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家谱馆 > 庞姓网 > 庞氏郡望 庞氏郡望

庞氏郡南阳郡

时间:2021-3-10 来源:家谱馆庞姓展区
南阳郡是古代中国的一个行政区,设于秦昭王三十五年(公元前272年),为秦国夺取楚国之地而设,治所在宛县(今河南南阳市)。两汉之际,颖川的河南尹韩骞举族迁居南阳,成为南阳望族,使南阳成为韩姓的第二个郡望。南阳郡辖境在汉代相当于今河南熊耳山以南叶县内乡之间和湖北大洪山以北应山 郧县之间的大部分地区。隋开皇三年(583年)废,大业三年(607年)复置。唐初复废,天宝至德年间又曾改邓州为南阳郡。

古代郡级行政区  

编辑 秦置  

秦将白起攻楚占宛,于秦昭襄王35年(即公元前272年)设南阳郡(郡治今天河南南阳)。公元前221年秦朝统一中国,仍为南阳郡。当时的面积,除现今南阳市域外,还有河南省的鲁山、叶县、舞阳、栾川的一部分和湖北的随州市、枣阳市一带。

西汉置  

西汉时,南阳归荆州部,辖36县,如宛城(今南阳市卧龙区、宛城区)、杜衍(今南阳市西一带)、淯阳(今南阳市卧龙区英庄镇一带)、西鄂(今石桥镇西一带)、雉阳(南召县一带)、安众(今卧龙区青华镇杨官寺一带)、新野(今新野县)、棘阳(今新野县高庙一带)、朝阳(今新野县王庄乡一带)、穰(今邓州市东南一带)、涅阳(今邓州市北、镇平南一带)、冠军(今邓州市张村乡一带)、乐城(今邓州王良乡一带)、博望(今方城县博望镇一带)、堵阳(今方城县一带)、平氏(今桐柏境内)、复阳(今桐柏吴城一带)、山都(今邓州构林一带)、郦(今内乡赵店一带)、博山(今淅川县丹江水库区)、析(今西峡县城东一带)、丹水(今淅川荆紫关一带)、湖阳(今唐河湖阳一带)等。

东汉置  

东汉时,南阳郡仍属荆州部,南阳郡辖县和西汉大体相同,但去掉了杜衍、乐城、山都等县,合并于邻县。新置南乡、成都、襄乡三县,改博山为顺阳,改舂陵为章陵、陕西的山阳县划归南阳郡。郡治宛,领县37。

三国两晋南北朝  

三国时,南阳为魏国所有,隶属荆州。晋,南阳曾为南阳国,辖十四县,都宛。东晋,南北朝仍为南阳郡。

隋唐置  

隋开皇三年(583),废南阳郡为邓州。大业三年(607)复置南阳郡,领县八。范围大大缩小。唐初为邓州,玄宗天宝元年(742年)改邓州为南阳郡。肃宗乾元元年(758年)又改郡称州,此后不再设置。

南朝梁时期侨置郡  

编辑 南梁时天监十年(511)析武陵郡侨置南阳郡,以安置河南等地南下的流民。治建昌县(今湖南辰溪县西北),属卢州。隋开皇九年(589),废南阳郡置寿州。

今南阳市地域古国、古代郡县、已撤销县份类别 ▪ 名称      

  

  

  

诸侯国 ▪ 鄂国  ▪ 申国  ▪ 吕国  ▪ 谢国  

▪ 郦国  ▪ 蓼国  ▪ 缯国  ▪ 鄀国  

  

  

  

郡 ▪ 南阳郡  ▪ 弘农郡  ▪ 南乡郡  ▪ 顺阳郡  

▪ 淅阳郡  ▪ 荆州郡  ▪ 黄冈郡    

  

  

  

县 ▪ 默水县  ▪ 向城县  ▪ 上宛县  ▪ 安固县  

▪ 冠军县  ▪ 杜衍县  ▪ 上马县  ▪ 安众县  

▪ 朝阳县  ▪ 雉县  ▪ 复阳县  ▪ 临湍县  

▪ 郦县  ▪ 山都县  ▪ 上陌县  ▪ 博山县  

▪ 顺阳县  ▪ 丹水县  ▪ 槐里县  ▪ 临洮县  

▪ 西鄂县  ▪ 涅阳县  ▪ 棘阳县    

  

