芮氏宗亲清明赤壁祭祖抒怀
时间:2021-3-10 来源:家谱馆芮姓展区
芮虎
海外漂泊了许多年,回到家乡。在雨纷纷的清明时节,我从四川乘火车去湖北赤壁参加全国芮氏宗亲祭祖活动。
海外华人常常特别思念故土,感念祖先。也可以说,在海外生活得时间越长,思乡之情也愈切。
在海外,外人问起我的祖国,我会自豪地说,我是中国人。
回到成都,有人问我们芮姓来自何方?我也会自豪地说,来自古芮国。其实,这些都是一种与生俱来的民族意识和家族情怀的自然流露。
这种意识和情怀,从大处看,是中华民族凝聚力量的源泉;从小处看,则是一族一姓的自我认同,乃社会形态得以稳定的基础。
古人云,凡有志者皆应有“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宏愿。而“齐家”,大概就是指对一个家庭一个宗族的治理了。可见,家族是国家社会的基础。
过去常常喜欢唱张明敏的《我的中国心》,最喜欢唱其中的“遥远的东方有一条江”。当我和来自全国各地的宗亲在湖北赤壁欢聚一堂的时候,我也特别想唱这首歌。
东方,不再遥远。芮氏的祖先最远可追溯到夏朝。当黄帝在阪泉之战中胜出,建立了中国的第一个统一的王朝夏,他的第八世孙少康的父亲遭到政治对手的暗算,国家灭亡。少康从小含辛茹苦,励精图治,积蓄力量,打败了仇敌,光复了夏朝,他的一个儿子叫盈,在战争中功勋显著,被封国为芮,这是芮氏家族最早的源头,距今已有4000多年。
读屈原的《离骚》,里面有“帝高阳之苗裔兮”,表达了他作为高阳帝的子孙的骄傲。而这个高阳帝是黄帝的三世孙,而盈是皇帝的九世孙。这样看来,芮氏与屈原也是同宗。其实,中华民族被称为炎黄子孙,这说明了,在这个神州民族大家庭里,无论我们姓什么,都有一个血浓于水的共同源头。
芮氏以国号为姓,自有其特殊性。虽然,在史书里,关于芮国的记载不多。但是,前两年在陕西韩城梁代村出土的芮国国君墓,则以辉煌的金玉青铜的首饰器具、陪葬的木俑,恢宏的棺椁展示了这个古国的文明程度。
在全国瞩目的考古发现中,芮氏家族再次站在新闻聚焦点上。从去年以来,芮氏家族先后在江苏溧水、河南漯河召开了两次全国性的聚会。通过聚会,使不少宗亲知道了自己家族的来源。江南芮氏宗亲多数源于北宋末年的奉政公芮毓,毓公辅佐赵构来到江南,建立了南宋。而毓公的八个儿子以八卦为名:乾、坎、艮、震、巽、离、坤、兑,分居江南各地,就形成了芮氏江南八宗,绵延900年,其后人分布全国。
而这次赤壁清明聚会,更是聚集了来自全国各地150多名芮氏宗亲代表,最北的来自黑龙江,最南的来自海南岛,最偏僻的是来自贵州省兴仁县山区的代表。
小时候,父亲告诉我们,我们四川的芮姓来自湖北,今天,我终于回到了祖先生活过的地方。这块土地,仿佛梦中曾来过,是这样熟悉。田地阡陌,树木参差,农人驾驭着耕牛在耕种,妇女们头戴斗笠在山上摘茶。这是一幅和睦宁静的农耕图画。
来自四川绵阳的虎军说,这里好像我们的家乡。是哦,无论芮姓人走到哪里,祖先的勤劳勇敢,正直,智慧,忠诚,孝悌的美德都不会丢失。
当我们齐聚在赤壁车埠镇鸡公山村的芮氏宗祠前,面对红色的山门屋脊,洁白的铭文勒石,宗祠的横额题写着“敬祖睦族”的大字,大门两边的对联是“仕先祖必诚必敬,教后代日读日耕”。
在虔敬地祭拜祖先的仪式中,无不感到,这不仅仅是一次家庭团聚,同时也是对民族家族的历史回顾,无论我们的身份地位如何,都是芮氏子孙;无论我们所处的社会如何金钱化世俗化,我们都会保持一颗纯朴宁静的心情。
在这次宗亲聚会上,我们成立了中华芮氏宗亲总会,芮氏大同谱编辑委员会。各地代表将参与总会组织管理和宗谱编辑工作,让全国乃至海外的芮姓宗亲都知道自己的根在哪里,源自何方。
清明时节,我们回到遥远的东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