱?有错正常,无错才是欺人之语。所以我们看这些古籍之时,当实事求是以对之,批判地继承,择其善者而从之,择其不善者而改之,尽信书不如无书,亦不可凭空捏造,方是后学之正道!  

有镇山村民有作者,欲请我们去镇山,有绍礼老者欲请我们至百花湖,长者之邀,本不敢辞,实在行程安排不过来,又怎能个个如愿,只能日后有机会再行拜访,诸位隆情美意,在此一并谢过了!  

中午吃的农家饭菜,真是香甜可口,妙不可言!贵州以布依族苗族最多,这边的农家菜更是地道,那满桌的菜肴,比那些名菜大系好上十倍,实在不忍放下碗筷,只是小小肚皮如何承受得下,饭后还是满嘴生津留香。我从来就不是吃货,但是来到这里,也不怕有辱斯文了,就是吃货一个。  

午后大家都匆匆告别,此一盛会只好留待他年再聚,从老人们的眼中,我看到了他们的期愿,盼望着重聚,盼望着家族的团圆,盼望着全国班氏家族的盛会。于此,我们更加感觉任重道远,未来会怎样,我不能预料,我只知道今天我们没有努力去做好一些事情,是没有未来的,让我们带着梦想一起奋斗吧!  

我发现一个奇怪的现象,贵州的地理气候非常得养人,人人精爽,个个生气,年长四五十岁的人,如同二三十岁的小伙,让人匪夷所思,这大概就是“长生不老”的真义了!  

下午我们一行七人开车离开贵阳,忠能负责开车,齐斌已经在电话联系张罗着明天去格凸河野餐。洪彩和正忠一路给我们介绍,每经过一个地方,他们都如数家珍地指出哪一片是班姓聚居地,都是修谱的功劳。由科一直玩手机,后来的一路大家都发现他总是低头玩手机,看不出来吧?由科老爷子还是个手机控!  

正忠把我们领到青岩古镇,他家就在那里。青岩曾是黔中战略要地,往来川、湘、滇、桂之通衢,亦是商贾通商的必经之地,如此集军事和经济于一体的要塞,地位自是不同凡响。作为古驿道,这里古城墙至今仍保存完好,整个古镇都用石头砌成,路面用青石板铺成,古意浓厚,幽静温馨,明清时树立节孝寿坊,修建状元府文昌阁等,东西南北四城门,人来人往络绎不绝。许多影视剧都曾在此拍摄,穿过其中的石巷,这里曾是电影《寻枪》的取景地,猛地打开记忆,当年我和静在同一所大学的操场上看露天电影《寻枪》,只是当时我们不在一起,如今置身影片中的实景地,我们却牵手一起走过,岁月啊,它总是冥冥中自有安排!  

这青岩古镇还有一个独特的地方,和我们班姓大有渊源。  

明时设官,布依族班鳞贵任土司,有水西彝族安邦颜率军围贵阳,相持一载,后明军解围,鳞贵率兵助战有功,领三品衔。鳞贵率众筑城,名青岩城。后其子应寿袭父职,明亡归顺清廷,任原职。顺治十七年,应寿改土城为石城,增建定广门,号新城。后人复再修,方为今日之青岩古镇。  

正忠说起班鳞贵及应寿等后人的事迹,总是滔滔不绝,而他自己和这里的班姓人家基本上都是班鳞贵的后人,走过古镇,去往正忠的家里,路过街上一家牛肉粉店,上面竟是“古镇班正忠红烧牛肉粉汤鲜味美第一家”,原来是他自家开的店,只是我们要去紫云,不然可要光顾一下吃个饱。  

天色将晚,我们七人开车在高速上一路飞奔往紫云赶去,大家都有点累了,不一会就都睡着,只有忠能和齐斌在尽心尽力地开车,谢谢两位的驾驶,给大家一路的好梦。  

达到紫云已经很晚,由科将我们安顿在松山宾馆,洪彩和正忠也在这里住下,由科回家,忠能和齐斌开车回羊场,一宿无话。  

第二天大家都起得很早,也许是有些兴奋和激动而睡不着,我起早到外面打印资料,回头看松山宾馆的时候,才发现原来这里是原县政府大院所在地。我们去小店吃早餐,还是牛肉粉,不过是紫云的。还有一位老爷子叫班大恒,来自落河,也赶来和我们一道,去游览格凸河。  

紫云苗族布依族自治县,东与黔南的长顺、罗甸相邻,南接黔西南之望谟,西通镇宁,乃安顺、黔南、黔西南交界之处,有着丰富的旅游资源尚待开发,许多的自然原生景观遍地皆是,尤以格凸河为首,目前也只开发了一部分。

我们一行十多人去往格凸河,忠能叫上其弟忠海,开了两辆车,齐斌带着女儿班婷,还有他孙子,齐斌年过五十,然我看其相貌不过三十多岁,居然孙子在抱,真是福泽深厚!  