  

  

东汉行政区划司隶校尉部 ▪ 河南尹  ▪ 河内郡  ▪ 河东郡  ▪ 弘农郡  

▪ 京兆尹  ▪ 左冯翊  ▪ 右扶风  ▪ 新兴郡  

  

  

  

豫州刺史部 ▪ 颍川郡  ▪ 汝南郡  ▪ 梁国  ▪ 沛国  

▪ 陈国  ▪ 鲁国  ▪ 西平国  ▪ 谯郡  

  

  

  

冀州刺史部 ▪ 魏郡  ▪ 巨鹿郡  ▪ 常山国  ▪ 中山国  

▪ 安平国  ▪ 河间国  ▪ 清河国  ▪ 赵国  

▪ 勃海郡  ▪ 广川国  ▪ 广平国  ▪ 博陵郡  

  

  

  

兖州刺史部 ▪ 陈留郡  ▪ 东郡  ▪ 东平国  ▪ 任城国  

▪ 泰山郡  ▪ 山阳郡  ▪ 济阴郡  ▪ 济北国  

  

  

  

徐州刺史部 ▪ 东海郡  ▪ 琅邪国  ▪ 彭城国  ▪ 广陵郡  

▪ 下邳国  ▪ 利城郡  ▪ 城阳郡  ▪ 东莞郡  

▪ 东安郡  ▪ 东城郡    

  

  

  

青州刺史部 ▪ 济南郡  ▪ 平原郡  ▪ 乐安国  ▪ 北海国  

▪ 东莱郡  ▪ 齐国  ▪ 乐陵郡  ▪ 长广郡  

  

  

  

荆州刺史部 ▪ 南阳郡  ▪ 南郡  ▪ 江夏郡  ▪ 零陵郡  

▪ 桂阳郡  ▪ 武陵郡  ▪ 长沙国  ▪ 章陵郡  

▪ 南乡郡  ▪ 襄阳郡  ▪ 宜都郡  ▪ 新城郡  

▪ 汉昌郡  ▪ 临江郡  ▪ 西陵郡  ▪ 固陵郡  

  

  

  

扬州刺史部 ▪ 九江郡  ▪ 丹阳郡  ▪ 庐江郡  ▪ 会稽郡  

▪ 吴郡  ▪ 豫章郡  ▪ 新都郡  ▪ 临川郡  

▪ 鄱阳郡  ▪ 庐陵郡  ▪ 彭泽郡    

  

  

  

益州刺史部 ▪ 汉中郡  ▪ 巴郡  ▪ 广汉郡  ▪ 蜀郡  

▪ 犍为郡  ▪ 牂柯郡  ▪ 越巂郡  ▪ 益州郡  

▪ 永昌郡  ▪ 广汉属国  ▪ 蜀郡属国  ▪ 犍为属国  

▪ 巴东属国  ▪ 上庸郡  ▪ 房陵郡  ▪ 永宁郡  

▪ 固陵郡  ▪ 梓潼郡  ▪ 汶山郡  ▪ 江阳郡  

  

  

  

凉州刺史部 ▪ 陇西郡  ▪ 汉阳郡  ▪ 武都郡  ▪ 金城郡  

▪ 安定郡  ▪ 北地郡  ▪ 武威郡  ▪ 张掖郡  

▪ 酒泉郡  ▪ 敦煌郡  ▪ 张掖属国  ▪ 张掖居延属国  

▪ 安定属国  ▪ 南安郡  ▪ 新平郡  ▪ 永阳郡  

▪ 西平郡  ▪ 西郡    

  

  

  

并州刺史部 ▪ 太原郡  ▪ 上党郡  ▪ 上郡  ▪ 西河郡  

▪ 五原郡  ▪ 云中郡  ▪ 雁门郡  ▪ 定襄郡  

▪ 朔方郡  ▪ 新兴郡  ▪ 乐平郡    

  

  

  

