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家谱馆 > 张姓网 > 张氏郡望 张氏郡望

堂号郡望-婺源千年古镇甲道

时间:2021-3-13 来源:家谱馆张姓展区
古时由敦州(徽州)城经婺源西北至饶州、浮梁景德镇有条古道,因其中船槽岭至梅岭一段路况较好,被称之为甲级道路。据《星源甲道张氏宗谱》记载:唐广明元年(880),款县草墩张彻于此通道旁建村,并以“甲道”(俗称“甲路”)为村名,是为婺源张氏始祖。甲路村今为甲路乡人民政府驻地。甲路村坐落于距县城紫阳镇西北54公里处的六山南麓,约1400人。  

由于甲路村地处“徽饶通道”,所以村中古街道旧时兼作徽、饶两州的过境大路,南宋时,它已形成“上下街连五里遥”的景象。街两旁店铺林立,商旅辐揍。虽经数百载沧桑,如今古街仍保存下来1000多米青石板铺筑的路面。在下街的街面上,有口井,并栏圈由铁铸成,乡民称它为“义井”。  

距义井不远,是一个丁字街口。街口有过一座石牌坊,由地面上的痕迹依稀还能辨认出来,旁边胡乱堆着旗杆石和雕着莲花瓣的础柱。街口往北,直巷里残存五六座雕花青砖门头,它们曾是一幢房子的前后门,里面现在办有伞厂。  

从丁字街口蜿蜒向东是长街的中央地段,因为这里有一河汉横过,故造了一座单孔石拱桥。桥上有亭,砖柱,木椽青瓦结顶,内设有坐凳;亭中原还设有供奉南宋抗金名将岳飞牌位的神完,神完旁悬“武穆题诗存古迹,留侯进履仰遗风”木联。据《婺源县志》载,这就是宋岳武穆过此留题的“花桥”,又名“义方桥”。  

一条新辟的公路从村落北侧穿过,大致与古街平行,公路两侧已经迅速兴起了新的商业和服务业,楼宇光鲜,店堂敞亮,道路宽阔,古街自然会被荒废。现在古街上,虽然有重新开张的少数几家店铺,但多是在门槛里搭一张桌子,卖些针头线脑、油盐酱醋。过花桥,继续前行就是龙川书院。除了书院,甲路还建有文昌阁。由古街到新街,在贴近六山麓处有俗称“垂相府”的“马廷莺第”。甲路东至古邑治清华镇路上,有一座三开间的路亭,悬山顶,四面敞开,木构架简洁而明快。过去,在未有公路之前,姿源的乡村道路十分发达,纵使翻山越岭,路面也均以石板铺砌,与修路架桥一样,造路亭供行旅小憩也是善行义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