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家谱馆 > 雷姓网 > 雷氏郡望 雷氏郡望

豫章郡之庐陵

时间:2021-2-05 来源:家谱馆雷姓展区
庐陵,旧区划名,今指吉安。广义的庐陵指整个地级吉安市,狭义的庐陵指庐陵县【今吉州区、吉安县、青原区(不含天玉镇、富滩镇)范围】,本词条指广义上的庐陵,即吉安市。吉安是举世闻名的革命摇篮井冈山所在地,元初取“吉泰民安”之意改称吉安,沿用至今。吉安自古人杰地灵,素有“江南望郡”、“金庐陵“、“吉州福地”、”文章节义之邦”的美誉。自秦朝建制以来,这里人才辈出,名士荟萃,文化发达,民风淳朴。全市大部通行赣语,部分通行客家话。有井冈山、白鹭洲书院、青原山、文天祥纪念馆、吉州窑、庐陵文化生态园等著名景区景点。拥有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全国双拥模范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全国绿化模范城市、江西省卫生城市、江西省文明城市等荣誉称号。

吉安位于江西省中部,赣江中游。东邻抚州市的乐安县及赣州市的宁都、兴国县,西接湖南省的桂东、炎陵、茶陵县,南连赣州市的赣县、南康市、上犹县,北与宜春市的丰城、樟树市及新余市、萍乡市接壤。从地势上看,吉安属罗霄山脉中段,扼湖南、江西两省咽喉通道,境内有纵贯南北的京九铁路、105国道和由东向西的319国道及“三南”公路,有赣粤、抚吉、石吉、大广等众多高速,是连接北京、西南、华南、福建、港澳地区的天然纽带;上可溯赣江沟通闽粤,下可泛鄱阳湖与长江相联,顺抵长江下游发达省市,在江西省地理上占有特殊位置。自秦朝建制以来,吉安以其悠久的人文历史、良好的生态环境、丰富的自然资源和独特的区域位置,被世人誉为“风水宝地、革命圣地、旅游胜地、投资福地、发展高地”。

吉安物华天宝,历史悠久,文化灿烂,有千年古城——江南历史文化名城吉安市、千年古窑——吉州窑、千年古铜——新干商代青铜器、千年古书院——白鹭洲书院、千年古刹——青原山净居寺、千年古村——渼陂和钓源、千年古墓——吉水东吴大墓等一批历史文化遗址。

这里人杰地灵,英才辈出,名士荟萃,从唐宋至明清,吉安科举进士近3000名(天下第一),状元16位[1]  ,曾出现过“隔河两宰相,五里三状元”的历史盛事[2]  。“唐宋八大家”之一欧阳修、南宋民族英雄文天祥、《永乐大典》主纂解缙、宋代大文豪杨万里、原中国国家副主席曾庆红、原国务院副总理余秋里、中国著名数学家王梓坤、中国探月首席科学家(“嫦娥之父”)欧阳自远、南宋爱国名臣胡铨等一批历史文化名人、知名学者先后孕育或诞生在这里。

文化庐陵

吉安,是孕育庐陵文化的人文故郡。古城庐陵历史悠久,苏东坡曾做诗云:“巍巍城郭阔,庐陵半苏州”。这里文化发达,以“三千进士冠华夏,文章节义堆花香”而著称于世。吉安府不但考取天下第一多的进士和数量众多的状元,而且在明代建文二年(公元1400年)庚辰科和永乐二年(1404年)甲申科中鼎甲3人均为吉安人,这种“团体双连冠”现象在中国科举史上绝无仅有,因而吉安有“一门九进士,父子探花状元,叔侄榜眼探花,隔河两宰相,五里三状元,九子十知州,十里九布政,百步两尚书”的美誉。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吉安沉淀出了以书院文化、宗教文化、农耕文化、手工业文化、商贾文化等为主的厚重庐陵文化,并成为赣文化(江右文化)的重要支柱,在中华民族文化史册中具有相当重要的历史地位。[3]  

山水吉安

吉安,是彰显江南风韵的绿色家园。全市森林覆盖率86%,水质和空气质量均保持在国家一类标准以上,有6个国家级、8个省级自然保护区和森林公园,三度入选“中国特色魅力城市100强[4]  ”,2007年荣获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同年获得“中国优秀旅游城市[5]  ”称号,2009年入选“中国十佳和谐发展城市[6]  ”2013年荣膺“江西省文明城市”和“全国绿化模范城市”[1]  。同时吉安有良好的区位优势,北与长江三角洲对接,东与闽江三角洲毗邻,南与华南经济圈呼应,是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和赣南苏区之间至关重要的“黄金走廊”,是充满发展活力的创业福地。

风水宝地

星星之火从这里燎原,美好前程从这里起航。在中国当代历史上,吉安创造了新的光荣,1927年,毛泽东、朱德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在这里创建了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开辟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胜利之路,锻造了“坚定信念、艰苦奋斗,实事求是、敢闯新路、依靠群众、勇于胜利”的具有原创意义的民族精神——井冈山精神。