格凸河集山水溶洞林石为一体,融雄奇险峻幽古于一身,绝美的喀斯特地貌,神奇的最炫民族风。由于尚未开发完毕,未能深入,只游览了大穿洞,观看“蜘蛛人”的徒手攀岩,实为一绝。我们见过很多攀岩者,或于室内搭景,或于野外攀爬,都带上各种保险以防万一,而这里的攀岩完全不带任何保险单用双手攀爬在几十米高的绝壁上,不时做出旋转跳跃式的惊险动作,可谓真正的“蜘蛛人”,不是一般人能做到的,他们都有着几十年的功力,这里被冠以国家攀岩胜地,经常举办各类攀岩比赛。大穿洞上有燕子洞,成百上千的燕子常在洞口翻飞,非常壮观。乘着快艇在水面行驶,两岸青山绿树穿梭,美景一个赛过一个,有个神秘的悬棺洞,石壁崖上内藏数口悬棺,那是苗族以前留下的悬棺洞葬最真实的写照。据由科一路介绍,大穿洞那边还有盲谷、苗寨等地方,更为好看,只是这次不能尽数领略了。和我们同乘快艇的有其他地方的游客,有一个老者对我们班氏家族很感兴趣,和正忠聊起天,看到我们这些班氏家族的后人聚在一起很惊奇,他只知道班定远,所以跟我们打听,正忠把我叫过去,跟他讲解了许多班氏家族和当今全国的分布状况,以及我们家族的全国聚会活动,老人更是敬佩不已,众人都一起为我们班氏家族的努力而大喊加油。  

中午齐斌将我们带到格凸河旁边的苗族农家,在这里我们真正地吃到了最地道正宗的原始苗族农家饭。这里的生活很艰苦,孩子们上学都要自己徒步很远的水路和山路,对外面的世界了解太少,这对农家夫妇也非常之朴实。他们热情地做出可口的饭菜招待我们,让我们可以尽情地享受农家聚会之趣,我们还到处参观他们的苗族装饰、用具和风俗。饭后临走时,静要给他们夫妇二人拍张照片,男主人憨厚地答应了,女主人非常不好意思,推说自己不上像,连连推却,但经我们一再相请,她终于同意并回屋换了一件苗家的服饰,两人站在一起,中间都相隔一段距离,就这样我们才拍下了他们一张非常珍贵的照片,后来我将这张照片发送给班婷代为洗印送给他们,再次向两位朴素的苗家夫妇致谢。  

当下一路游玩,过河上岸,经栈道离开,开车回紫云县城的一路上,不时遇到班家村落,走一亭歇一亭,这些家族的同胞们都是那么地朴实简单和热情,留给我许多的感动。由科一个个招呼他们,不停地打电话联络,晚上要回到紫云开座谈会。  

晚上回到宾馆,陆陆续续地来了好些当地的本家,有相熟的,也有不认识的,见到毓建,后来的紫云分群群主,兴全在山西见过,还有位老者,来自农村,叫兴智,不大说话,见人便是点头含笑,写通讯录的时候发现他的字非常工整漂亮,由科说他虽是农民,但是非常支持修谱,个人带头捐款,非常敬佩。开会主题是欢迎我和贵阳族谱主编主任的到来和紫云的修谱事宜,由科珍重地介绍了我们,先是自己简要汇报了下紫云修谱联络的情况,接着便是正忠和洪彩二人阐述贵阳族谱的编撰以及和紫云之间如何联系到一起,最后我也向大家做了简要的汇报,介绍全国班姓聚会联谊和修谱的情况,并感谢贵州本家的热情相待。会前就发现很多人对族徽和族旗不是很了解,于是我便在会上给大家详细地介绍了下族徽族旗的设计。  

