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姓郡望(海陵郡、济阳郡、汝南郡和齐郡)
时间:2021-3-13 来源:家谱馆查姓展区
查姓四个郡望
查姓的郡望据有关资料介绍有四个,即:海陵郡、济阳郡、汝南郡和齐郡。前两个郡望有历史证据可考,作为郡望的原由很清楚;而汝南郡和齐郡作为郡望原因不够明确,且有有可考之处。下面分别介绍:
海陵郡:东晋义熙七年(411)置海陵郡,治海陵县(今江苏泰州市)。其时辖地在今江苏泰州一带地区的海安、如皋、泰兴、泰县等地,隋文帝开皇元年废郡称县(南唐升元六年[937]升海陵县为泰州,泰州之名由此始)。海陵是东晋重臣(侍中,皇帝近臣、职权如宰相)查椿龄封爵(海陵子)之地。虽宋龙图阁待制查道(人称查宰相)致仕后迁住海陵,亦为当地望族,但作为查氏的郡望,应是对侍中查椿龄显赫门阀的标识。
济阳郡:汉朝查姓有两位先贤声名显赫于济阳:查何,字文杰,西汉武帝元鼎间以明经及第,任会稽守,旋任西河守,封济阳伯;查忠,字仲钊,东汉和帝元兴时以明经及第,授翰林院中书,擢尚书仆射,也封为济阳伯。古称济阳郡的有三处:东晋惠帝时将陈留郡的一部分划出来设置济阳郡,治济阳,其时辖地约在今河南省兰考县东北境、山东省东明县南境,北魏废;东晋明帝侨置(注)济阳郡,治毗陵郡武进县(今江苏常州市武进区西北)境内,梁天监中废;唐天宝元年置济阳郡,治卢县(今山东茌平县西南),辖境相当今山东平阴、阳谷、东阿、肥城、长清及茌平南部等地。作为查姓郡望的济阳郡,应是晋惠帝时所置的济阳郡(具体所指何处,有点異议,存疑待考),可以认为,这济阳郡与先祖查何、查忠所封“济阳伯”之地在地理上应是重合的。因为查何、查忠家族世袭其爵,门庭显赫百年不坠很正常;而且晋汉相续,时隔不远。
(注:侨置。东晋初年,北方人口大量南迁。为应付大量南下移民,东晋南朝政权利用侨寄的方法,设立了众多的侨州、侨郡和侨县,以安置北方南迁来的移民。ZF在流民聚居之地,按流民原籍之州、郡、县的名称设立临时性地方行政机构,进行登记和管理,并以流民中的大族担任刺史、太守和县令。侨州郡县原意本是寄寓,并无实土,侨州郡县的户籍亦只属于临时性质,著籍者可享受免除徭役的优待。由于侨州郡县数目繁多,所以在行政管理上造成诸多不便,统属十分混乱,行政区划亦十分混乱。当然,侨置一方面使南迁人口变为合法,另一方面也稳定了统治秩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