吉安作为革命老区,为中国革命作出了巨大牺牲和贡献,全市有名有姓的革命烈士达5万余名。开国将领147位(减去因籍贯变更人数实为145位)。吉安不但是中国科举考取进士最多的城市,也是江西诞生开国将军最多的地级市。据考证,吉安还是毛泽东、邓小平两位世纪伟人的祖籍地[7-8]  。

历史沿革

秦始皇二十六年(公元前221年),始置庐陵县。

东汉兴平元年(公元194年),孙策分豫章郡置庐陵郡,辖西昌、高昌、石阳、巴丘、南野、东昌、新兴、吉阳、兴平、旧城10县。

隋开皇十年(公元590年),庐陵郡改为吉州,迁建州城于今吉安市区赵公塘一带;大业三年(公元607年),吉州复改为庐陵郡,统庐陵、泰和、安复、新淦4县。

唐武德五年(公元622年),再改庐陵郡为吉州,领庐陵、太和、安福、新淦、永新5县;永淳元年(公元682年),迁建州城于今吉安市区北门街道辖区内;天宝元年(公元742年),改吉州为庐陵郡;乾元元年(公元758年),复改庐陵为吉州。

宋开宝八年(公元975年),置吉州庐陵郡军事。南宋绍兴年间(公元1131-1162年),领庐陵、吉水、安福、太和、龙泉、永新、永丰、万安8县。元至元十四年(公元1277年),废吉州军事,置吉州路总管府,领庐陵等8县;

元贞元年(公元1295年),改吉州路为吉安路,辖吉水、安福、泰和、永新四州、五县,取吉水、安福两州各一字命名为吉安路,寓“吉泰民安”之意,“吉安”之名自此始。至顺年间(公元1330-1333年),析永新地设永宁县。

明洪武元年(公元1368年),废吉安路,置吉安府,领庐陵、泰和、吉水、永丰、安福、龙泉、万安、永新、永宁9县;二年(公元1369年),太和改为泰和,吉安府领庐陵、泰和、吉水、永丰、安福、龙泉、万安、永新、永宁9县。

清初沿明制,乾隆八年(公元1743年),析永新、安福地置莲花厅,吉安府辖9县1厅,直到清末。

民国元年(1912年),废吉安府,莲花改厅为县,各县直属江西省;1914年,置庐陵道于宜春,改庐陵县为吉安县,庐陵道共辖赣西萍乡、宜春、分宜、新喻、清江、万载、宜丰、上高、高安、莲花、安福、永丰、宁冈、永新、泰和、万安、吉安、吉水、遂川、峡江、新淦21县;1916年,庐陵道迁至吉安;1926年,废庐陵道,各县直属江西省;1932年,置第九地政区公署于吉安,辖吉安、万安、吉水、泰和、峡江、永丰6县;1939年,改第九行政区为第三行政区,设行政督察专员公署于吉安,辖吉安、永丰、安福、万安、吉水、泰和、峡江、宁冈、遂川、莲花、永新11县。

1949年6月30日,成立中共吉安地方委员会、吉安公区行政督察专员公署;7月16日,吉安城解放,地委、专署机关人员进驻吉安城;7月28日,析吉安县石阳镇及近郊建吉安市;9月,吉安分区改为吉安专区,辖1市11县。中共吉安地委初属江西省委和赣西南行政区党委领导。1951年7月赣西南行政区党委撤销后,一直归属江西省。

1952年,南昌专区的新淦县划入吉安专区。1953年元月,吉安市改为吉安镇,复为吉安县管辖;12月16日,复名吉安市。1954年,吉安市改为省直辖。1957年,新淦改为新干。1958年,吉安市划为吉安专署领导。1959年1月1日,撤宁冈县并入永新县;7月1日,宁冈县从永新县析出,以宁冈县原行政区域为主,加上遂川县井冈山乡,成立井冈山管理局,归省直辖;11月17日,省人民委员会决定,并于1960年1月7日经国务院批准,恢复宁冈县建置,与井冈山管理局合署办公;1961年12月6日,宁冈县与井冈山管理局分治,宁冈县属吉安专区;1968年5月,改吉安专区为井冈山地区,井冈山管理局改称“井冈山革命委员会”并划归井冈山地区管辖;1978年,恢复省辖管理局;1979年,井冈山地区改名为吉安地区;1981年10月,设立井冈山县,隶属吉安行署;1982年12月,建立井冈山市。1992年,莲花县划入萍乡市。

2000年5月11日,经国务院批准(国函[2000]40号),撤销吉安地区,成立地级吉安市,同时撤销宁冈县并入井冈山市;2011年3月,经国务院批准,成立国家井冈山经济技术开发区(井开区),2012年又增设庐陵新区,至此,吉安市辖10县2区1市和2个管委会级区,257个乡镇,3150个行政村。