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家谱馆 > 凌姓网 > 凌氏郡望 凌氏郡望

家族字辈探寻

时间:2021-2-21 来源:家谱馆凌姓展区

《家族字辈探寻》

字辈,名字中表示家族辈份的字,俗称派。字辈以分尊卑别长幼,是中国传承千年的重要取名形式,是古代宗族内一种特别的礼制,是宗族世祖世系中最具体的承载与表现。它一直延续到现代,有着深刻的文化内涵。由于各种原因,自五六十年代以后,世人对字辈谱变得陌生,这种现象在年轻一代更是明显。

最正式的字辈应该是起源于宋朝。当年宋太祖赵匡胤,为其后代规定了十三个字辈,同自己的匡字一共十四个字,构成一副对联“匡德惟从世令子,伯师希与孟由宜”。这是人们见到的最早的皇家正式字辈。一般情况下,字辈的形式、内容、涵义等都比较单一,内容讲的要么是修身、治国、平天下,要么就是后世子孙对祖宗前辈的尊敬、赞美与歌颂,要么就是祖宗前辈对后世子孙的鼓励、期望与祝福。所以其意不外乎是:修身齐家,治国安邦,金玉满堂,吉祥安康,祖隆子贵,兴旺发达。

字辈在具体运用时,每一辈人只用其中的一个字,表嵌于名字之中,所以又称为辈字。家谱记载自吉公起,已用辈字经统计是如下四十个字:

升宣元祖均尧隆天淮锦  承示益汉仲金玉汝希大

吾廷应世守文英才生能  国正天心顺官清民自安

在四川资阳天公堂,凌氏族群空前繁衍,子孙济济,“安”字辈下,已经又续添了二十个辈字。

自吉公起,凌氏是已经使用字辈的了,当然不是如后世字辈用的,诗词名句等系列辈字,而是经过有意识挑选的字,这些字里,蕴涵着前辈对子孙的期望。

一世祖吉公三兄弟,字辈排列是贵升允升和升,二世祖是宣德宣化,三世祖是仕元伯元,四世祖是祖六祖七,五世祖是均华均实均盛,均华公之四子用秀(秀峰秀峨秀嵩秀玉),同辈堂兄弟均盛公之子也用秀(秀壁),我支六世祖的大哥也是用秀,即秀英,兄弟用的是尧,秀英后又改成尧杰。因尧杰公先是用了秀英字很长的时间,导至有谱记秀英也有谱记尧杰,然我族谱只见秀英不见尧杰,天文公曾以为秀英系女子,在本次修谱时,才从到其他凌氏族谱得知,秀英原来就是尧杰,这个现象有可能是分房记谱时较早,那时秀英还没有改成尧杰之故。

自吉公算第二十世起,虔南凌氏用了新字辈:

道德文章邦家。

发育征宏远,传联厚泽长。登朝膺宰辅,佐国蔚贤良。

孝友延年贵,谦仁晋福祥。思前兴伟业,功绩显辉煌。

自吉公算第二十世起,平远祥公一族也又用了新字辈。

根据此推想之,当时吉公二十世前辈用的字辈是二十个字:

升宣元祖均  秀隆天淮锦  承示益汉中  金玉汝希大

吉公父亲给其子定的辈字是升,在1994年四修虔南凌氏族谱中,记载吉公弟之子的辈字是宽,而吉公之子的辈字是宣,证明吉公父亲那时定的辈字不是预先选定的。

吉公之后六辈世祖用的辈字在同堂兄弟中是相同一致的,可以认为是吉公为后代预先定下了六个辈字:宣元祖均秀隆

均实公在秀英时代,对辈字发生了改变的状况,可能是大量的族人分房外迁,有分支成系之势,均实公开始为本支族人定下了其后子孙系列辈字,新辈字是从隆字后开始的,但是其子就改了辈字,从秀英的兄弟开始改用了尧字。当时定下的辈字是五个辈字:天淮锦承示(实际辈字使用中,示作礻偏旁用,为祯祥二公所用)

祥公迁徙兴宁县,时为明初汉文化复兴时期,他没有给儿孙预定系列辈字,四子分别取名兴、益、旺、  。

益公进士及第,笃生五子,时值元人退去,汉文化兴盛时期,学富五车文采洋溢的益公,承父忠厚之遗,增修其德。分别为五子取名汉高、云高、罕真、云昌、满成,五子的名字都各有其含意。其子五桂竞芳,各为分房大宗。

罕真公分房衍派后,人们誉为“真斋先生”的罕真公,性孝友,生平坦荡于世,真诚待人,依人为立、金是真,玉无瑕、水载物之意,为本支派下确定的系列辈字,是作偏旁选取字用的四个偏旁辈字:人金玉水(实际辈字使用中,“人”偏旁选成“仲”字而固定使用)。

在仲”字辈,五子分宗,繁衍五派,其中仲季公后裔迪仁公倡议立下本支族谱。

俱平远程处士之风的凌铉,德行昭著,入祀平远县忠义孝悌祠。对其子辈,在实际辈字使用中,“水”偏旁选成“汝”字固定使用,并为本支派下确定的系列辈字是二个辈字:希大。

在“汝”字辈,比较有名的先辈是汝澜公,严正慎密,识通古今,名重乡评,胶庠慕其行。汝澜公子希天,性重厚,旌扁曰德。汝澜公孙大化大敬,俱以岁贡登仕籍。另外希荣公入祀忠义孝悌祠。

大椿公分房衍派后,为本支派下确定的系列辈字是十个辈字:吾廷应世守文英才生能

守元公始迁四川后,历辈遵祖上定下的辈字继续使用。可能是到了逢才公琏才公两兄弟,兴祠堂聚清明会的时期,联络居资阳同迁四川的近宗守焕公支宗族,两支族人共同商议订立新班辈,他们从民间广为流传的“增广贤文”之《名贤集》中,挑选了其中一句话,作“能”字辈下续用系列字辈,这也是本支与守焕公支,两支族人辈字相同的原因。两支族人当时定下的是这样十个辈字:国正天心顺官清民自安

吉公嗣三十四世孙  凌冰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