幽州刺史部 ▪ 广阳郡  ▪ 涿郡  ▪ 代郡  ▪ 上谷郡  

▪ 渔阳郡  ▪ 右北平郡  ▪ 辽西郡  ▪ 辽东郡  

▪ 乐浪郡  ▪ 玄菟郡  ▪ 辽东属国    

  

  

  

交州刺史部 ▪ 南海郡  ▪ 苍梧郡  ▪ 合浦郡  ▪ 郁林郡  

▪ 交趾郡  ▪ 九真郡  ▪ 日南郡  ▪ 高凉郡  

  

  

  

雍州刺史部 ▪ 武威郡  ▪ 张掖郡  ▪ 酒泉郡  ▪ 敦煌郡  

▪ 西海郡  ▪ 西平郡  ▪ 西郡    

  

  

  

注释1. ▪ 后汉书      

  

  

  

注释2. ▪ 地望大致相同但名称不同的郡、国,以其最后使用的名称为准,并在( )中注明曾用名称。      

  

  

  

西汉行政区划国别:中国  朝代:西汉  都城:长安

行部 ▪ 郡      

  

  

  

司隶校尉部 ▪ 京兆尹  ▪ 左冯翊  ▪ 右扶风  ▪ 弘农郡  

▪ 河内郡  ▪ 河南郡  ▪ 河东郡    

  

  

  

豫州刺史部 ▪ 颍川郡      

  

  

  

兖州刺史部 ▪ 陈留郡  ▪ 山阳郡  ▪ 济阴郡  ▪ 泰山郡  

▪ 东郡  ▪ 城阳国  ▪ 淮阳国  ▪ 东平国  

  

  

  

徐州刺史部 ▪ 琅邪郡  ▪ 东海郡  ▪ 临淮郡  ▪ 泗水国  

▪ 广陵国  ▪ 楚国    

  

  

  

青州刺史部 ▪ 平原郡  ▪ 千乘郡  ▪ 济南郡  ▪ 北海郡  

▪ 东莱郡  ▪ 齐郡  ▪ 淄川国  ▪ 胶东国  

▪ 高密国      

  

  

  

凉州刺史部 ▪ 陇西郡  ▪ 武威郡  ▪ 酒泉郡  ▪ 张掖郡  

▪ 敦煌郡  ▪ 金城郡  ▪ 天水郡  ▪ 安定郡  

▪ 西海郡      

  

  

  

并州刺史部 ▪ 太原郡      

  

  

  

朔方刺史部 ▪ 朔方郡      

  

  

  

冀州刺史部 ▪ 魏郡  ▪ 巨鹿郡  ▪ 常山郡  ▪ 清河郡  

▪ 赵国  ▪ 广平国  ▪ 真定国  ▪ 中山国  

▪ 信都国  ▪ 河间国    

  

  

  

幽州刺史部 ▪ 渤海郡  ▪ 上谷郡  ▪ 渔阳郡  ▪ 辽西郡  

▪ 辽东郡  ▪ 玄菟郡  ▪ 乐浪郡  ▪ 涿郡  

▪ 代郡  ▪ 广阳国  ▪ 右北平郡  ▪ 沧海郡  

▪ 真番郡  ▪ 临屯郡    

  

  

  

扬州刺史部 ▪ 庐江郡  ▪ 九江郡  ▪ 会稽郡  ▪ 丹阳郡  

▪ 豫章郡  ▪ 六安国    

  

  

  

荆州刺史部 ▪ 南阳郡  ▪ 江夏郡  ▪ 桂阳郡  ▪ 武陵郡  

▪ 零陵郡  ▪ 南郡  ▪ 长沙国    

  

  

  

益州刺史部 ▪ 汉中郡  ▪ 广汉郡  ▪ 犍为郡  ▪ 武都郡  

▪ 越嶲郡  ▪ 益州郡  ▪ 牂牁郡  ▪ 巴郡  

▪ 蜀郡  ▪ 汶山郡  ▪ 沈黎郡    

  

  

  

交阯刺史部 ▪ 南海郡  ▪ 郁林郡  ▪ 苍梧郡  ▪ 交阯郡  

▪ 合浦郡  ▪ 九真郡  ▪ 日南郡  ▪ 珠崖郡  

▪ 儋耳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