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东郡
河东郡:秦置河东郡,治所在安邑(今山西省夏县西北),辖晋西南地区。东晋移治蒲坂(今山西省永济蒲州镇,按即刘裕灭后秦时)。隋唐为蒲州河东郡。隋又分蒲坂置河东县为治所。明并河东县入蒲州。
(中国古代郡)
编辑 锁定
河东郡,秦置,治安邑,在今山西夏县北,晋移治蒲坂,在今山西省永济市东南,隋废,寻复置,即今永济县治,唐改蒲州,复改为河中府,东晋侨置南河东郡,南齐曰河东郡,隋废,故治在今湖北松滋县西。
中文名称
河东郡
外文名称
East County
行政区类别
郡
所属地区
汉朝
下辖地区
安邑、闻喜、猗氏等20县
政府驻地
安邑
目录
1. 1 管辖范围
2. 2 史料记载
管辖范围 编辑
据《后汉书•郡国志第十九•郡国一》记载,
河东郡 (2张)
河东郡领20县:安邑、闻喜、猗氏、大阳、河北、蒲坂、汾阴、皮氏、绛邑、临汾、襄陵、杨县、平阳、永安、北屈、蒲子、端氏、濩泽、东垣、解县。[1]
史料记载 编辑
河东郡,秦置。莽曰兆阳。有根仓、湿仓。户二十三万六千八百九十六,口九十六万二千九百一十二。县二十四:安邑,巫咸山在南,盐池在西南。魏绛自魏徙此,至惠王徙大梁。有铁官、盐官。莽曰河东。大阳,吴山在西,上有吴城,周武王封太伯后于此,是为虞公,为晋所灭。有天子庙。莽曰勤田。猗氏,解,蒲反,有尧山、首山祠。雷首山在南。故曰蒲,秦更名。莽曰蒲城。河北,《诗》魏国,晋献公灭之,以封大夫毕万,曾孙绛徙安邑也。左邑,莽曰兆亭。汾阴,介山在南。闻喜,故曲沃。晋武公自晋阳徙此。武帝元鼎六年行过,更名。濩泽,《禹贡》析城山在西南。端氏,临汾,垣,《禹贡》王屋山在东北,沇水所出,东南至武德入河,轶出荥阳北地中,又东至琅槐入海,过郡九,行千八百四十里。皮氏,耿乡,故耿国,晋献公灭之,以赐大夫赵夙。后十世献侯徙中牟。有铁官,莽曰延平。长修,平阳,韩武子玄孙贞子居此。有铁官。莽曰香平。襄陵。有班氏乡亭。莽曰干昌。彘,霍大山在东,冀州山,周厉王所奔。莽曰黄城。杨,莽曰有年亭。北屈,《禹贡》壶口山在东南。莽曰朕北。蒲子,绛,晋武公自曲沃徙此。有铁官。狐讘,骐。侯国。[2]
河东郡
(韩国庆尚南道下辖郡)
河东郡(韩国语:하동군):位于大韩民国庆尚南道(경상남도)的河东郡。西邻全罗南道(전라남도),其中西南界为蟾津江水面。南临海。面积675.53平方公里,2003年人口58,010人。下分邑12面。境内拥有智异山国家公园和闲丽海上国家公园。[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