我们的族徽是根据我最先的思考样式,并同念东和大家一起在总群内讨论后,由河南郑州的宪伟本家设计的,最后由念东找厂家制作,才有了我们目前的这一款族徽的问世。大家可以看到,族徽首先是由内外同心圆组成,代表家族后人同心同德团结一致;圆环内配以斑斓虎纹,代表班姓得源于楚的由来;背景色衬以天蓝纯色面,代表海纳百川将全国本家聚集到一起的美好愿望;正上方是一副竹简上凸显一个小篆体的“班”字,我们知道班姓老祖宗有名第一人是班壹,原名懿,秦末汉初,生活于山西娄烦,以牧雄边,富甲一方,秦以前各国文字不一,有大篆、小篆,秦时统一小篆文字,汉初亦使用小篆体,后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后,慢慢兴起隶书,所以我们这个字体用得是小篆体,到东汉蔡伦才发明纸张,故之前所看书籍多用竹简,以象征班固《汉书》流传;中间是两只铜戈,此意有二,其一是枕戈待旦,二是化干戈为玉帛,以象征班超出使西域之功,功在二通西域,止戈之意,不忘备战;下方是“班”的大写拼音字母组成。族旗是以长两米宽一米的橘红色布旗,正中是族徽。有了族徽族旗,我们团结在一起的愿望更加强烈,为了加紧联系,扩大家族的影响力,希望有志之士不断加入,为我们家族的繁荣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我们也找到辽宁营口的允生本家设计出了四海班氏的网站,希望大家可以去关注我们家族自己的网站,积极参与到这个平台当中来。  

 会议结束后就在松山宾馆举行了晚宴,吃喝的场面大家都见识过,就不多说了,只是我们在一起互相聊天,谈到许多家族相关的事情。我将之前打印的两份资料留给了由科,兴朝见了也要拉着我们回家拷贝过去,继武和继英请我们去KTV唱歌,忠能和奇斌也一起过去。奇斌跟我说了他家的事,有长子彪,次女婷,幼子啸啸,长孙智博,白天带去格凸河游玩的小婴孩,奇斌希望这个小孙子日后能过上幸福的日子,可以走出大山,不用在穷山沟里受苦,所以他恳请我为其孙写诗一首,祝愿他的梦想能够实现。今日游览格凸河,亲身目睹苗家之景况,心中完全能够理解他们的心情和心愿,我静静地思索了一会,拿出纸笔,在KTV包厢的桌子上写了一首藏头诗《寄送奇斌孙彪子小智博诗一首》送与奇斌,诗云:  

“紫气起群山,云天藏碧水。智心存善仁,博远念祥瑞。”  

大家闹到很晚才回去休息,这两天实在太累了,根本都顾不着休息。  

第二天我们七人又一起出发去安顺,游览黄果树瀑布,门票180,真是太贵了!由科说20十年前才2元,翻了90倍。六十岁上老人半票,七十岁上免票,洪彩和正忠皆年过七旬,结果没带身份证,真是太可惜了。  

黄果树瀑布,位于安顺镇宁,因黄果树和白水河瀑布而得名,瀑布后绝壁上凹成一回廊洞,号称“水帘洞”,倒是十分壮丽。不过整个景区开发实在不到位,同列国家五A级旅游景区,比九寨沟相差甚远。几位老人实在没有太多气力游玩,我们便将行程缩短,其实看过大瀑布足矣。景区的厕所实在高级奢华,忠能说这里是“宾馆式的厕所,厕所式的住房”,看看周边人们的生活民居,形容得也是恰如其分。  

因为我们要赶车去云南,所以没有玩得太晚,急着开车回到安顺,在一个小饭馆饱餐了一顿,大家便把我们送到火车站,他们才回去。  

坐在火车站候车室里,虽然累得不想动,但我们的心始终不能平静下来,我忙掏出手机给贵州的每位本家发短信,感谢大家的热情招待,让我们在贵州度过了一个美好的假期,更享受到异地他乡家族的亲情暖流,使我们众生难忘。感动的心一直跳跃不停,正发着短信,发现静哭了,满眼的泪水,不舍四川,不舍贵州,一切的一切的感动都将铭记于心,无处不在,无时不有。  

让我们将感动进行到底,向着云南前进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